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大地東南方的沂蒙山,作為地域概念,含有較大山頭800余座。四圍峭壁而頂平者為崮。72崮中,數(shù)孟良崮有名氣。這與70多年前發(fā)生在這里的一場山地運動戰(zhàn)——孟良崮戰(zhàn)役有關。這是解放戰(zhàn)爭中以少勝多的經典戰(zhàn)例。
1947年3月,國民黨軍集結了24個整編師(軍)45萬人,以精銳主力整編第74師(以下簡稱“74師”)、第5軍、整編第11師為骨干,采用“密集靠攏,加強維系,穩(wěn)扎穩(wěn)打,逐步推進”的戰(zhàn)法,企圖占領山東解放區(qū)。面對強敵云集的情況,毛澤東指示:國民黨軍密集不好打時,忍耐待機;一不要性急,二不要分兵,將主力集結于機動位置,總有殲敵機會。面對嚴峻形勢,華野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運籌帷幄,一直在尋找戰(zhàn)機。
吸取了以前的教訓,國民黨軍這次進軍方式是密集結陣,齊頭并進。一開戰(zhàn)先占了魯西南,跟著就一路打到沂水、萊蕪。華野于5月上旬調整部署,將主力后撤至萊蕪、新泰以東,隱蔽待機。陳、粟此前有過5次反攻計劃,但每次都沒碰上好時機。國民黨軍烏龜似的推進戰(zhàn)術,逼著粟裕將原來的“圍點打援”變成“主動出擊”的戰(zhàn)法。有時候,派兩個縱隊去包抄敵人的后方;有時候,又把剩下的縱隊集中起來當作“奇兵”。這個“耍龍燈”的戰(zhàn)法,致使國民黨軍顧頭不顧尾,被拖得疲憊不堪。
張靈甫久經戰(zhàn)陣,一直覺得新四軍善于游擊,打不了硬仗,而美式裝備的74師,對付“小米加步槍”的新四軍是綽綽有余的。這次進軍,由74師扛旗領頭,老這樣慢步挺進,他覺得很窩囊。5月10日,74師、25師等渡過汶河,11日攻取重山、艾山,12日占黃鹿寨、三角山,13日攻占馬山、邁逼山,距離坦埠已不到6公里。華野接連后退,粟裕漸漸也焦躁起來,著實煩惱,便走到院子里放松心情。
這時,一個農村老大爺給戰(zhàn)士們送水來了。粟裕沒有官架子,老鄉(xiāng)都樂意親近這位和氣的長官。老大爺見粟裕眉頭緊皺,就想跟他說笑,好讓他高興起來。粟裕正煩著呢,就默默地聽著。老大爺說自己前日碰到一件稀奇事兒,去池塘釣魚時,看到魚游來游去,可就是不咬鉤。老大爺很奇怪,前幾次都能釣到好多,今天咋就不上鉤呢?旁邊有人給他解釋,大前天有個富戶也到這兒來釣魚了,用的魚餌都很金貴。魚吃慣好餌了,哪會在乎糟糠一樣的餌呢?老大爺明白了,回家在自己的餌上抹了點菜油,很快就把魚釣上來了。見粟裕不言不語,老大爺就笑著說:這魚也真有意思,跟人一樣,還能嘗出好壞來呢。
粟裕怔了一下:魚都得咬上好餌才行,更別說張靈甫了。他猛地一拍腦袋,悟到問題出在哪兒了:74師打贏過許多仗,就跟那魚似的,吃到的好東西多了。自己之前派出去的兵力,在其眼里就是“糟糠之餌”。粟裕馬上與陳毅商量,打算拿華野指揮部去引誘張靈甫。
