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描述:
校本教研是以學校為研究基地,以教師為研究主體,以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真實問題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校本教研是實踐新課程的需要,更是教師專業(yè)化成長和構筑學習型學校的有效途徑。
以香濱校語文校本教學研究為例,從2002年初開始,學校就對教師進行了全方位的培訓。2002年上半年開始了以“學習新課標,體驗新角色”為主題的校本教研活動。通過專題講座,著重領會新課程教育理念及教學設計體系。2003年開展了“走進新課程,反思新角色”的教育實踐活動。教研活動更加關注學生如何學以及教師如何整合課程資源。
2004年,學校開展了以“專家引領,同伴互動”的教學交流互動方式為主題的校本教研活動。通過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全體教師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fā),與同伴互動交流,請專家引領,在研究過程中發(fā)展自己并分享智慧。
此次論壇內容是香濱小學校本教研的一個課題,體現(xiàn)了香濱小學教師在“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朗讀”方面所做的努力與取得的成績。
主持人:沈若冰。
參加教師:馮堅、趙麗、劉春梅、郭連香、鐘浩、李曉磊、吳巧紅、孫健、王繼宏、郝國娟、張偉、鄭天琪、付佐昱、簡曉東。
沈若冰:
在當今的語文課堂上,隨時可以聽到朗朗的讀書聲,讀書的形式也異彩紛呈。但是令我們感到遺憾的是精彩的朗讀指導卻并不多見,教師的范讀不到位,學生們讀書缺乏情感。而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又是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因此,我校把“如何進行朗讀指導”作為校本教研的一個課題。教師們通過閱讀大量的專業(yè)書籍,請教研員輔導、觀摩優(yōu)秀錄像課等多種形式,提高此項技能,收獲很大。接下來,請我校的馬寧老師展示20分鐘的教學片段,然后大家結合馬老師的課和自己平時的做法談談體會。
教學片段:
(教學內容:《海濱小城》執(zhí)教者:馬寧)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在描寫海濱的時候,先描寫了海上的景色。誰能說一說課文中都寫了海上的哪些景色?
生:藍天、白云、大海、海鷗、軍艦、機帆船。
師:你說對了,還有誰想說?
板書: 藍天 海鷗
海上風光 白云 軍艦
大海 機帆船
師:在描寫這些事物的句子中,你認為哪些句子描寫得很美?請你用波浪線畫出來,然后抓住有關語句談談體會,再美美地讀讀。
師:誰愿意說說,你認為哪些地方寫得美?
生:“每當早晨,機帆船、軍艦、海鷗、云朵,都被朝陽鍍上了一層金黃色。”我認為這句話寫得美。
師:不僅機帆船、軍艦、海鷗、云朵鍍上了一層金黃色,還有什么也鍍上了一層金黃色?被鍍上金黃色的戰(zhàn)士是什么樣的呢?請大家看大屏幕。(播放課件。)
師:看完畫面,相信大家對這兩句話一定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怎樣朗讀才能把這句話讀得優(yōu)美?同桌之間練習讀一讀。
師:你可以這樣讀,還可以怎么讀呢?同學們大膽地嘗試讀。(學生用多種方式讀。)
師:喜歡朗讀這兩句話的同學站起來,齊讀這兩句。
師:還有哪些地方,你認為寫得很美?
生:我認為這句話寫得美:“人們走到街道的盡頭,就可以看見浩瀚的大海?!?/p>
師:請你說說為什么覺得這句話美呢?
生:通過“浩瀚的大?!边@幾個字我感到了大海很大、很美。
師:他能結合重點詞語理解句子,值得大家學習,希望同學們能和他一樣進行匯報。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大海嗎?誰見過,請你說說,浩瀚的大海是什么樣子的?
生:廣闊,無邊無際。
師:沒有見過大海的同學也不要著急。現(xiàn)在我們一同去欣賞壯美的大海,好嗎?(放課件。)
師:看完畫面,誰能讀出大海廣大無邊的樣子?請大家試著讀一讀。(生練習朗讀。)
師:(范讀“浩瀚的大?!保┠阍僮x一讀好嗎?(生讀。)
師:注意“浩”發(fā)輕音。(生再讀。)
師:有進步。還有誰愿意讀?(生讀。)
師:大家接著匯報,你認為哪個地方寫得美?
