有一位仁慈的富翁,在建房時特意將屋檐修得很長,好讓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暫時在檐下遮陽避雨。房子建成后,果然有許多人聚集到大屋檐下面,他們打牌、喝酒,甚至擺起攤子做買賣,支起爐子生火煮飯。嘈雜的人聲和刺鼻的油煙味使富翁的家人不堪其擾,經(jīng)常與屋檐下的人發(fā)生爭吵。有一年冬天,一個老人在大屋檐下面凍死了,大家紛紛指責(zé)富翁為富不仁。
一場罕見的颶風(fēng)襲來,別人家的房子安然無恙,富翁家的房頂卻被掀掉了,因為它的屋檐太長。于是,人們幸災(zāi)樂禍地說,惡有惡報。
富翁很傷心,但他的善念沒有改變。重修房頂時,他把屋檐修得和別人家一樣長,而用省下來的錢在別處蓋了一間小房子,以容留那些無家可歸的人。盡管小房子所能蔭庇的范圍遠遠不如以前的大屋檐,但它四面有墻,是間正式的房子。所有在那里逗留過的人,無不感念富翁的恩德。漸漸地,富翁成了一個德高望重的人。
屋檐畢竟只是屋檐,與房子相比,它是不完整的,就像檐下人的尊嚴不完整。直接而強烈的對比,讓檐下人產(chǎn)生一種仰人鼻息的自卑感,善心被淹沒了。助人是高尚的善行,切不要讓被幫助的人感到在接受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