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1~8日,我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團的一員,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都平壤,參加了第13屆世界青年聯(lián)歡節(jié)。其間,我耳聞目睹了許許多多的人和事,令我感嘆,促我深思……
人格的力量
我不認為他矮小,反而深深地感悟到他人格的偉大。他是意大利代表團的成員,一個沒有雙腿、沒有手臂的殘疾人。他乘坐著一輛小型四輪電瓶車,在規(guī)定的道路上行進著,數(shù)萬人的目光注視著他。他的臉上充滿了堅定、自信和樂觀。他的身邊沒有護理人員,我真不知道他平時該怎樣起居和進餐。但我相信,像他這樣堅強的人一定會有他自己獨特的生活方法,而且,他會生活得比許多人都好。因為,他雖然失去了很多,但他卻沒有失去自尊、自愛、自強、自信—這就是從他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人格的力量呵!
兩種文化
這里雖是街道卻不那么喧鬧。太陽傘下輕巧的尼龍椅上坐著4個伊斯蘭教國家的姑娘,她們穿著具有民族色彩的華貴服裝,戴著長長的輕柔的面紗,從頭到腳,遮蓋得嚴嚴實實。當我舉起相機對準她們時,4個姑娘同時把臉轉(zhuǎn)了過去。我按下快門一—很遺憾,我只拍下了幾個被紗巾遮得牢牢的后腦勺。
與這4個姑娘截然不同的是,有一位美國代表團的成員,也是一位年輕的女性,在莊嚴、隆重的開幕式上,居然身穿三點式泳裝,若無其事地坐在座位上,對于周圍那些對準她的相機和“劈劈叭叭”按動快門的聲音,不管不問。她那不屑的神情似乎在譏嘲周圍的人—少見多怪!
表現(xiàn)自我
請看這位黑人老兄,他又跑到幼兒園小朋友的隊伍里來了,簡直成了一只“羊群”里的“駱駝”。他身高2米多,黑黑的皮膚,穿著稀奇古怪的服裝,常常招搖過市。在短短的8天里我就在大街上碰到他10次。和許多黑人一樣,他有一種極為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當人們被他吸引、紛紛注目于他的時候,他便會露出自得、滿足的微笑。但一般情況下人們卻很難察覺他的微笑,這是因為他戴的那副奇大無比的眼鏡早已吸引了人們的視線,從而忽略了他那微微張開的嘴唇。
其實,在這次聯(lián)歡節(jié)中我所見到的自我表現(xiàn)欲很強的人還有許多許多。人群中有一位打著赤膊、身背綠色旗幟、在觀眾的喝彩聲中又唱又跳的年輕人,他是世界綠色和平組織的一名成員;還有這位來自澳大利亞、渾身披金戴銀、酷似土人的小伙子,都莫不如是。只不過他們表現(xiàn)自我的方式不同罷了:有的以怪誕的行為、舉止,有的則以奇異的服飾、裝束……
“小山羊”與演奏家
在聯(lián)歡會上,我突然發(fā)現(xiàn)一位抱著“小山羊”的捷克演奏家,覺得十分新奇有趣,便走到近處觀看。這才發(fā)現(xiàn)“小山羊”并非活物,而是這件吹管樂器上的裝飾,真是太奇妙了。大概這種樂器的發(fā)明者就曾是個牧羊人吧!
“很有意思……”
這位高個兒青年叫米特科,是莫斯科廣播電臺的記者。這個矮胖的中年人就是我。我有幸在聯(lián)歡節(jié)的“中國俱樂部”展出了自己的手編工藝作品,吸引了許多的觀眾,其中有朝鮮國家領導人、羅馬尼亞共產(chǎn)黨中央政治局委員、多米尼加勞動黨主席等貴賓。但參觀者中更多的還是世界各國的青年朋友。其中米特科給我的印象無疑是最深的,他可以用磕磕巴巴的漢語和我對話,并隨身攜帶一本俄漢詞典,邊查邊說。他在我的留言薄上寫下:很有意思!簽名是:莫斯科廣播電臺記者米特科,但是寫了兩個錯字:一是把莫斯科的“科”寫成“料”;另外廣播的“播”寫成了“番”。當時我笑了起來。
“很有意思!”我說。
“很有……意思!”他說。
攝影:劉效義朱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