生:我認為這句話寫得比較美:“天是藍的,海也是藍的?!?/p>
師:談談你的體會吧!(生談。)
師:老師也覺得這句話寫得很美,也很想讀讀,好嗎?大家注意聽。
師:誰聽出來了,剛才老師把哪幾個字重讀了?
生:老師把“藍的”和“也是藍的”進行了重讀。
師:你說對了,你試著讀一下好嗎?
師:愿意讀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讀。
師:大家接著匯報。
生:我認為這句話寫得比較美:“海天交界的水平線上,有棕色的機帆船和銀白色的軍艦來來往往?!蓖ㄟ^朗讀這句話,我知道了在大海和藍天交界的地方有機帆船和軍艦來來往往。
師:你說得很好,什么是“來來往往”?
生:來來往往表示這條船來了,那條船又過去了。
師:解釋得不錯,請你給大家讀讀這句話好嗎?
師:(范讀)這樣讀行嗎?那你來試試好嗎?(生讀。)
師:有進步,把表示顏色的詞突出出來!還有誰想讀?想讀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
師:大家接著匯報,你認為哪個地方寫得很美?
生:我認為這句話寫得很美“天空飛翔著白色的、灰色的海鷗,還飄著跟海鷗一樣顏色的云朵?!蓖ㄟ^這句話我體會到了海濱的天空很美。
師:還有誰畫了這句話?請你再來讀讀。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像一下,聽聽他讀得怎么樣?一會兒我讓你們來評一評!(生讀。)
師:誰能說說他讀得怎么樣?(生評。)
師:你給大家再讀讀好嗎?注意表情美一些就更好了。
師:大家一起美美地讀。
師:今后我們描寫事物時,也可以學習這種抓事物顏色特點描寫的方法。
教師論壇:
馮堅:剛才,馬老師這節(jié)課采用了多種方式指導朗讀,其中有一種就是創(chuàng)設情境。由于我們北方的很多孩子沒有見過浩瀚的大海,他們可能不會馬上讀出大海廣大的樣子。此時,馬老師為學生播放了有關大海的錄像,讓學生從視覺感官上感受到了大海的壯美。這樣就可以激發(fā)起學生讀書的興趣,使學生與教材之間形成一種情感共鳴。
劉春梅:我覺得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扮演角色體會情境的方法也是不錯的。前一段時間我在教學《小馬過河》時,因為課文較長,學生沒有把握好人物語氣的變化。
為了解決這個困難,我在課余時間找到《小馬過河》的配音動畫,制作了小動物的頭飾。第二天的語文課我首先為孩子們播放動畫片,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讓學生模仿讀,接著以小組為單位,讓孩子們戴著頭飾邊想像,邊表演,邊朗讀。當時孩子們朗讀興趣高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鐘浩:我也想結合這方面來說一下我的心得。低年級學生一般喜歡讀寫景寫人的課文,但往往由于對課文描寫的環(huán)境不了解,讀得不十分到位。這時我采用讓學生想像體驗的方法,幫助他們提高閱讀水平。例如,我在教學《王冕學畫》一文時,許多孩子沒有見過荷花池,初讀的時候效果不是很好。于是我在黑板上貼出了荷花池的圖片,讓孩子們充分去想像,他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時候,我讓他們合上書、閉上眼睛,配上音樂為他們范讀。他們的表情告訴我,他們感受到了。再讀這段時,語氣就好多了。
李曉磊:我也覺得創(chuàng)設情境很重要。那么在理解重點詞語的基礎上指導朗讀,我認為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例如這節(jié)課馬老師抓住了“機帆船、軍艦”等幾個詞,指導學生讀出了各種不同的語氣。
同時,我認為抓重點詞語理解體會讀,還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積累詞語,這樣就可以把一些好詞佳句運用到平時的寫作當中了。
吳巧紅:我在教學《小魚的夢》一課時,因為課文文字優(yōu)美,富有韻律,我就抓住文中“催眠曲”一詞,并加上適當?shù)膭幼鲙椭⒆芋w會小魚在池塘媽媽懷里酣睡的情景。孩子們再讀的時候,那種幸福感就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沈若冰:我想,在理解重點詞語的時候,低年級的學生生活閱歷比較淺,可以加一些適當?shù)捏w態(tài)語,如目光、動作。這樣孩子的體會就深刻一些。
