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榮
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商店里處理一批鞋子,無論號碼大小,都是一個價錢。一位顧客挑來挑去,覺得既然價錢都一樣,就挑了一雙大號的,覺得這樣合算。結果,鞋子穿在腳上,因為號碼大,走起路來非常累,最后不得不將鞋子扔掉。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這個道理適用于每個人。同樣,這話也非常適用于我們的教育。從現代意義的教育而言,人有選擇教育的自由,人有追求成功的權利。一個文明進步的社會,是給人以充分的自由去選擇教育的社會。一所現代化的學校,應該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適合自己走向成功的條件,為不斷增長的教育需求提供更多公平的選擇機會。
山東省博興縣第一小學,把“創(chuàng)造適合師生發(fā)展的教育”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一所優(yōu)秀的學校,提供給學生和教師的,不僅僅是一種教育,同時更是一種服務,一種適合每個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發(fā)展的、適合每位教師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服務。同時,這種適合師生發(fā)展的教育,又是創(chuàng)造成功、培育成功的教育。這種教育的成功,是育人的成功,是人人都能獲得成功的成功。學校應該是促使師生共同成長和發(fā)展的場所,應該是成人、成事、成功、成才的地方。
為了使每個學生得到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我們在教育教學管理的各個層面中,積極探索和實踐,逐步總結和升華出一些獨具特色的、適合我??沙掷m(xù)發(fā)展的辦學理念和育人策略。
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意味著學生有了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教育機會;意味著培育多種規(guī)格的人才成為可能。
有位教育家說過,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天才,只不過是我們后天的教育,使大多數天才變得越來越平庸。為什么學生經過五六年的學校教育之后,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變得對學習不感興趣,越來越不如以前呢?我認為,這雖然有學生先天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學校衡量學生只有一把尺子,結果把許多在其他方面頗具天賦的學生給忽略了。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多一把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好學生,我們的教育也就會少一些遺憾和失敗。
腦科學及許多相關科學成果提供的證據表明,人的神經系統(tǒng)高度分化,人類的智能具有多元性。現代心理學有一種提法,至少有7種智能在個人發(fā)展和人類社會發(fā)展中起了作用,它們是語言、數學邏輯、空間、音樂、個體運動、人際關系和自我認識能力。教育要注重學生的差異性,應當盡可能地設計出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法。
為此,我們在教學方面進行了一項改革,即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要求教師分層次地精心布置作業(yè),讓教學適合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結果令人欣喜,一些學生不做作業(yè)的現象不僅消失了,而且對作業(yè)的熱情越來越高。
多一把尺子,還表現在學生可以自己掌握評價的時間口沒有取得理想成績的學生,可選擇多次復評,直到自己滿意為止。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確定期望達到的學習標準。在期末考核評價方面,我們一改過去以考試成績“定終身”的單一方法,采用學習成績評價和特長展示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法,充分展示每個學生的個性特色,讓所有學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在期末獎勵學生方面,我們也改變了以往只有少數人可以評上“三好學生”、受獎勵的做法,而是根據學生各個方面的發(fā)展,設置了“十星”獎勵:智慧之星,勤勞之星,體育之星,藝術之星,自立之星,創(chuàng)造之星,禮儀之星,守紀之星,等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獎狀,得到印有“xx之星”的紅帽子。
