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之初,我在武漢市做青年工作時就認識宋一平同志,那時他是中共武漢市委第二書記,分管青年工作。1965年,宋一平奉調(diào)進京,擔任對外文化聯(lián)絡委員會副主任,經(jīng)人舉薦,選中我當他的秘書。從此我在他身邊工作了20多年,從他的思想言行之中感受到了我們黨的老一代革命家的高風亮節(jié)?,F(xiàn)節(jié)選/L個感人的故事記述如下。
《早春二月》可以拿到國外去放映
一平同志在對外文委上任伊始,正值中法建交之時,立刻率領代表團訪問法國,回國后向機關全體工作人員作報告。他在講到興奮之時,拋開稿子說:開展中法文化交流,有許多事情可做,要從該國的實際出發(fā),拿些西方人喜聞樂見的東西去打開局面。比如電影《早春二月》,在國內(nèi)雖然受到批判,我看這部片子拍得不錯,演員演得也好,反映20世紀初期中國知識分子苦悶彷徨心態(tài)的劇情也頗有特色,拿到法國這樣的國度去放映,肯定會受歡迎。此論一出,語驚四座,眾皆愕然。因為,當時正是“文化大革命”的前夕,已把《早春二月》視為“毒草”,進行公開嚴厲的批判。大家心想,這位新來的宋主任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為“毒草”翻案。我也為他捏一把汗。果然,不久“文革”開始,造反派就將此事當做“重磅炮彈”,猛轟他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言論”,讓他吃了不少苦頭。就在這種黑白顛倒的壓力下,一平同志仍然是處之泰然,未做半個字的檢討。
“我們造反的時候你們還沒有出生呢!”
“文化大革命”時,對外文委造反態(tài)勢之兇猛是出了名的,十多位正副主任,除張奚若和丁西林兩位高級民主人士外 ,都在打倒之列。有一天,造反派準備列隊到中南海,揪斗身兼外交部長的陳毅副總理。行 前召開誓師大會,把委一級的當權派都揪到臺上去,硬逼著他們表態(tài):敢不敢跟造反派一起 去揪斗陳毅?站在臺上的\"當權派\"們一時不知如何表態(tài),戰(zhàn)戰(zhàn)兢兢者有之,唯唯諾諾者有 之,左顧右盼者有之,阿迎奉承者有之。此時一平同志大義凜然,語鎮(zhèn)四座。他明確表示: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排隊到國務院去造反,去揪斗中央領導同志,我沒聽說過,我不贊成,我 不支持!而且,他還不無幽默地調(diào)侃造反派,他說:造反?你們知道什么是造反?當年我們 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去造地主老財和反動派的反,那才是真正的造反!我們造反的時候, 你們還沒有出生呢!你們現(xiàn)在造反,造什么反?造誰的反!這一番義正辭嚴擲地有聲的表態(tài) ,令在臺下的不少聽眾暗自叫好,令在臺上主持會議者手足無措,無言以對。
干部工作,自主選擇
一平同志為人處事一向開明厚道。\"文革\"中期,康生以\"蘇修特務\"的莫須有的罪名 ,把一平同志關進北京衛(wèi)戍區(qū)實行監(jiān)護審查,一關就是數(shù)年,后來因在監(jiān)獄中咳血等原因, 雖然獲得釋放,但一直賦閑在家,不予啟用,直至鄧小平同志復出,才委以重任,派遣他和 林修德、劉仰嶠同志一起,去整頓\"學部\"。
所謂\"學部\",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的簡稱,是現(xiàn)在的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前身 。這是一個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的知識分子集中的地方,思想活躍,政治敏感,\"文革\"期間 成為\"重災區(qū)\"。一平同志受命去整頓這個地方,困難可想而知。受命后,一平同志從對外 文委留守處中挑選了十多位老同志到學部工作。一平同志對他們說:學部這個地方很復雜, 你們到那兒去工作,暫時不要轉(zhuǎn)工資關系,看看情形發(fā)展再作決斷。愿意留下者歡迎;不愿 留下也不勉強。一平同志這種開明寬松之舉,在當時強調(diào)服從組織分配的年代,是極為罕見 的。
