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到了一種孤獨。
從小的時候,父母就交給我節(jié)儉的美德。隨著年齡的增大,我越來越關心我們這個國家。每當聽到廣播里說,我們國家并不是“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而是“地少物稀”、“資源緊缺”時,我就不由得皺起眉頭來,下決心要注意節(jié)約一粒米、一度電、一杯水、一張紙……
有一次,我在學校吃中午飯,發(fā)現24個教室?guī)缀蹰g間都日光燈大開。于是我一間一間地走進去,記下了人數,也記下了亮著的燈數。之后我便寫了一封“匿名信”,把這個情況告訴了校長。信中說:“目前我國電力非常緊張,我們學校的經費也不富裕。然而光天化日之下,竟有這么多日光燈白白地亮著,這不是一種浪費又是什么?!”我建議學校訂立制度,堅決杜絕浪費!
我期待著。期待著“校長大人”重視我的“匿名信”。
果真,不幾天,校長室發(fā)布通告,并公開了我的那封“諫書”。那一陣子,學校里確實轟轟烈烈,好像要大抓節(jié)約的樣子。
我一直沒有承認我是這封信的“制造者”,盡管教導處領導、班主任順著“筆跡線索”多次找到了我,我也不愿意承認。因為我覺得浪費是有害于國家的,節(jié)約則有利于國家,只要大家都注意節(jié)約,我就感到很高興了。
然而,正好是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后,那天又是吃中午飯的時候,我又在學校里發(fā)現了四十九天前發(fā)現的同樣的問題?
我該怎么辦呢?再寫一封“匿名信”?那真是太可笑了!
我感到了一種孤獨!
甚至,我發(fā)現一直教育我要節(jié)儉的父母也不那么理解我了。在家里,我總是一水多用。此如,先洗臉,再洗拖把,最后沖馬桶。但他們卻多次的阻攔我。
我在教室里將同學們用下的廢紙收集起來,每天捎一書包回家,一個星期去賣一次。當我把賣來的錢交給班主任作班費,他竟然不肯收!而母親更干脆,好幾次把我認認真真收回家中的廢紙往垃圾箱里一倒了之。為這事,我們發(fā)生了口角。
我錯了嗎?有時,我問自己。
老師不是說,“節(jié)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嗎?國家不是也主張“艱苦奮斗”嗎?為什么現在那些大手大腳、鋪張浪費的人那么讓人眼紅?而注重節(jié)約并身體力行的人卻被人視為怪異呢?
我困惑不解。
我感到了一種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