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士琦
提起頤和園與圓明園來,可謂盡人皆知,其湖光水色,亭臺樓閣,夭桃秾李,燕舞鶯啼,堪稱佳景,令人無限神往。這兩處均為清代皇家園林,以一國之財力修筑名園,當然無與倫比了。既然如此,這園名就十分重要了,肯定要皇帝親自為其賜以嘉名了。然而不然。圓明園確為康熙皇帝所賜名,頤和園卻是皇后賜名,因為修頤和園時把持朝政的是慈禧太后。那么這兩座名園的園名各為何義?有必要探討一番,以窺見康熙和慈禧心中的底蘊,也使得人們對這兩座世界聞名的園林有更深刻的了解。
先說頤和園,其前身叫清漪園,為乾隆年間所修建,乾隆十五年(1750年)弘歷為慶其母60大壽,將原甕山改名萬壽山。清漪園在1860年為八國聯(lián)軍所毀。到了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3000萬兩白銀,興建頤和園,以為消夏之所(故西人將其翻譯為“夏宮”)。頤和園內有的匾額即為慈禧所寫,其實那是大臣們將字的輪廓用細線描出,慈禧只不過在細線里面的空白處涂上墨而已。
“頤”之義為保養(yǎng),如“頤神養(yǎng)性”,意為保養(yǎng)精神元氣;又如“頤養(yǎng)天年”意為保養(yǎng)年壽。而“頤和”意為頤養(yǎng)天和。清劉光弟《萬壽山》詩:“宏觀豈虛構,頤和祈天福。”天和意為人體的元氣,原來是西太后要頤養(yǎng)天年之義,也就是要身體健康以便長壽。
圓明園的規(guī)模遠勝頤和園,它是有清一代150余年苦心經營的結果,有“萬園之園”的美譽,可惜于1860年7月被英法聯(lián)軍付之一炬,僅存斷壁頹垣,近年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整、清理。圓明園的起源為何?據清于敏中等《日下舊聞考》說:“圓明園為世宗憲皇帝藩邸賜園,康熙四十八年所建。”是康熙皇帝1709年賜予當時的皇四子雍親王(后為雍正皇帝)的?!皥A明園”之名乃康熙帝所起的,雍正在《圓明園記》中說:“圣祖(即康熙)……錫以園額曰‘圓明?!?/p>
康熙把賜給皇四子雍親王的園林命名為“圓明”,有何深義呢?從歷代的書證來看,“圓明”有兩個意義,一指圓鏡明亮光潔?!皥A”指圓形的銅鏡,“明”指明亮光潔,如白居易《以鏡贈別》詩:“月破天暗時,圓明獨不歇?!绷硪粸榉鸾逃谜Z,指徹底領悟,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今產太子,當證三菩提,圓明一切智。”康熙所取為哪個意義呢?我們且看看被康熙賜園的雍正對此是怎樣解釋的:
至若嘉名之錫以圓明,意旨深遠,殊未易窺。嘗稽古籍之言,體認圓明之德。夫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
看來這位雍正帝“才智過人”,又給“圓明”一詞以新的含義,從圓鏡之圓引申為中庸之道,所謂“君子之時中”一語,出自《禮記·中庸》:君子之中庸,君子而時中。這“時中”指立身行事要合乎時宜,沒有過與不及。從圓鏡之明引申到普照四方,來象征達人的英明而有遠見。筆者認為雍正為人詭詐,這兒他在故弄玄虛,對園名含義的解釋乃是有意給自己涂脂抹粉,暗示康熙對他有所期盼。不過這是在雍正當了皇帝以后說的,他大權在握,當然可以任意美化自己。筆者認為康熙在位之時,以嗣子眾多,對繼位之儲君多所考慮,不會隨隨便便借賜予某一位皇子的一個園名而暗示什么的,雍正純粹是自作多情。所以雍正對“圓明園”之義的闡述是自我作古,別有用心,難以成立。
而“圓明”一詞本身原有的兩個意義呢?筆者認為也非第二個意義佛教語,指徹底領悟,皇帝賜皇子之園名,不當用這種佛家之語。所以筆者認為只能是第一個意義,圓鏡明亮光潔,因為圓明園于康熙四十八年賜名之時,規(guī)模不大,是一水景園,雍正自己在《圓明園記》中說:“若乃林光晴霽,池影澄清,凈練不波,遙峰入鏡?!边@分明是對“圓明”一詞的最好注腳。即圓明園之義指園中水景如圓鏡明亮光潔耳。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