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帆
“要像宣傳勞動模范、宣傳科學家那樣宣傳教育家、宣傳優(yōu)秀教師,在全社會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薄獪丶覍?/p>
“成為教育家?對我來說太遙遠啦?!碑?shù)弥吨袊敶逃覅矔穼⒁瞥鰰r,已有八年教齡的同學在電話那頭哈哈地笑了起來,“你要知道,當代中國還沒有教育家呢?!?/p>
當代中國有沒有教育家?在第20個教師節(jié)來臨的時候,我想,這是一個值得中國教育界認真思索的問題。
一個產(chǎn)生教育家的時代
“客觀地講,現(xiàn)在是一個需要教育家,也會產(chǎn)生教育家的時代。”教育部師范教育司副司長袁振國說。
“從社會環(huán)境來看,中國歷史上從沒像現(xiàn)在這樣重視教育事業(yè)。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把教育作為科教興國的執(zhí)政方針,教育戰(zhàn)線進行了多年的改革、實踐,都為教育界出思想、出人物、出經(jīng)驗創(chuàng)造了非常好的條件?!?/p>
“從學術環(huán)境來看,教育理論極大豐富。一方面,國外的先進理念被引進中國;另一方面,很多理論家?guī)е约旱难芯砍晒叱鰰S,走進學校;很多教師、校長,也帶著科研課題從事教學、管理,從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理念?!?/p>
“那么,教育家的標準是什么呢?”我問道。
“要成為教育家,首先要有思想,有對教育的獨立見解。從大的角度來說,自古以來對教育的期望、對教育的理解就有不同,人才的標準、目標也是不同的,因此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教育思想。作為教育家,一定要有獨特的思想,有對教育的獨立見解。教育家有了獨立見解,才能有對教育的理性追求,才能面對現(xiàn)實,分析形勢,形成教育信念?!?/p>
“除了有思想外,教育家還要有實踐,這是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區(qū)別。教育思想家有思想,教育家也有思想,但更有實踐??梢哉f,教育家是有思想的實踐家。在實踐中,教育家不斷改進和提高教育藝術,把經(jīng)驗上升到具有普遍意義的思想高度。而且,教育家的實踐,應是跨越學科的實踐,能夠把杰出的學科教學和學生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校的發(fā)展、教育的發(fā)展結合起來?!?/p>
“同時,教育家的思想要不斷創(chuàng)新,要富有改革精神。教育家的思想并非一成不變,我國所需要的教育家是以改革家的姿態(tài)出現(xiàn)的,是改革的實踐家、創(chuàng)新的實踐家。要善于發(fā)現(xiàn)新情況、新問題,要看到新趨勢、新機遇,采取新方法,建立新機制?!?/p>
“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形勢,面對不斷把社會上的新經(jīng)驗、新形勢、新體驗帶到學校里來的生龍活虎的學生們,當代的教育家不僅要把握時代的脈搏,還要敢于領時代之先。教育家要敢于超越別人和自己,所以教育家是一個不斷成長、不斷的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p>
“當然,我們更要強調(diào)教育家的偉大人格。沒有偉大的人格是不能成為教育家的。教育家必須有摯愛,有奉獻精神。要像陶行知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育家要有一種大義,要有探索的改革精神,雖顛沛流離,不改其志,幾十年如一日才能成為教育家?!?/p>
“能夠被稱為教育家的,一定是經(jīng)歷過艱難困苦。從每個人受教育的經(jīng)歷來說,對教師最深刻的印象,不是他的學問,不是他的才華,而是他的人品。要把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把學??醋髯约旱募彝?,把教育看作自己的生命。這樣的教育家,才稱得上人民認可的教育家?!?/p>
“按照這些標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當代中國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批教育家。”
不要把“教育家”神圣化
2003年9月,教育部國家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的“中國當代教育家”項目啟動。
“這個項目的主要內(nèi)容是,選擇一批當代教育家,用書的形式展現(xiàn)他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智慧、教育探索、教育經(jīng)驗和教育成果?!表椖拷M副組長、國家教育發(fā)展研究中心研究員葉之紅告訴記者。
在葉之紅那里,我看到了許多熟悉的名字:
劉彭芝,全部身心都放在學校上的女校長。她提出的“創(chuàng)辦世界一流中學”廣為人知,但這“只是手段而已,我創(chuàng)辦一流中學的目的,是為13歲?18歲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而要提供最好的教育就首先要培養(yǎng)一支一流的教師隊伍”。
楊瑞清,一位致力于鄉(xiāng)村教育的年輕校長、教師。他說,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做“行知路上后來人”。為了實現(xiàn)這個理想,他放棄了常人眼中的“好機會”,辭去了共青團江浦縣委副書記的職務。他說:“做共青團工作不缺我一個,而扎根鄉(xiāng)村教育不能再少我一個了!”
