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山
第17屆國際刑法學大會在北京的舉行無疑是中國法律界的重大事件。中國有關人士都在思考一個重要問題——在全球化進程中,中國的刑法相關規(guī)則如何與世界同步發(fā)展,并融人國際刑事領域的全球合作。
這是國際刑法學協(xié)會成立115年來第一次在亞洲國家舉行5年一屆的會議。會議的舉辦方之一中國法學會擔任本次會議新聞組負責人的李明信向《隙望東方周刊》透露,在9月12日-19日舉行的這次會議上,議題涉及國際經(jīng)濟交往中的腐敗犯罪、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訴訟原則在紀律程序中的應用等相關方面,此外,死刑問題、刑事訴訟中的人權保護問題以及中國特有的勞動教養(yǎng)制度等“敏感”問題,都是討論的焦點話題。
據(jù)了解,這是中國首次把這樣一些在很長時間里屬于“內(nèi)政”的問題,如此密集地拿到一個重要的國際大型會議上進行公開討淪。其意味無疑十分豐富。它表明了中國法治領域的開放程度,也印證著中國正在通過國際交流推進司法改革。
權威人士透露,有1000多位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法學界精英和司法官員參加會議,其中包括17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司法部長、總檢察長和最高法院院長。
中國的民主與法治進程皆屬政治體制改革的內(nèi)容,歷來也是國際社會關注和討論的焦點。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國際刑法學大會之所以能選擇北京,和中國這些年來在刑事立法、司法和刑罰領域對人權的保護所取得的長足進步不無關系。國際刑法學協(xié)會副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博土生導師盧建平教授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大會在中國的召開,本身就表明國際刑法學界和司法界對中國的肯定?!?/p>
刑罰是國家對犯罪人實施的最嚴厲處罰,從經(jīng)濟到人身自由乃至生命的剝奪,都屬于刑罰的范疇。因此,刑法和刑罰問題,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法學問題,而是涉及公民權利保護和國家管理的重大政治社會問題。
事實上,新中國成立55年以來,在刑事立法和司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新中國成立初期并沒有刑法典,打擊犯罪就靠全國政協(xié)、中央政府及其所屬部門制訂的150多件辦法和條例。有人回憶說,按照當時的規(guī)則,一個區(qū)委書記——相當于現(xiàn)在的鄉(xiāng)黨委書記——就有權力決定處決一個罪犯。
如今,這樣的時代已然過去了。不過即便如此,中國的刑事立法和司法仍然面臨諸多需要進一步解決的難題。有法學界人士:認為,在死刑問題、刑事訴訟的程序正當性問題、犯罪預防問題和刑事訴訟程序之外的偵查手段問題等諸多領域,中國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在這種背景下,國際刑法學協(xié)會在中國舉行大型會議,無疑將給中國的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學的發(fā)展以及中國參與國際刑事司法領域的全球合作帶來非常人的好處。除了探討全球關注的未成年人犯罪、毒品犯罪、恐怖犯罪和腐敗犯罪,有關中國特有問題的討淪,也將促進中國的刑法制度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