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格魯吉亞政壇地震,謝瓦爾德納澤黯然退出歷史舞臺。
2004年3月14日,格現(xiàn)任總統(tǒng)薩卡什維利被擋在阿扎爾自治共和國門外。16日,格對阿扎爾實行全面封鎖,雙方劍拔弩張。5月6日,阿扎爾自治共和國領導人阿巴希澤辭職前往莫斯科,折騰了近5個月的爭斗暫時落下帷幕。
格魯吉亞在半年內一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我們不禁納悶,這個面積不足7萬平方公里,境內資源遠遠說不上豐富的小國為何如此讓人為之側目?
“民族復雜、宗教多樣、蘊涵著豐富資源卻又貧窮的中亞地區(qū)是好幾個大國利益的交匯點。這里是歐亞的連接點,這里也可能是取代中東的世界‘油庫’。格魯吉亞就位于這個交匯點上?!备褚煌饨还偃缡钦f。
對于大陸板塊的結合部來說,地震是常有的事;對于處于大國利益交匯點的小國來說,動蕩是常有的事。格魯吉亞自從1991年脫離蘇聯(lián)獨立以來就從來沒有安定過。對內,其境內的阿布哈茲共和國、南奧塞梯自治州曾宣布獨立,阿扎爾自治共和國更是躍躍欲試。對外,由于歷屆格政府的親美傾向,北部強鄰俄羅斯對這個昔日的小兄弟十分不滿,雙方更由于俄在潘基西峽谷打擊車臣分裂勢力而摩擦不斷。去年11月,格政壇再掀大風暴。政局動蕩是內外交困的結果,而動蕩本身又加劇了原已存在的危機。阿扎爾在此時首先跳出來對中央政府的權威提出挑戰(zhàn)。
孰是孰非各執(zhí)一端
阿扎爾自治共和國是格魯吉亞的“國中之國”。雖然在形式上受格中央政府領導,但長期以來不向格中央政府上繳稅收。其每年的海關收入達2至3億美元,但“阿扎爾雄獅”阿巴希澤把這部分錢全部都納入了阿扎爾的“小金庫”。而且阿扎爾在外交上根本不把格中央政府放在眼里。阿巴希澤隔三差五往莫斯科跑,頻繁與俄官員交換意見。對此,阿巴希澤從來不知會格政府一聲,仿佛阿扎爾是由莫斯科直接管轄的。2003年9月,他甚至宣布準備舉行脫離格的全民公決。謝瓦爾德納澤下臺后,阿巴希澤不但不承認格新政府的合法性,反而更頻繁地訪俄,與格其他兩個有獨立傾向的地區(qū)領導人會面。
3月14日,格現(xiàn)總統(tǒng)薩卡什維利欲前往阿扎爾首府巴統(tǒng)“會見阿扎爾人民”,但車隊卻在喬洛基河上被攔住了去路。對方有數(shù)百人之多,其中包括阿扎爾自治共和國的內務部隊士兵、警察200余人及附近村里的老百姓,有人手中甚至拿著火箭筒。薩卡什維利描述說:“通往阿扎爾的喬洛基河橋上布有地雷,而喬洛基河里游弋的船只的炮口對著自己國家的總統(tǒng)”,他氣憤地說,“拒絕讓總統(tǒng)進入阿扎爾簡直就是格魯吉亞分裂的開始?!?/p>
對此阿巴希澤卻有另一種說法。他聲稱當時薩卡什維利是重兵壓境,除所帶的個人保鏢外,其身后還有坦克、裝甲車及500多名全副武裝的特種部隊士兵。他堅持認為薩卡什維利如此浩浩蕩蕩進入巴統(tǒng)是別有用心。
此后,薩卡什維利立即命令格軍提高戰(zhàn)備等級并對阿扎爾發(fā)出最后通牒,限阿巴希澤在24小時內“承認并服從中央政府的領導,允許格總統(tǒng)自由出入阿扎爾并會見阿扎爾人民,解除非法地方武裝”。由于阿巴希澤的表現(xiàn)相當強硬,格中央政府對阿扎爾實行全面封鎖。首先是關閉了巴統(tǒng)港口以及阿扎爾與土耳其的邊境,限制了機場以及薩爾皮海關邊境站的使用,封鎖了通往阿扎爾的鐵路、公路、航空和海上交通。其次,格政府凍結了阿扎爾在格國內各大銀行的所有帳戶,并吊銷了位于巴統(tǒng)的“格魯吉亞海洋銀行”的經(jīng)營許可證。由于阿扎爾政府的大部分預算資金都存儲在“格魯吉亞海洋銀行”,所以這一招無疑是切斷了阿巴希澤的財源。最后,薩卡什維利調兵遣將,緊急向阿扎爾邊境地區(qū)調派了3000多名軍人及坦克、裝甲車等重型裝備。
但“阿扎爾雄獅”也毫不示弱,為回應中央政府的全面封鎖,阿巴希澤隨即實行緊急狀態(tài),在晚上實施宵禁。據(jù)報道,在發(fā)生危機的當天,巴統(tǒng)市街頭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坦克、裝甲車和全副武裝的內務部隊。阿扎爾當局關閉了支持中央政府的反對派代表處,拆除了邊境地區(qū)的鐵軌。同時為了更好地動員阿扎爾人民,當局向當?shù)鼐用癜l(fā)放了武器,電視臺24小時滾動播放阿布哈茲內戰(zhàn)時的記錄片。
