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賢
何為玩具?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專供兒童玩兒的東西。由于兒童尚不具備辨別是非、美丑、善惡的能力,寓教于樂便成為玩具商義不容辭的責任。拼裝飛機模型可以讓孩子熱愛科學,哄布娃娃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然而,把丑惡恐怖的東西拿來讓孩子們玩兒,讓它們作為陪伴兒童成長的“伙伴”,這種“熏陶”,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則具有殺傷力。人們不禁要問:
恐怖玩具:
玩具是大多數(shù)人孩提時代的“快樂天使”,可如今在不少城市的小商品市場,這些“天使”卻搖身變成了“惡魔”,它們有的是流著鮮血的面具,有的是黏黏糊糊的類似腦漿的東西,有的是充滿暴力色彩的玩具槍支彈藥……它們都有一個共同名稱——“恐怖玩具”。流連于這些玩具攤點前的孩子們,可能并沒有意識到,真正的“心理惡魔”正向他們靠近。
某小商品市場。剛走進一家商店,就感受到里面的詭異氣氛??植赖目蘼?、猙獰的模型,讓人毛骨悚然。貨架上陳列著血肉模糊的“胎兒”、沾著血跡的半截“手指”、掉出“眼珠”的“眼眶”……其中有個“骷髏”面目最為猙獰,它看似臉色慘白,但據(jù)店主介紹,只要擠壓它的“心臟”,“骷髏”表面立刻布滿汩汩鮮血,恐怖至極。這些產(chǎn)品大多只有英文說明,沒有標明生產(chǎn)廠家,但卻標注“中國制造”。在“禁止”項中,也僅注明不適合3歲以下兒童。
淘氣貪玩的孩子、前衛(wèi)新潮的青年人,甚至感到生活缺乏新意的成年人都以買這種玩具送人作為時尚,但買這些玩具的多數(shù)還是孩子。
浙江就曾發(fā)生過小學生被面具嚇暈的事件。那天早上,該生像往常一樣早早到校,寂靜的校園墻角后突然躥出一個恐怖的紅發(fā)“惡魔”,該生尖叫一聲當場暈厥。事后才得知,是她同班同學戴著面具躲在墻后嚇唬她。該生因此幾天不敢上學,經(jīng)過心理治療后,才勉強復學,而在此后的半年中,該生仍經(jīng)常被夜半的噩夢驚醒。
據(jù)了解,這些恐怖玩具在孩子中流行很廣。一些孩子玩了恐怖玩具后,晚上在睡夢中會大哭大鬧,有的甚至影響白天上課,給孩子們的身心造成負面影響。購買恐怖玩具的初衷是驚嚇別人,長期下去,便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法——“別人受到了驚嚇,我非常愉快”。這種“滿足感”將隨著玩具不斷更新而逐漸升級,最終將導致社會不穩(wěn)定因素增加,犯罪率上升。
一些家長困惑不解:“到底是現(xiàn)在的玩具太無聊,還是現(xiàn)在的孩子們太無聊了?拿家里給的零花錢買這樣的東西,除了可以讓同學、親友嚇一大跳外,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沒有一丁點兒好處。他們?yōu)槭裁聪矚g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與恐懼上呢?”
一位教育界人士表示,孩子們喜歡惡作劇,并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這本來就是孩子們的天性。家長不必過多責怪孩子,而應該多引導他們,用一些健康的玩具或游戲、活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倒是那些玩具制造商,為了求新求奇,利用孩子愛惡作劇的心理設計出這種恐怖玩具,才是不道德的。
心理學家指出:孩子們之所以喜愛這樣的玩具,主要是出于好奇。如果讓他們懂得令別人難堪、讓人當眾出丑是很不道德的行為,這些玩具也許就不會再有市場了。
玩具界資深人士認為:目前國家對玩具的管理還僅僅局限在質量、安全的層面上,有關部門應重視玩具的精神內容以及社會影響,并出臺相關法規(guī)對玩具生產(chǎn)商和經(jīng)銷商進行監(jiān)督,從源頭上堵住不良玩具,從而促使玩具生產(chǎn)商積極開發(fā)集趣味性、教育性于一體的玩具新品,滿足孩子們的需求。
少年兒童的心靈可塑性極強,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少年兒童對新事物往往有很強的模仿性,他們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當前對少年兒童的德育教育中,也往往只注重灌輸,忽視結合實際引導孩子正確認識事物的良莠美丑。長此以往,我們教育出來的孩子可能會變得缺乏同情心、愛心,甚至心地殘忍。如果我們的下一代拿血腥當時髦,逞強好斗,隨意傷人,以作弄別人為樂趣,這樣的后果豈不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