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打電話問我說,我喜歡吃的菜已經(jīng)做好了,什么時候才能到。我說馬上,馬上。
我現(xiàn)在很少回到家鄉(xiāng),很少看望鳳姨。我媽媽是一個很追求事業(yè)的人,她總是拜托鳳姨照顧我,從我很小的時候。
鳳姨長得胖,性格很開朗。在我人生最初的記憶里,就有鳳姨忙碌的身影。鳳姨把我從幼兒園早早地接出來,鳳姨帶我去洗澡,鳳姨領(lǐng)我去她工作的地方玩面粉……鳳姨做菜很好吃,衛(wèi)生收拾得很干凈。晚上她摟著我睡,我能聞到香香的味道,看到我睜開的眼睛,鳳姨會嚴厲地說:“快點睡覺!”我嚇得閉上眼睛,立刻就進入了夢鄉(xiāng)。
“鳳姨要不要結(jié)婚?”鳳姨曾經(jīng)問過我。
旁邊的阿姨逗我說:“你鳳姨結(jié)婚了,就會有自己的伢兒,以后就不管你了?!?/p>
“不要結(jié)婚!鳳姨不要結(jié)婚!”我害怕地說。
“好好,不結(jié)婚不結(jié)婚?!兵P姨安心地笑了。
到了讀小學的年齡,我離開了父母,回到了杭州奶奶家。鳳姨也工作調(diào)動到了杭州。我記得剛剛到奶奶家的那天夜里,哭鬧著要去找鳳姨,我嚷著:“這里不是我的家,風姨家才是我的家!”無奈他們只能搭末班公交車把我送去。鳳姨和老母親住在兩間屋里,一樓的采光不好,屋里總是暗暗的,但是非常干凈,每一件老式家具都散發(fā)著“家”的味道。鳳姨看到我,一邊責怪我不懂事,一邊笑著。
冬天杭州屋里沒有暖氣,也沒有空調(diào),那時連熱水器都沒有。冬天洗澡只能去公共浴室。雖然每周只有一天休息,一到早期天,風姨都會到我奶奶家,帶我去浴室洗澡。
洗澡回來的路上,鳳姨給我買我愛吃的棒冰。冬天很冷,浴室里卻很悶熱,棒冰很冰,我幼小的心里卻很溫暖。
到我上中學的時候,我父母終于調(diào)回了杭州。我們搬到了寬敞明亮的新房子里,開始一起生活。
以后的日子過得飛快,我現(xiàn)在才理解了,生命原來真的像電影里那樣,一個鏡頭可以切換好幾十年的光陰。我高中畢業(yè)去了上海讀大學,又去了莫斯科讀研究生,在俄羅斯廣袤的土地上,結(jié)婚,生子。孩子出生以后,我們的生活就像充氣氣球,不斷膨脹。我的腦子里填滿了各種各樣的事情,我的眼睛只是往前看:前面有寶寶的成長,為生活無盡的規(guī)劃,對事業(yè)努力的追求。
直到我再次回到家鄉(xiāng),回到鳳姨的老屋子。我感到,心終于靜下來了。鳳姨坐在門口等我,一邊看著報紙,聽到我的腳步聲,她抬頭說:“你來啦!”
鳳姨老了一些,做飯的手藝還是那么好!在她的飯桌上,我能吃下一座小山。
鳳姨至今還是單身,別人問她為什么不結(jié)婚,她總是笑著說:“我家瀾瀾不讓我結(jié)婚啊!”
我們坐下吃飯。我想起以前常來鳳姨家的菩薩叔叔。他像菩薩一樣沉默,進了門就開始坐在飯桌上看報紙,一看一晚上。但我們看完電視準備睡覺了,他才慢慢起身,跟鳳姨說句“我走了”,就走了。媽媽跟我說,菩薩叔叔對風姨一直有意,可鳳姨卻沒有答應(yīng)。
我想起來菩薩叔叔沉默的表情,就問鳳姨“菩薩叔叔還來嗎?”