阿扎爾自治共和國內務部長杰馬利·戈吉季澤表示:“我們有足夠的力量,能夠以武力回應武力,我們準備迎擊空降兵和海軍陸戰(zhàn)隊”。阿扎爾有2000名警察,其中包括300名騎警,他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另外,阿扎爾還有8000名民兵。阿巴希澤為了更好地備戰(zhàn)甚至派出幾個特別代表分赴土耳其、白俄羅斯等地采購武器裝備。戈吉季澤稱,“我們的優(yōu)勢在于,我們完全是在保衛(wèi)自己的家園”,已“有近千名阿扎爾平民前往邊境,準備在情況需要時充當人體盾牌,抗擊可能的入侵”。
弓上弦,刀出鞘,雙方劍拔弩張,似乎火藥桶真要爆炸了!
“主不可怒而興師,將不可慍而致戰(zhàn)”。戰(zhàn)爭無論對于格魯吉亞還是阿扎爾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殺敵一萬,自損三千,經(jīng)濟封鎖已是下策,訴諸武力更是下下之策。據(jù)悉,每年有1000萬噸的里海石油經(jīng)鐵路運至巴統(tǒng),再通過油輪運往歐洲石油市場,而每運送1噸石油格魯吉亞中央政府就能獲得33美元的過境費。這就是說,阿扎爾每被封鎖24小時,格魯吉亞就要損失近100萬美元。這對于主要以石油過境賺取外匯、平衡財政收支的格中央政府來說難以承受。有經(jīng)濟專家稱,如果格中央政府對阿扎爾的經(jīng)濟封鎖在一個月內還不解除,那么格經(jīng)濟將滑到危機的邊緣。而如果由于長期政局不穩(wěn)使西方改道運輸石油,那格魯吉亞就要被邊緣化了。
正是由于雙方的矛盾并未真正激化,利益牽扯又實在太過緊密,和解成了雙方惟一的選擇。3月18日,薩卡什維利再次驅車來到了4天前把他拒之門外的阿扎爾自治共和國的檢查站,通過了當時想過而沒過去的橋,最后到達巴統(tǒng)與阿巴希澤舉行會談。格魯吉亞的緊張局勢露出一絲和解的曙光,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氣。
小國政治的大國背景
其實很多時候問題并不復雜,但一旦牽扯進了大國的利益,棋盤被放大從而使一個集團甚至一個國家成為大國爭斗的棋子,那一切就不再簡單,反而有股血雨腥風的味道了。
擁有資源(包括戰(zhàn)略位置)是上帝的恩賜,但擁有資源卻成為群雄逐鹿的角斗場就是撒旦的玩笑了。幸與不幸常常在一紙之間。格魯吉亞正是這樣的不幸者。
正如格魯吉亞一位外交官所說,“格魯吉亞沒有其它東西可以和世界做交易,所以我們只能出賣我們的地理位置?!备耵敿獊單鳛l黑海、東控里海要道,是名副其實的戰(zhàn)略走廊。但其北有強鄰俄羅斯,南面在以前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今日是北約(主要是美國)的重要盟國土耳其。格魯吉亞長期處于兩強的夾縫當中,其命運可想而知。19世紀上半葉,格被強大的沙皇俄國吞并,直到1991年才獲得了寶貴的獨立,但之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又使它成了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爭奪的焦點。
對于歐美而言,格魯吉亞是自己的一條大動脈,里海的石油通過這里源源不斷地流向自己的心臟??刂屏烁耵敿獊喚鸵馕吨蟹€(wěn)定而充足的石油來源,這在中東局勢日益動蕩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但如果僅僅讓格魯吉亞成為一條穩(wěn)定的石油通道,對于美國是遠遠不夠的,通過格遏制俄羅斯南向發(fā)展才是最終目的。而用美元與民主影響格魯吉亞,西化這個前蘇聯(lián)的加盟共和國無疑是最佳手段。
自從格魯吉亞于1991年獨立以來,西方就加緊了對格政壇的控制。謝瓦爾德納澤曾因為同戈爾巴喬夫一同推廣“新思維”,深受西方世界看重。在蘇聯(lián)解體后成為格魯吉亞總統(tǒng)的“當然人選”。謝氏上臺之后自然把自己定位在西方陣營當中,希望通過歐美擺脫俄羅斯的控制。然而,謝氏是西方“扶不起的阿斗”,其治理之下的格魯吉亞腐敗叢生、經(jīng)濟凋敝、人均收入僅23美元、人民怨聲載道,謝氏在國內的威望隨之江河日下,終于于2003年底走到了盡頭。曾是謝氏弟子的薩卡什維利和布爾賈納澤進入美國視野。因為,他們更親西方,也具有更接近西方的政治理念。