付佐昱:我認為,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評讀的能力,能使他們更好地掌握朗讀方法?!霸u讀”不僅能使學生練就自能讀書的本領,而且能更好地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教學時,我是通過以下三步進行評讀訓練的。首先,初讀課文時,請學生評價朗讀者是否把文章讀準;其次,熟讀時,評價是否讀得流利、通順;最后,在精讀課文時,評價是否強調了重點詞句,注重了情感把握,請學生把自己認為讀得好和不好的地方分別畫下來。對于前兩步的評讀練習,學生能很快地掌握,而對于第三步,則有一定難度。開始時,學生只會說“我認為他讀得很好”這樣的套話,至于為什么好,就不能很準確地說出來。后來,經(jīng)過從句到段,及至全篇的逐層深入的訓練,學生就能夠進行自主性評價了。比如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一名學生朗讀了描寫小興安嶺秋天景色的段落,這時就有學生評道:“他把‘落葉在林間飛舞’一句讀得很美,給沒有任何生命力的黃葉賦予了活力,就如同一個個小精靈隨著旋律在翩翩起舞?!边@樣的評讀練習,不僅能以讀促講,以評促講,而且能使“讀”深入課堂,落到實處。
鄭天琪:我也想就評價中指導朗讀談談自己的想法。一節(jié)課中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但朗讀訓練又要做到全員參與。因此,我經(jīng)常利用“生生互讀、生生互評、生生互教、生生互動”來達到提高朗讀實效的目的。通過學生互相朗讀、互相評議,給每個學生提供展示朗讀才能的機會。一開始,孩子們只能用一些簡單的評價話語。后來通過對學生互動式評價朗讀能力的培養(yǎng),孩子們逐漸擺脫了套話。在教學《小魚的夢》時,我讓朗讀較好的小彤同學先來讀。讀后,有的學生評價:“小彤同學這次朗讀時怎么這么不自信?你的聲音怎么這么小呀?”小彤聽了,反駁道:“因為小魚在做夢,那它一定在睡覺。我讀的時候聲音很輕,我是怕吵醒它!”一些孩子聽了,馬上紛紛模仿起來。因此,在這種朗讀模式下,學生開始喜歡朗讀。
孫?。浩鋵嵨矣X得還有一種做法我們不應當忽略,就是我們教師自身的范讀。這樣能幫助學生拉近與文本情境之間的距離。剛才馬寧老師給孩子們范讀,讓他們知道怎么讀會讀得更好。我覺得有一句話最具有代表性,就是這句“天是藍的,海也是藍的”。它體現(xiàn)了大海的浩瀚和海天一色的特點。老師進行了范讀,我覺得讀得很好,但孩子們還是沒有落實。我個人認為根據(jù)孩子不同性格和體驗,可以有不同的讀法。比如,孩子的性格比較開朗、奔放,讀的速度就可以稍快些,如果屬于很文靜的孩子可以讀得稍慢一些。(孫健老師富有表情地進行了范讀,贏得了與會者的熱烈掌聲。)
張偉:孫老師剛才提到了教師的范讀,我認為很重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很注重教師的范讀,因為我是一個新教師,參加工作剛剛三個月,對古詩的朗讀還不是很準確,我想給大家讀一首古詩,請各位老師給指導一下。(朗讀: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趙麗:我認為張老師的聲音非常有磁性。但我有個小小的建議:在朗讀古詩的時候,語速要稍慢一些,尤其是重點詞,要突出一些,在適當?shù)牡胤揭羞m當?shù)耐nD。這樣,才能讀出詩的那種意境美。例如這首詩的第一句:(范讀)一道殘陽鋪水中。我覺得你的這個“鋪”字處理得特別好,讀得稍慢,使我們聽者仿佛看到了夕陽西下,陽光灑滿江面的樣子。但水中這兩個詞再處理得慢些,就更好了。
王繼宏:教師的范讀很重要,我認為教讀也很重要。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教給學生一些規(guī)律性的朗讀技巧。如:朗讀三個以上的并列的詞語或句子時,語調要有高低、輕重的變化。如,《五彩池》中描寫水池的不同形狀的句子,我覺得朗讀時要有語調的變化。
簡曉東:我也想和各位老師共同探討一下我在朗讀教學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學生喜歡讀語句優(yōu)美和情節(jié)有趣的文章,而說明文內容枯燥,這類體裁的文章怎樣指導學生朗讀,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標準呢?