李吉林,“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情境課程”的創(chuàng)設者。“一切為了兒童”,這是她教育理念的核心。在她的實踐中,“情境教學”、“情境教育”為兒童建構,“情境課程”為兒童開發(fā)。也正是“為了兒童”,使她成為執(zhí)著的實踐者、不倦的學習者。在情感的籠罩下,實踐與學習讓她有了誠于自己的思想。李吉林說:“我是一個‘長大的兒童?!?/p>
……
“我們希望,通過對一部分當代中國教育家的宣傳,充分展現(xiàn)整個教育家群體的成長狀況。”葉之紅說,“很多時候,提起教育家,大家想到的是陶行知、蘇霍姆林斯基,而認為當代中國沒有教育家,這是一種誤解。”
“事實上,20多年來,在我國教育改革實踐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很多教育家。”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教授說,提起中國教育家,好像只有近代的陶行知。而說當代的教育家,卻有很多顧慮,常常是不死就不能說是教育家。當年他主持編寫《教育大辭典》時,活著的人就不能入選教育家行列。“宣傳在崗在位的教育家,這本身就是一種觀念的突破和思想的解放?!?/p>
“我們不能一味盲目地降低教育家的要求和內(nèi)涵,但也不要把‘教育家神圣化,把‘教育家的名頭弄得很吝嗇,從而讓我們泱泱大國在當代留下教育家的缺漏?!币晃唤處熑缡钦f。
“當代教育家的故事,能夠啟迪、激勵更多的教師從教書匠成長為教育家?!痹駠赋?,“教育家具有成功的個體經(jīng)驗,通過這項活動,可以把個體的體驗提升為具有普遍意義的經(jīng)驗,促使更多的教師把握教育真諦,發(fā)現(xiàn)教育規(guī)律;而且,對當代教育家的肯定,能夠激發(fā)教育工作者的成就感,激發(fā)他們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卓越業(yè)績的追求;同時,當代的教育家也是改革家,他們的經(jīng)驗,可以為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起一個參照的作用,形成一個標桿?!?/p>
做教育家,不做教書匠
在很多場合,教育界的有識之士都曾大聲疾呼——“教師要努力成為教育家”,并就教師成長的途徑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教育家不是虛幻的、不可觸及的。他們應該來自千千萬萬的有著豐富教育教學經(jīng)驗、對教育問題有著深入思考的優(yōu)秀教師?!鄙綎|省濰坊市教育局局長李希貴認為,“廣大一線教師完全可以朝著‘教育家的方向努力,并最終成為教育家?!?/p>
“在教師成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學習?!比舜蟾街行iL劉彭芝說。
學習是多方面的,向前人學習、向同行學習、向書本學習、在實踐中學習。
“要成為教育家,教師應該通過學習,讓自己有百科全書式的學識素養(yǎng)?!彼拇ㄊ〕啥际宣}道街中學特級教師李鎮(zhèn)西認為,一位真正的教育家,同時應該是一棵“文化大樹”。
人們常常把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稱作教育的“百科全書”,而蘇霍姆林斯基本人就是一本“百科全書他能夠擔任中學幾乎所有課程的教學,還特別擅長寫作;他生前不但寫了大量的教育理論著作,而且還為他的學生寫了一千篇小說、童話和故事。
其實,不只是蘇霍姆林斯基,可以說,所有大教育家無一不是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巨人。因為只有站在人類文化的高峰,才可能有恢宏的視野、開闊的胸襟和創(chuàng)新的平臺。一切有志于成為教育家的中國教育者,都應該努力使自己成為學貫中西、通曉古今的學問家。
“教師從教之日,正是重新學習的開始。”葉之紅說,新時代要求教師具備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還要有直面新情況、分析新問題、解決新矛盾的本領。要成為新時代的教育家,教師不僅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還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實現(xiàn)自身的持續(xù)發(fā)展,這是新時代為人師表的重要內(nèi)容。
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是參與教改實踐活動,在教育科研項目中去體驗研究性學習,在教學方法的研究過程中,養(yǎng)成探索的思想態(tài)勢和創(chuàng)新的精神境界。教育家,首先就應該是身體力行的教育實踐者,而且是第一線的教育實踐者。書齋里也許可以產(chǎn)生“教育理論”,但是絕對產(chǎn)生不了教育家。
“教師成長的重要方法是‘反思?!崩钕YF說,“自己教育思想的所得,很多都是在犯錯誤后進行反思的結果?!?/p>
許多成為教育家的教師,都采用寫“教育日記”的方法來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并在此基礎上提煉出自己的教育思想。像顧泠沅、楊瑞清等都寫了十多本的教育日記。
教師要成長,還必須不斷突破舊的教學范式,不論是教學內(nèi)容,還是教學形式,教師都應該擁有選擇、探索、變革和創(chuàng)新的激情。
“只有個性才能造就個性,只有思想才能點燃思想?!崩铈?zhèn)西說,作為教育者,要在尊重并繼承古今中外一切優(yōu)秀教育理論與傳統(tǒng)的同時,以追求科學、堅持真理的膽識,辨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錯誤:即使是向當今公認的教育專家學習,也不應不加分析地盲目照搬,而應經(jīng)過自己的頭腦,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消化、吸收;甚至對一些似乎已有定論的教育結論,也可以根據(jù)新的實際、新的理論予以重新的認識與研究,或修正,或補充,或發(fā)展。樂于思考,敢于懷疑,不迷信權威,是教育家不可或缺的思想素質。
“反思、積累、改革、突破,可以說是大多數(shù)教育家的成長軌跡?!比~之紅說,希望推出的《中國當代教育家叢書》,能讓更多的教師順著這條軌跡成長為教育家。
“我們相信,每一位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可以努力成為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書匠,關鍵在于要有對教育獨立的理解,有對教育的理想,有對教育的持久追求,并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痹駠f,“我們期盼,在中國教育的領地上能誕生更多的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