我因為是一平同志的秘書,加之其他原因,\"文革\"中的日子也不好過,從干?;鼐?, 一直待業(yè)在家,長達數(shù)年之久。一平同志恢復工作后,問我愿不愿意到學部去?我一聽,二 話沒講就跟著他到學部去上班。我們在林、劉、宋三人小組領導下,遵照小平同志關于整頓 的精神,積極而又慎重地展開調(diào)查研究、落實政策、清理隊伍、消除派性、準備恢復科研業(yè) 務等工作。誰知不到一年,正干得來勁,風云突變,從上到下掀起批判\(zhòng)"右傾翻案風\"的惡 浪,三人領導小組受到?jīng)_擊,整頓工作陷入停頓。一平同志本人雖處境極為不利,仍未忘記 承諾,將從對外文委借來的干部都放回留守處,以免跟著他受牽連。恰在此時,留守處給一 平同志打招呼,說是文化部要商調(diào)我到藝術局去工作。一平同志立即把這個消息轉(zhuǎn)告我。并 且十分懇切地說:楚光,文化部要調(diào)你去,他們那兒是\"正確路線\",我現(xiàn)在又挨批判,不 想讓你跟著我耽誤你的前程。我聽到這番話,暗自掂量。本來我就對江青的為人處事早有看 法,心想藝術局是管樣板團的,那是江青的心上肉,不好伺候。同時,我想這個時候離開一 平同志,另圖\"高就\",不夠意思,就明確表示:我哪兒也不去,這會兒就把工資關系轉(zhuǎn)到 學部,從此我又跟著一平同志在學部以及后來的社科院干了五年。
積極倡導土地承包責任制
粉碎\"四人幫\"不久,黨中央增派胡喬木、鄧力群、于光遠三人來學部加強領導。經(jīng)過 一段時間的調(diào)查研究,報請黨中央和國務院批準,撤銷學部,組建中國社會科學院,胡喬木 任院長,一平同志是副院長之一,并兼任政治部主任。
這時的一平同志工作擔子很重,但他仍然十分關注全國的形勢變化與發(fā)展,而且,特別 關心農(nóng)村的狀況,關心八億農(nóng)民的生活與命運。據(jù)我所知,早在60年代三年困難時期,一平 同志就組織武漢市的干部到農(nóng)村去進行調(diào)查研究,收集了大量的資料數(shù)據(jù),主張分田到戶, 休養(yǎng)生息。時至70年代末期,農(nóng)村問題還是困擾在他的心頭,他毅然決然地鼓勵和支持哲學 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到安徽省去,就農(nóng)村的發(fā)展問題展開調(diào)查研究。當時參加調(diào)研的有位陸學 藝同志(此人后來擔任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成為頗有名氣的研究農(nóng)村社會與經(jīng)濟問題的專家 ),思想比較解放,主張突破舊體制,分田到戶,實行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一平同志很欣賞他 的觀點,認真聽取他的匯報,仔細研究他提供的調(diào)研資料,幫助他把調(diào)查報告轉(zhuǎn)送中央領導 同志。這對突破堅冰,尋求農(nóng)村發(fā)展的新思路,引導我國農(nóng)村走向脫貧致富,起了很好的推 動與促進作用。
關心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
80年代初期,中國社會科學院在吉林省長春市召開世界經(jīng)濟研討會,一平同志出席會議 。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一平同志從延安到東北,曾擔任過三年延吉縣委書記,離開后就再也沒有 回去,幾十年后故地重游,見到不少當年并肩戰(zhàn)斗的老戰(zhàn)友,其中有一位當年任延吉縣委宣 傳部長,時任吉林省委宣傳部長的宋振廷同志,會議結束后,宋振廷同志建議由他陪同,兩 人一起回延邊去看看,我作為會議工作人員也跟一平同志一起去了。
延邊之行最令人難忘的是登長白山觀天池勝景。下得山來,我認為就可以\"收兵回營\" 了,誰知一平同志提出要沿途看看,訪問貧下中農(nóng),了解農(nóng)村的發(fā)展情況。于是我們就跟著 一平同志走村串戶,看田地、視山林,觀住戶,訪群眾,問寒問暖,咨詢查問,整整忙乎了 兩天,才回到延吉。回到賓館,吃罷晚飯,一平同志召集我和秘書開會,語重心長地說,我 們下來,不能只顧觀賞風景,現(xiàn)在我們的國家正處在大變化大發(fā)展的時期,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 發(fā)展事關重大,我想以此次沿途所聞所見為依據(jù),就延邊的開發(fā)問題,向中央寫一個報告。 接著就胸有成竹地把他的想法和建議一條一條地向我們道來,而且,虛心地征求我們兩個小 年輕的意見。