郝國娟:我就簡老師提出的問題談談我的看法。像說明文這類文體,在朗讀的時候,也要注意輕重音、語速等問題,以敘述的語氣把文章讀得正確、流利,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點。也就是說,依據(jù)文體,指導朗讀,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能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思想,陶冶情操。
簡曉東:謝謝郝老師。聽了你的回答,我的思路清晰多了。另外,我還想補充趙老師的話題。我認為古詩的教學還應該讓學生了解作者的背景,以及作者在什么情況下寫這首詩。只有了解了作者的心情,才能體會作者的感情,才能讀得入情入境。
郭連香:聽了各位老師在朗讀方面的探索,這讓我想起不久前,我聽到王崧舟老師講的一節(jié)課。他所講的《只有一個地球》中的一個朗讀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文時,他要求學生把字音讀準確,語句讀通順,讀后說一說自己的心情怎么樣。他是從學生的心情入手進入文本的。接著,他請學生再讀書,并仔細找一找書上哪些地方在讀時心中有為之一顫的感覺,然后把最令自己揪心、難受的那一處讀給同學聽。當時,我深切地感受到這就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朗讀方法。當其中一個學生在匯報時說,讀“生態(tài)災難”這個詞時,他覺得心里很難受。老師抓住“生態(tài)災難”進行指導,并在學生充分感受到什么是生態(tài)災難后,才讓學生讀出自己所理解的,并追問再讀時這四個字仿佛變成了什么。有的孩子說:“我覺得這四個字仿佛成了怪獸。”有的說:“我仿佛看見了人間地獄。”在朗讀指導的過程中,老師沒有在技巧方面給予過多的指導,而是通過語言讓學生進行想像。他通過多種方式把孩子的情感真正地帶入文本的意境之中,收到了較好的朗讀效果。
沈若冰:今天我們就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朗讀指導進行了專題研討。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比如說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情境;扮演角色,創(chuàng)設情境;圖畫再現(xiàn),創(chuàng)設情境;想像體驗,創(chuàng)設情境等。在理解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指導朗讀;在評價中指導朗讀及范讀、教讀等多種方法。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課文是抒發(fā)感情的,宜個別讀、輕聲讀;有些課文是鏗鏘有力的,宜齊讀、放聲讀;有些課文對話較多,宜分角色朗讀。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還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體裁的文章如何指導朗讀進行深入的研究,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打下堅實的基礎。
論壇后反思:
反思一: (簡曉東)我是一名數(shù)學專業(yè)的教師,同時也是班主任。為了提高語文專業(yè)能力,我參與了這次“校本教研──關于朗讀”的論壇。論壇給了我與各位老師溝通與交流的時間。讓我收獲最大的是郭老師提出的關于“讓朗讀教學更人本”這一朗讀教學指導理念,而聽了孫老師的范讀,讓我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加強自身的練習。在本次論壇結束后的語文教學中,我格外注重朗讀。我給每位學生記下每次朗讀的成績。沒得滿分的可以回家再練習、再讀,每個學生都爭取得滿分。一時間,學生的朗讀興趣比上新課時還要高。聽著學生抑揚頓挫地讀著古詩,我覺得自己真是受益匪淺。
反思二:(付佐昱)在這次現(xiàn)場會上,我校的許多老師都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見解。通過研討,我也明確了在指導朗讀中教師應該處于何種位置。老師們提到的范讀、教讀等方法,都有極強的可操作性,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反思三:(郭連香)我不是一個聰明的人,我只是有少許的韌勁與認真,是學校的一次次論壇與反思,不繼激勵我去學習,去成長。其實準備材料、閱讀資料的過程,就是我學習的過程,如果沒有這次論壇,我對有關朗讀方面的感受就不會那么深。在論壇上,我聽到了各位老師有關朗讀方面各種方法的指導,其中我印象深的教學方法,回到課堂上不自覺地就用上了,同時又有了不同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