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欣欣
一位農村孕婦生下一個先天畸形兒。夫婦倆非常傷心,經大夫仔細詢問,得知在懷孕前后的一段時間,這位婦女曾多次在麥田中噴灑農藥。
農藥是怎樣通過母體進入胎兒體內的呢?生產農藥的工廠若防護條件不良,車間空氣中農藥濃度高,工人長期在這種環(huán)境中工作,或農民配制、噴灑農藥,檢修藥械等,都可使農藥經呼吸道和皮膚吸收進入血液,再透過胎盤進入胚胎。當天氣炎熱、濕度較大或人體出汗較多時,農藥經皮膚吸收更快,甚至可發(fā)生急性農藥中毒。
農藥是怎樣導致胎兒畸形的呢?在農藥的1500種活性成分中,約500多種有胚胎毒性,400多種可導致畸形。在胚胎發(fā)育過程中以器官形成期對農藥致畸物最敏感,這一期是指受孕后的第15~60天,因為人體的幾乎所有器官都在這期間形成。所以,胚胎在這一發(fā)育階段受致畸物的作用后形成畸胎的幾率最高。由于各個器官的發(fā)育時間不同,因而各器官受致畸物的作用而發(fā)生畸形的敏感期也不同。例如:受孕后的第21~40天心臟易受侵害,隨后是四肢和眼,腦的敏感期很長,包括自受孕后第20天至分娩。生殖腺如睪丸和卵巢的敏感期也較長,自受孕后第45天至5個月,大部分器官在受孕60天之后對致畸物的敏感性明顯降低。但由于小腦、大腦皮質及泌尿生殖系統仍在繼續(xù)分化,因而即使是受孕60天后接觸了農藥,這部分器官仍可發(fā)生畸形。分娩后的哺乳期,有些農藥的毒性成分可通過母乳輸送給嬰幼兒,使嬰幼兒的生長發(fā)育受到影響。
有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的常用農藥有:殺蟲瞇、葉蟬散、樂果、保棉豐、馬拉硫磷、 甲基對硫磷、三氯殺螨醇、擬除蟲菊脂、稻瘟凈、百草枯、敵百蟲等。在農業(yè)生產中,常常采用兩種以上的農藥同時使用,這種聯合應用使農藥的毒性更大。例如:馬拉硫磷與樂果合用時毒性相加,馬拉硫磷與稻瘟凈合用時毒性相乘。這些農藥的致畸作用往往與孕婦接觸劑量的大小、接觸時間的長短、使用頻率的多少有關。接觸的劑量越大、時間越長,使用的次數越多,懷孕時間越短,尤其是60天之內,導致胎兒畸形的可能性越大。由于胚胎對毒性農藥的敏感性比成人高,所以被孕婦忽視的小劑量農藥就可導致畸胎。
同時農藥的胚胎毒性也會引起死胎、流產、新生兒殘疾或發(fā)育遲緩、低體重兒等。因此,婦女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應避免接觸農藥。打算要孩子的男性也應盡量避免接觸農藥。其他人員(尤其是未生育者)在施用農藥時要穿長衣長褲,使用塑料圍裙,在皮膚上涂抹肥皂可防止有機磷農藥經皮膚吸收;配藥及檢修藥械時應帶橡皮手套;工作時不吸煙不進食,因為有些農藥也可損傷男性生殖系統,引起精子畸變、精子數目減少、精子活力下降及形態(tài)異常,精子的這些變化也是造成后代畸形的原因之一。
在懷孕前后接觸過農藥的孕婦,要盡早去醫(yī)院做產前檢查,如懷疑胎兒異常,應及早采取措施,以避免畸形兒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