在這樣的評價面前,每個學生都找到了做好學生的感覺,每個學生都找到了自己的閃光點,每個學生都有幸福的感覺和成功的信心。這比單純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更重要、更有意義。
創(chuàng)建自主活動課堂,開辟學生個性張揚的天空,讓學生少一些被動和無奈,多一些自主發(fā)展和自由選擇。
教育不可避免地在學生的活動中展開,學生的活動經歷成了教育的起點,學生的活動經驗成了教育的背景。這就要求教育教學的組織必須以活動為基本形式,教育程序安排和組織實施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中心?;顒拥膶嵸|是要求把活動作為學生學習的基本途徑,借助活動來真正確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使學生享有更充分的思想和行為的自由,享有發(fā)展和選擇的機會,最大限度地獲得身體與心靈的解放。正是從這一理念出發(fā),我們提出了‘自主活動課堂”的觀念,即根據絕大多數學生的意愿,自主確定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主持者和組織者都是學生自主推選并值得信賴的同伴,學校只提供財力和物力上的幫助,做好學生的服務者。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發(fā)現自我、肯定自我、欣賞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讓個性得到充分張揚。
通過嘗試和探索,我們構建起了一套適合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自主活動課堂”活動體系。這個活動體系在橫向上,有每天下午的綜合活動,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活動小組,每個學生各有所學、各得其樂,各個班級和各個年級根據各自的實際,舉辦富有特色的班級活動和年級組活動,教導處每學期組織大型詩文誦讀和“中國功夫,中國字”硬筆書法展示活動;在縱向上,按時序的安排,有“三八”節(jié)向母親獻愛心活動、學雷鋒系列活動、清明節(jié)祭掃烈士墓活動、體育活動節(jié)、“六一”暨科學藝術活動節(jié)。這些活動,學生們主動參與的熱情非常高。
以前開運動會,只有20%的學生有機會參與,大部分學生眼巴巴地當觀眾。運動會應該怎樣開?2002年春季運動會前,在我提議下,學校政教處和少先隊大隊部在學生中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題目是“你是否愿意參加運動會”。統(tǒng)計結果顯示,有98%的學生樂意參加,但也有不少學生覺得運動會年年開,形式變化不大口為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內在潛能,讓人人都獲得成功,我們把傳統(tǒng)的運動會改為“體育節(jié)”。體育節(jié)的目標是“強身健體,人人參與”,口號是“一個都不能少”。全校2600多名學生每人參加一個項目,歷時一個月,師生一起參加,有不少項目,家長也參與了進來。開幕式、閉幕式場面隆重、壯觀,全校師生都是運動員,都參加入場式。學生們情緒高漲,紛紛出謀劃策,班班都有精心設計的吉祥物,在入場時展示出來。
從2000年起,學校每年在“六一”期間舉辦“科技創(chuàng)新藝術節(jié)”,旨在滿足不同學生的創(chuàng)新需求。第一屆活動節(jié),學校投資兩萬元,一次購進幾千套科技創(chuàng)新制作材料,有船模、航模、紙工等幾十個種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項目,自主地選擇材料,然后在“六一”節(jié)時進行制作比賽。比賽時,教室里,走廊中,角角落落都是熱火朝天的競相比賽的學生,場面很是壯觀。到第二屆活動節(jié)時,我們又做了一些改進,要求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一件作品,每班一個主題,布置一個展室。從教學樓1樓至4樓布置了6個展區(qū)40個展室,有標本展室、科技展室、版畫展室、油畫展室、紙工展室、刺繡展室、琴棋展室、集郵展室等,周六和周日全天向社會開放。出人意料的是,參觀者絡繹不絕,兩天時間,參觀量竟達3萬多人。2002年的“六一”節(jié)活動,我們更是別出心裁,采取全方位、多元互動的方式,把校園劃分成曲藝小品類、智力游藝類、舞蹈演唱類、體育竟技類、情境表演類、社會實踐類、書法繪畫類、英語會話類等8大活動區(qū),學生既可以在所在區(qū)進行個人才藝展示,又可以與家長參與其他各區(qū)的活動。學生們參與的積極性空前高漲,校園里的人流穿梭不息。我們在學生們一張張的笑臉中看到了收獲,同時也意識到了為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何等的重要!