并且向我提出,你也不能光跟著玩,這個報告就由你執(zhí)筆,盡快把它寫出來。 此時我雖然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但欣然受命,連夜加班,寫出一份初稿,經(jīng)一平同志審閱 和修改定稿,呈報給喬木同志。喬木同志閱后認為很好,推薦給新華社,刊載于《內(nèi)部參考 》,這對幫助中央領導同志和有關部門了解延邊的情況,促進延邊地區(qū)的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起 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有容乃大
對外文委撤銷后,留下了近兩千名工作人員需要安置工作。這在當時極\"左\"加縮編的 情況下,是個極其難處理的難題,一直到粉碎\"四人幫\"之后,尚有三百之眾的工作沒有著 落。這時重新組建的中央組織部過問此事,召集有關部門的負責人商討安置辦法,決定由接 手對外文委工作的文化部對外文化聯(lián)絡局從中挑選一批,可是剩下來的怎么辦呢?誰也不愿 意背這個\"包袱\"。這時一平同志痛快地表示,剩下來的由社會科學院全包了。一平同志敢 于在斯時斯地講這個話,是很有肚量、很令人欽佩的??梢韵胂?,從兩千人中挑了十年,挑 剩下的人的情況是個什么狀態(tài),其中有老弱病殘,還有出身、成份、社會關系、個人歷史等 所謂\"問題\",而且,據(jù)我所知,在對外文委鬧派性時,這當中就有不少人是主張把一平同 志當\"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打倒的造反派。然而,一平同志毫不計較個人恩怨,完全從大 局著眼,從愛護干部出發(fā),對他們做了妥善安排,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后來的事實證 明,這些同志不是什么\"包袱\",而是國家的寶貴財富,絕大多數(shù)都表現(xiàn)很好,其中有的還 成了學術帶頭人,成了黨政工作骨干。
\"你還不夠資格作檢討!\"
80年代初期,黨中央任命一平同志擔任中共中央國家機關臨時黨委書記,負責恢復國家 機關黨組織。為籌備召開中央國家機關黨代表大會,指定我為工作報告起草人。我按照臨時 黨委會確定的主題和要點開始起草,其中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端正黨風,防止腐敗。為了闡述 這個問題,我引用了恩格斯在《法蘭西內(nèi)戰(zhàn)》一書中提出的要防止無產(chǎn)階級的領導者由人民 的公仆變成人民的主人的觀點。并且借用了當時理論界關于\"異化\"的觀點,提出國家機關 工作人員要防止由人民公仆異化成人民主人的看法。這段記述在討論修改報告草稿時無人提 出異議;代表大會討論時也未提出修改意見而一致通過??墒?,誰知黨代表會結束不久,理 論界就掀起了批\"異化\"的風浪,有人點名批評工作報告引用\"異化\"的觀點是錯誤的。我 聽到這種議論,感到把這個罪名按在一平同志頭上有點冤枉,為此,我寫了一份檢討交給一 平同志,一平同志不愿諉過于我,笑著說:你作什么檢討?報告是我代表臨時黨委講的,就 由我負責,你還不夠資格作這個檢討呢!說完就把檢討退給了我。
三上三下了公案
一平同志擔任中央國家機關黨委書記期間,經(jīng)歷了一件極其棘手的事情。事情的起因是 ,當時的總書記胡耀邦批了一件群眾來信要黨委查辦,來信者是一位在某部某研究機構工作 的高干子弟,反映頂頭上司壓制民主,打擊報復,阻礙他的改革創(chuàng)新。接到耀邦同志的批示 ,一平同志立即組織力量進行調(diào)查,并且多次聽取匯報,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經(jīng)深入調(diào)查 ,聽取各方意見,認證這不是一起打擊報復事件,而是告狀者自視甚高,不尊重領導,不聽 別人的意見,一意孤行,給業(yè)務工作造成很大困難。把情況弄清楚后,一平同志就秉筆直書 ,給耀邦同志寫了回信,并附上詳細的調(diào)查材料。耀邦同志看了之后,認為沒查清楚,打了 回來,要黨委再作調(diào)查。一平同志再次組織力量進行調(diào)查,證明原來的結論沒有差錯,再次 上書,坦陳己見。耀邦同志看了報告仍不滿意。此時此刻,一平同志十分冷靜,重新選派干 部,再作全面深入的調(diào)查,又一次證明原來的結論是正確的。如此三次上書。后來,耀邦同 志詳細審閱了黨委的調(diào)查報告,認為黨委的調(diào)查言之有據(jù),并通過當時的中央辦公廳主任王 兆國通知黨委,同意這個調(diào)查結論,至此,這樁曠日持久三上三下的公案才算了結。