鳳姨說:“他不來了?!?/p>
“你怎么不跟他結(jié)婚呢?”我大膽問。
鳳姨平靜地說:“菩薩沒有房子也沒有固定的工作,結(jié)婚就要住到這里,這房子是外婆的,也不是我自己的。你那些舅舅們還不樂意我住在這里呢?!?/p>
這是鳳姨第一次跟我談她的想法。以前我們的交流都在鳳姨給我的指令中:把玩具收好,走快點,呆在這里別動,把身上的水擦干,穿上棉襖快,閉眼睡覺……
我聽著鳳姨平靜的語調(diào),吃著可口的飯菜,心里卻很翻騰。風姨一直在照顧我的生活,而我卻從來沒有關(guān)心過她的生活。
吃完飯了,我忽然就覺得困了,我跟鳳姨說:“下午要趕飛機,我就睡十分鐘,你要叫醒我!”鳳姨說好,然后就回身收拾碗筷了。
我去里屋大床上躺下,鳳姨怕熱,早早就用上了涼席。我躺在冰涼的席子上,抱著柔軟的大枕頭,上面還隱約有鳳姨的香味。里面是我從小睡過的床,外面是熟悉的鳳姨忙碌的聲音,我一下子就感覺時光在倒退,我不再是一個母親,一個妻子,我回到了少女時代,我回到了童年時光,回到了一個遙遠的地方,那里一片寧靜,寧靜到?jīng)]有一丁點的聲音,幼小的我正咧著大嘴笑,而笑聲卻被廣闊的時間吸收干凈了。幼小的我躺在床上午睡,陽光照進窗子,鳳姨在外屋收拾,她的忙碌像是一個大帳篷,罩在我的周圍,讓我安靜、安全地午睡。
我的眼淚像花開一樣,綻放開來,陰濕了枕頭。我覺得自己變小了,小得像個孩子,我可以像孩子一樣流淚,然后又沉靜地入睡。
“瀾瀾,起來吧!”鳳姨叫醒我,我只睡了十分鐘,卻恍然隔世。我的眼角上竟有一層細細的鹽,那是眼淚的痕跡。
我要走了,鳳姨讓我給她寫信,寄上小寶寶的照片。
飛機起飛了,我趴在前座的椅背上,眼淚忍不住往下掉。我的家鄉(xiāng),我的鳳姨,在飛機啟動的那一刻,又回到了我的記憶里。
離開是更好的思念。
我能負擔的只有思念啊。
老人的夢——《我們仨》讀書筆記
年輕人很難體會老人的心境,就像老人常常感嘆看不懂年輕人。
我小時候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爺爺、奶奶上班,我讀書。如今,我的奶奶忍受著病痛的折磨,把瘦弱的身體縮在沙發(fā)里,親愛的爺爺留了遺像在白墻上,笑容如從前般慈祥。
我在歲月的漩渦里惶惶然,該如何面對蒼老,別人的蒼老和自己的蒼老?在蒼老的動態(tài)中,有沒有什么可以是靜態(tài)的,讓我們的精神在惶然中稍稍有所慰藉?
《我們仨》是楊絳先生以93歲高齡寫的有關(guān)一家三口63年家庭生活的書。丈夫、女兒的去世使她“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樣悲情的回憶,讓人潸然淚下。
我很難想象,老人的夢境是什么樣的。書的第一部題目就叫《我們倆老了》,說了一個老人的夢:
“有一晚,我做了一個夢。我和錘書一同散步,說說笑笑,走到了不知什么地方。太陽已經(jīng)下山,黃昏薄暮,蒼蒼茫茫中,忽然鍾書不見了。我四顧尋找,不見他的影蹤。我喊他,沒人應(yīng)。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鍾書不知道哪里去了。我大聲呼喊,連名帶姓地喊。喊聲落在曠野里,好像給吞吃了似的,沒留下一點依稀仿佛的音響。”
“我正待尋覓歸路,忽見一個老人拉著一輛空的黃包車,忙攔住他。他倒也停了車??墒俏以趺匆舱f不出要到哪里去,惶急中忽然醒了。”
“鍾書并不為我夢中的他辯護,只安慰我說: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
原來老人的夢境是那樣凄惶,恐懼失散,恐懼孤獨,恐懼茫然沒有方向……
我想起我爺爺生前說過,他覺得,洪水一下子沖過來把他整個淹沒,這是很舒服的死法。我那時很疑惑:這樣死去會舒服嗎?一個一心盼望快快長大的孩子根本不會去設(shè)想死亡。只有面對死亡的老人才有這樣被洪水淹沒的希望,突然的、迅速的、漂浮和沉沒的死亡,是爺爺夢想的死亡。
老人的夢幻漂浮在沉重的現(xiàn)實上,正因為現(xiàn)實的沉重,他們的夢才會那么有力量,有情感。
《我們仨》的第二部,題目是《我們仨失散了》,整篇文章就是一個“長達萬里的夢”:“夢境歷歷如真,醒來還如在夢中。但夢畢竟是夢,徹頭徹尾完全是夢?!?/p>
