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慎獨”呢?《辭海》稱:“儒家用語。謂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慎不茍。”也就是說,不論何時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單身獨處,都要小心謹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離“道”?!暗馈笔呛饬亢门c壞、對與錯的標準。那么,“道”是什么呢?“道”有多種概念,多種解釋。“慎獨”作為道德修養(yǎng)方法,主要是指下面兩方面內(nèi)容:《辭海》曰,道,一定的人生觀、世界觀、政治主張或思想體系;道德,一定的調(diào)整人們之間以及個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在封建社會,所謂“慎獨”,主要是指人們的思想行為不可須臾離開“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仁、義、禮、智、信)等舊綱常道德??鬃诱f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也是要人們“慎獨”。因此,那個時代,人被剪掉了想象的翅膀,折斷了探索的觸角,一個活生生的人,被綱常的縷絲纏成僵死的蠶蛹。
“慎獨”者,“甚毒”也。其毒主要有三:
第一,“慎獨”有利于帝王專制。儒家熱心倡導“慎獨”,就是要把人們培養(yǎng)成規(guī)規(guī)矩矩、謹小慎微、不敢想不敢做的、服服帖帖的奴隸。這樣的國民自然容易統(tǒng)治,帝王們是很高興的。如果盧俊“慎獨”,他就不會提出“人民主權”思想。而孫中山不講什么“慎獨”,他才大膽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
第二,“慎獨”嚴重阻礙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試想,如果哥白尼沒有大膽的懷疑精神和思想解放,而一味“慎獨”,他還能發(fā)明“日心說”嗎?假若達爾文不敢懷疑“上帝造人”之說,他也不可能發(fā)明“進化論”??杀氖牵瑩?jù)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載,清初有一戴氏,曾創(chuàng)造一種鳥銃,形若琵琶,機輪開合,能連發(fā)二十八枚鉛丸。這分明是一挺機關槍。可惜他一“慎獨”,害怕機槍流布人間殺生,遂將其毀絕。后來中國在西人的洋槍洋炮面前一籌莫展,戴氏之流的“慎獨”,當是一因。
第三,“慎獨”維護了封建主義的道德倫理和風俗習慣。例如,地方志記載了那么多節(jié)婦烈女,都是“慎獨”使她們不敢沖破封建禮教所致,因而斷送了自己的青春。纏足的陋習延續(xù)一千多年,婦女們受盡折磨,但她們都在“慎獨”中,誰也不敢提出挑戰(zhàn)。
當然,“慎獨”或許對減少刑事犯罪有所幫助,但是,降低刑事犯罪率,是一個綜合工程,決不是單靠“慎獨”所能夠解決的。
由此可知,把人當作“馴服工具”,本身就是大壞事,在當代更不可提倡“慎獨”,而要解放思想,大膽創(chuàng)新,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