嚴厲批評夫人:\"你對勞動人民
是什么感情?\"
一平同志的革命經(jīng)歷和家庭生活頗具傳奇色彩。
他出生在湖北石首、公安交界地區(qū)一個農(nóng)民家庭,1929年參加革命,加入共青團,從團 縣委委員逐步升任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的共青團省委書記。30年代從根據(jù)地潛赴上海出席少共 中央召開的各蘇區(qū)青年團代表聯(lián)席會議,到達上海得知團中央機關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 ,團中央通知會議不開了,留上海參加地下工作。后來,少共國際(即青年共產(chǎn)國際--編 者)要在莫斯科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邀請中共派代表參加,中央決定由一平同志代表少共 中央前往參加。誰知當他歷盡千辛萬苦化妝潛伏越境到達海參崴,再轉(zhuǎn)乘火車到莫斯科時, 會議已結束,這時中共駐共產(chǎn)國際代表團決定把他留在莫斯科國際列寧學校學習。在學習期 間,曾經(jīng)代表團指定為代表,參加共產(chǎn)國際七次大會,在會上被選為少共國際候補執(zhí)行委員 ,代表中國少共參加少共國際的工作。1937年底回國,任長江局省委書記。1938年,一平同 志與在莫斯科工作期間認識的一位老同志的女兒吳群波在武漢結為秦晉之好,幾十年來,夫 婦相敬如賓,相濡以沫。誰知好事也出意外,80年代初期,群波同志突發(fā)心臟病,經(jīng)搶救無 效,竟然離開一平同志先走了。一平同志痛心不已,好長時間緩不過勁來。
這時一平同志已年近七旬,生活需要有人照顧,過了一段時間,經(jīng)人撮合與某機關的一 位女士重新組成家庭。這位女士素質(zhì)不高,進門以來處處頤指氣使,大擺夫人派頭,弄得秘 書司機怨聲載道,子女親戚有氣難言。更有甚者,一平同志的弟弟,也是1938年參加工作的 老同志,時任吉林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因患癌癥進京治療,她竟拒之門外,不讓住在家中 。正在此時,家中的老保姆病重,經(jīng)住院治療后需回家靜養(yǎng)。一平同志從來對身邊的工作人 員都是很關心的,為此向這位夫人提出,請她的女兒搬回原家住一陣,讓出一個房間給老保 姆養(yǎng)病。這位夫人拒不答應。此時一平同志實在忍無可忍,義正辭嚴地批評她:你對勞動人 民究竟是什么感情?!她對一平同志的人品性格實在是太不了解了,居然以不行就離婚相威 脅,一平同志當然不吃這一套,明白地告訴她:想離就離。事后她后悔不已。在子女和身邊 工作人員的勸說和支持下,一平同志不為所動,毅然與她辦了離婚手續(xù)。
革命一輩子還是貧下中農(nóng)
從我認識一平同志以來,數(shù)十年中,從未見他搞過什么以權謀私的事情,也從未見他要 身邊工作人員為他辦過什么私事,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一平同志家中既沒有豪 華裝修,也不見名人字畫;所用家具還是上個世紀60年代進京時公家給準備的;僅有的彩電 冰箱洗衣機老三大件,是子女們奉獻的。沙發(fā)是破了再補,補了再用。有一次我去看望一平 同志,跟他開玩笑說:您家這些老古董也該換換了!他笑著說:換什么?這些東西都是好好 的,用不著換!這使我大為感慨,心想,一平同志呀!您革命了一輩子依然是個貧下中農(nóng)。
我和一平同志相識幾十年,可稱忘年之交,也可以說是君子之交。他在位的時候,從未 對我搞什么特殊照顧,我也從未給他進貢送禮。不過,他老人家離休之后,我倒是常到他家 中去坐坐,陪他聊聊天,解解悶,逢年過節(jié)給他送本掛歷,送盒月餅,他都非常高興。人老 了都非常念舊,更加想念親友,我每次去看他,都是依依不舍;我下了樓,他和后來續(xù)娶的 夫人傅紀新同志一起在窗口呼喚著向我招手致意。每當此刻,我都是熱淚盈眶,不能自已。 1996年,一平同志八十大壽,我雖然不會作詩,但還是滿懷激情的作了一首祝壽詩:平翁八 旬耄耋年,亮節(jié)高風眾口傳;愿君康健多益壽,如鶴似松更盎然。(責任編輯: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