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自主學習的核心價值在于“生成”。即學生在自己“真學”的過程中,根據(jù)自身的經驗產生對文本、對事物的獨特體驗、感受和理解,生成一些有價值的問題,并能主動與同學、老師合作交流,把學習引向深入,逐漸完成自我的知識建構,形成具有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使語文課程的創(chuàng)造性品格得以充分張揚。
——題記
生成性教學體現(xiàn)了新的語文課程觀和教學理念,凸顯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和靈活性,使師生之間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真正實現(xiàn)平等對話、共同發(fā)展。實施生成性教學,實現(xiàn)語文自主建構,應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抓好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淡化預設,注重生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彼?,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慣性做法。首先,應切實改變師講生聽、師問生答的陳舊教學模式,建立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新型教學機制。其次,教師要針對學生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狀況,對教材做必要的取舍、選擇,使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生活,更具有鮮活性。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促進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展。憑借文本內容,在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引領學生進一步合作探究,通過對課文的學習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實現(xiàn)知識和能力的遷移。
案例:一位教師在教學《田忌賽馬》時,先讓學生速讀課文,從兩次賽馬的經過和結果切入,由此生成了兩個有價值的問題:①同樣的馬,兩次比賽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②只調換一下馬出場的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這個好主意為什么別人想不到?學生小組合作,通過試驗、比較弄清第一個問題;再讓學生仔細閱讀第3~12自然段,抓住描寫人物言行、神情的重點詞句,體會每人的心態(tài)。由于上述兩個生成性問題抓得準,促進了學生深入地閱讀、感悟和理解文本內容。
●注重過程,促進生成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強調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薄皯寣W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边@就要求我們要把學與教的過程落到實處,把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擺在突出位置。
(1)多讀。就小學生來講,朗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把課文讀對、讀順、讀好是最基本的要求。對不同年段的學生,也有不同的讀書方法,包括朗讀、默讀、誦讀、精讀 、略讀、瀏覽等。
(2)多悟?!拔颉笔侵笇κ挛锏牧私?,領會,以至自我的覺醒。感悟是學習的重要過程。語文學習就是要重感悟,培養(yǎng)學生的悟性,增強學生的語感。在課文的新穎之處、精彩之處、獨到之處、感人之處讓學生精讀深悟,就會產生自己獨有的見解,引發(fā)奇思妙想,并對課文做出富有新意的補白或修正。
(3)猜讀?!墩Z文課程標準》對學生獨立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這是讓學生從已知去推測未知,進行合乎邏輯的揣摩。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去猜讀,耐心期待。
●加強整合,提升生成
對教師來說,既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自由發(fā)表個人見解,又要加強對反饋信息的整合,適時進行點撥指導,對學生涉及不到、體會不深甚至理解錯誤的重要地方,及時補充、修正。
案例:《落花生》一課教學時,學生總會就“父親”希望孩子們做怎樣的人引起爭論。教師應在肯定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觀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理解“講體面”與“只講體面”的區(qū)別所在,進而理解“父親”對孩子們的希望所在,準確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否則,簡單地肯定或否定,都會導致人文精神的偏差或失落。
(作者單位:福建省德化縣三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