教會學生善于學習、善于思考的教育,才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教育。
‘沒有問題的學生不是好學生,不進行問題教學的教師也不是好教師”。這是我們在對傳統(tǒng)教育弊端反思的基礎上,對全校教師提出的一個口號。學校把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作為全校教師長期的研究課題,鼓勵教師不斷改革教學、不斷研究創(chuàng)新。今天,教師們已經深深地認識到,只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由教師的主動、學生的被動轉變?yōu)閹熒幕?、生生的互動,變?yōu)樾撵`與心靈的交流、智慧與智慧的碰撞,變?yōu)榻處熍c學生共同成長、教師與課程共同成長,才是教育的成功。
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最常用的話是“大家對這些內容這么感興趣,真讓我高興?!薄澳銈兊难凵窀嬖V我,你們還有問題提出,誰先說?”“你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讀書時是用心思考的?!庇袀€問題是我請教大家的,請大家?guī)臀医鉀Q?!苯膛c學真正形成了互動和碰撞。
在我們學校,近300米長的一面校園圍墻被設計成了“問題墻”,每個學生遇到問題后,可隨時把它寫在墻壁上,向全校同學尋求解決的方法。學生有什么不同的見解,也可以在上面發(fā)表。原本一面簡單的墻,成了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導他們求異創(chuàng)新的一片天地。
不僅如此,學校還在每個班教室后面的墻報上,專門開辟了一個“問題角”,有專門的學生主持這個欄目。主持人把有討論和研究價值的問題寫在上面,供全班同學在討論課和課余時間加以研究和解決。每周評選出3至5名‘問題明星氣以激發(fā)學生不斷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有些班級還讓每個學生建立了“問題本”,把每天產生的新問題、好問題及時記下來,養(yǎng)成發(fā)現問題、記錄問題和思考并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近年來,學校開展的研究性學習,為學生開拓出了一片施展才智、鍛煉能力的天地。研究性學習已經從課內滲透到課外,由校內延伸到校外。每學期,初、中、高年級都有專項研究課題立項。課題由教師指導,完全由學生自己設計研究內容、研究步驟及分組和協(xié)作。在假期里,每個學生還自己確立社會調查內容和題目,撰寫社會調查研究報告。學生們做研究、搞調查的興趣盎然,積極性特別高。五年級的一名學生,撰寫的關于兒童電視節(jié)目的調查報告,對中央電視臺和地方電視臺的兒童節(jié)目,進行了詳細調查和比較分析。該學生指出了這些電視節(jié)目對兒童成長的有益影響和不良影響,還向電視臺推薦了部分兒童較為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提出了有價值的希望和建議。這份報告交給縣電視臺后,引起了電視臺工作人員的高度重視并予以采納。還有幾名學生,在上學、放學路上發(fā)現有不少行人在人行道上亂扔東西。他們經過仔細觀察發(fā)現,原來路兩旁沒有簡易的垃圾箱供行人扔垃圾。于是他們集體撰寫了一份《關于建議在公路兩旁設立垃圾箱的可行性報告》,然后寄給了縣市政管理處,縣市政管理處的領導立即采納。不久之后,縣城公路兩旁就安置了許多美觀小巧的垃圾桶,既美化了城市,又凈化了環(huán)境。2002年夏天,縣城北的居民區(qū)總散發(fā)一股難聞的臭味,四年級的3名學生經過多方調查,發(fā)現這臭味來源于城北的勝利河。由于一些工廠長期往河里排放污水,勝利河已變成了一條臭河,如不盡快采取措施,會嚴重影響縣城居民的身體健康。于是,他們寫了一份《縣城水污染原因調查報告》,交給了縣環(huán)保局。不久,縣環(huán)保局決定建一座污水處理廠,以徹底解決河水污染和空氣污染問題。
實際上,對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來說,我認為重要的不是學到了什么知識,不是產生了多少社會效益,而是孩子們在研究、探討過程中,所形成的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自主探求的能力,特別是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責任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等。而這一切,如果完全依賴于課堂教學,恐怕是很難實現的。
教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成功沒有盡頭,只有新的開始。所以我們把“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為每一個學生搭建成功的舞臺”,作為學校的辦學宗旨,努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創(chuàng)造最優(yōu)的條件,提供全新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