不管格政局如何“你方唱罷我登場”,美國在這一地區(qū)滲透的腳步卻非常堅實。在反恐的旗幟下,美國先是在烏茲別克、吉爾吉斯獲得軍事基地,2003年后則開始幫助格魯吉亞訓練軍隊,從而名正言順地進入了俄羅斯的“后院”。
面對這個昔日的小兄弟毫無保留地投入美國的懷抱,俄羅斯自然不能等閑視之。俄最能左右格政局的砝碼就是對格境內的分裂勢力的態(tài)度和拖延從格魯吉亞撤軍。
俄羅斯表面上一直宣稱“尊重格魯吉亞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但在格政壇動蕩之際,三個謀求獨立的地方領導人卻在去年11月底同俄外長進行了會談。俄政府表示,考慮對阿扎爾同俄的人員往來實行免簽制度。被稱為“南奧塞梯總統(tǒng)”的科科伊韋還說:“我們不會干涉格魯吉亞這個鄰國的內政?!倍砹_斯的報刊指出,這一系列事件說明俄羅斯并不反對這三個地區(qū)獨立。
不僅如此,俄羅斯在這三個地區(qū)都有駐軍,本來俄格兩國已有協(xié)議,規(guī)定俄軍2003年年底前全部撤出,但在格危機后,俄軍方高官表示,駐軍“起碼還要存在10年”。阿巴希澤表示,決不會讓俄軍在此時撤出格魯吉亞。只要俄軍不撤出,格魯吉亞必然投鼠忌器,俄已經(jīng)成了阿扎爾的保護人。
夾縫中的生存
俄美之間的相互作用,給小國留出了一定的空間,盡管這個空間十分有限。格魯吉亞對俄羅斯經(jīng)濟上的依賴是很大的,因為格要從俄羅斯而不是從美國得到所需要的電和天然氣,其產(chǎn)品市場也不在大洋彼岸,而是在俄羅斯。但對于俄羅斯,由于許多的歷史和現(xiàn)實原因,格從骨子里是不信任的。因此布爾賈納澤直白地表明,“我們有許多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美國能夠發(fā)揮非常積極的作用?!彼硎?,格魯吉亞要盡快融入歐洲及歐洲大西洋機構,向西方靠攏而不是向俄羅斯靠攏。
對于格魯吉亞的投懷送抱,北約秘書長羅伯遜立刻回應,北約考慮在高加索永久駐軍,以加強與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等國的合作。近期造訪格魯吉亞的美國助理國務卿林恩·帕斯科與薩卡什維利會談后表示,“布什總統(tǒng)和鮑威爾國務卿許諾向格魯吉亞新政府提供支持”。美國政府將核定對格政治經(jīng)濟改革提供進一步援助的數(shù)目?!懊绹鴮⑴o予格魯吉亞全面援助”。
美國的保證使得格新領導人不顧諸多矛盾有待理順的局面,立刻將矛頭指向了俄羅斯,指摘其支持格魯吉亞分裂勢力、破壞格輸油管線建設,要求俄撤出軍事基地。但同時為了安撫俄羅斯,格代總統(tǒng)補充道,要與美國和俄羅斯建立一種像是三角關系的東西。
冷戰(zhàn)時期,一些中小國家為了自身的利益需要,在俄美兩國間周旋,同時打兩副牌并在兩國間搞平衡。這一手法的應用一度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但時過境遷,冷戰(zhàn)后俄美關系在某些方面雖未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但雙方力量對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如果繼續(xù)套用過去的牌局,其結果是很難預料的。
事實上,俄美兩國都已意識到在格魯吉亞問題上可能付出的地緣政治代價。俄羅斯前外長伊萬諾夫明確表示俄格問題是雙邊的,不涉及第三方。他說俄羅斯希望與格魯吉亞發(fā)展“平等合作”的關系,但不贊成建立“格俄美三角關系”。而美國則重申,美國只關心格魯吉亞是否建立完全西化的政治經(jīng)濟體制,而不是某個政治利益集團。“美國不打算支持格魯吉亞某個具體的政治力量,而準備與格人民選擇的政治力量進行合作”。
看來,格魯吉亞的明天仍然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