夢開始的場景是一幅安樂的家庭生活圖:“他笑得都站不直了。我隔著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滾的笑浪?!睏罱{先生對丈夫的笑做了非常生動的描寫。然而夢中的丈夫卻很快去了“古驛道”。在古代的古驛道上,人們?yōu)橛H人送行,后亡人把先亡人送上不歸路。這里作者把夢境放在古驛道上,突出了一種悲涼,也預示了一家失散的結(jié)尾。
在夢中,丈夫住在客棧里,這是一家奇怪的客棧,有一紙規(guī)則:
“一、順著驛道走,沒有路的地方,別走。
二、看不見的地方,別去。
三、不知道的事,別問。”
在我看來,這個古怪的規(guī)則也許就是作者對生死的感覺:生與死就在一條古驛道上,一頭連著生,一頭連著死。沒有路的地方不能走,看不見的地方,不能去,對生命的很多疑問,不能開口問。
作者和女兒在古驛道上尋找丈夫,看見岸邊停著一葉小舟,“船頭的岸邊,植一桿撐船的長竹篙,船纜在篙上。船很小,倒也有前艙、后艙、船頭、船尾;卻沒有舵,也沒有槳”。
“鍾書側(cè)身臥著,腹部勻勻地一起一伏,睡得很安靜?!薄@就是古驛道上一家三口的相逢。一個“睡得很安靜”讓讀者感受到了“他們仨”在人生神秘路上相逢相伴的平和心態(tài)。
“我疑疑惑惑地在古驛道上一腳一腳走。柳樹一年四季變化最勤。秋風剛一吹,柳葉就開始黃落,隨著一陣一陣風,落下—批又一批葉子,冬天都變成光禿禿的寒柳。春風還沒有吹,柳條上已經(jīng)發(fā)芽,遠看著已有綠意;柳樹在春風里,就飄蕩著嫩綠的長條。然后蒙蒙飛絮,要飛上—兩個月。飛絮還沒飛完,柳樹都已綠葉成蔭。然后又一片片黃落,又變成光禿禿的寒柳。我在古驛道上,一腳一腳,走了一年多?!?/p>
過去的歲月有時就是一幅季候圖,圖上的四種景象按次序轉(zhuǎn)啊轉(zhuǎn),古驛道的路就到了盡頭。“圓圓搖下汽車窗上的玻璃,脫掉手套,伸出一只小小的白手,只顧揮手。我目送她的車去遠了,退回客棧,后門隨即關(guān)上。我惘惘然一個人從前門走上驛道?!薄拔矣X得我的心上給捅了一下,綻出一個血泡,像一只飽含著熱淚的眼睛?!薄拔倚纳仙w滿了一只一只飽含著熱淚的眼睛,這時一齊流下淚來。我的手撐在樹上,我的頭枕在手上,胸中的熱淚直往上涌,直涌到喉頭。我使勁咽住,但是我使的勁兒太大,滿腔熱淚把胸口掙裂了?!薄白詮纳税A,永遠牽心掛肚腸,以后就不用牽掛了?!?/p>
都說老人的眼睛干,眼淚都流不出來,原來老人的淚水都在胸口奔騰。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沒有什么比失去自己的骨肉更悲痛的了。不用牽掛了,難道是解脫嗎?
把生離死別變成一場夢,也許是對殘酷現(xiàn)實的軟著陸。
丈夫去世后,楊絳先生說“三里河的家,已經(jīng)不復是家,只是我的客棧了”。
把客棧當家,家又變成了客棧。我的體會只有一路游歷、四海為家,而“家成了客?!边@樣的悲涼讓我無所適從。
老人的夢里,“我們仨”失散在生死兩界,作者“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開始了對三口之家63年家庭生活的回憶?;貞浭菧嘏?,女兒的出生、成長,一家人的分離相聚,社會變遷下的浮塵生活。
在我看來,老人筆下的夢更像是寫實,而筆下的寫實卻有夢的氣質(zhì)。恍惚幾十年,像是一場干凈的夢。
都說“人生如夢”,當人生需要回顧的時候,誰又能說,我們回顧的不是一場夢呢?
為什么老人會有長達萬里的夢,那是因為老人有長達萬里的思念。寫夢,也是在寫實,夢的發(fā)生就是現(xiàn)實;寫實,也是在寫夢,現(xiàn)實成了過去就還原到夢境里去了。
我常常都會夢到去世的爺爺,爺爺清瘦的臉龐,慢條斯理的講話,他時而嚴厲時而慈祥的眼神……他是我精神上的長者,教導我別著急成長,回頭看看走過的路。
我看了一場老人的夢,做了一個自己的夢。
楊絳先生結(jié)尾的一句話是:“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p>
遲暮的老人在尋覓歸途,我們在尋覓方向。原來大家都站在古驛道上,一起暢游人生的夢境。跌跌撞撞也好,長歌當哭也好,既然上了路,就要頑強到底。因為夢起夢落,我們都不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