一天,74師冷不丁遭到了華野的強烈抵抗。有線人這時就跟張靈甫說,這支部隊是在給陳、粟打掩護,好讓他們撤退。而且,電臺還找到了陳、粟的指揮部!張靈甫一聽頓時興奮起來,認為只要找到陳、粟的指揮部,肯定能把華野一下子打垮!激動的張靈甫剛想下令,又猛地停住了:不對啊,粟裕向來是很謹慎的,咋會出現(xiàn)這么大的漏洞呢?可別冒冒失失追上去,掉進他們的圈套!但華野將“指揮部”設置在孟良崮左近作誘餌,誘惑太強烈了,滅敵心切的沖動一下占了上風,張靈甫馬上下令,追捕陳、粟。就這樣,粟裕一點一點地下餌,將74師引進了神秘的孟良崮。
決戰(zhàn)地點是粟裕特意選擇的。孟良崮山多道窄,便于華野穿插,而對74師的重裝備部隊推進可就很不利了。張靈甫急于事功,趾高氣揚,不料想14日夜間,附近垛莊等地的道路被華野六縱經一夜急行軍突然占領,一刀切斷了74師與周邊部隊的聯(lián)系。此事說起來有點蹊蹺:垛莊如此重要,而張靈甫派遣的守軍,竟以在漣水戰(zhàn)役中被俘的華野原6縱官兵為主。這些人遇到華野老部隊,便立即歸隊,6縱迅即占領了垛莊。更要命的是,5月14日,張靈甫把三個旅都拉上前線,卻沒有及時補防垛莊。若是留一個旅固守,6縱就不可能迅速得手。然而,粟裕神就神在這里,能一下子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戰(zhàn)機。如果6縱晚一些拿下垛莊,粟裕就沒有足夠的時間差去圍殲74師了。戰(zhàn)場上斗智斗勇,正體現(xiàn)在閃電式的、至為關鍵的一步棋上。
張靈甫這是麻痹大意嗎?當華野以10多萬兵力對3萬多國民黨軍進行圍殲時,74師只要向左方或右方轉進10多公里,只要與83師或25師的一支靠近、相會,危險便會解除。然而,張靈甫卻沒有選擇與大部隊會合,反而直接將74師全盤拉上了孟良崮——他決心要將華野全部兵力引誘到自己的身邊。張靈甫的冒險行為,得到了蔣介石的全力支持。蔣介石見華野以五倍的優(yōu)勢兵力對74師進行圍殲,便直接飛抵徐州,致電湯恩伯等人,說明自己的戰(zhàn)略想法:
顧司令祝同兄、恩伯、靈甫兄勛鑒:今已得知靈甫之74師被圍孟良崮,甚驚,又甚喜。其驚之因是靈甫被困,隨時有危險發(fā)生。其喜之因是靈甫給我國軍尋找了一個殲滅共軍陳、粟部于孟良崮的大好機會。因為我74師戰(zhàn)斗力強、裝備精良,且處于有利地形;再之,有恩伯、敬久、歐震三兄兵團大軍云集,正是我國軍同陳、粟決戰(zhàn)的好機會?,F(xiàn)命令74師靈甫部堅守陣地、吸引共軍主力,再調10個師之兵力增援74師,以圖里應外合,中心開花,夾擊共軍,決戰(zhàn)一場,殲陳、粟大部或一部之兵力,一舉改變華東戰(zhàn)局。總之,一切均仰仗諸位精誠團結,協(xié)同作戰(zhàn),為黨國大業(yè)獻身出力,乃千秋之榮也。
國民黨軍一直想與華野主力進行決戰(zhàn),蔣介石認為這一下可逮住了機會。他精心算計過,國民黨軍集結于孟良崮附近100公里范圍之內,一天之內俱可以抵達援點;而以74師的素質、裝備,固守一兩天是完全可行的。于是,他當即周密布陣,要張靈甫堅守陣地,并嚴令周圍的10個整編師盡力合圍。鐵桶一旦合圍,與74師內外夾擊,消滅陳、粟便“指日可待”。
蒙陰縣地處沂蒙山核心區(qū),山雖不高大,道路卻極為崎嶇狹窄。國民黨軍的補給一進入蒙陰,運輸效率就急劇下降。一方面是公路較少,另一方面是魯南、魯中各區(qū)的中共地方武裝積極配合正規(guī)軍行動,在周邊進行破路,有些重要路段還埋設了地雷。74師的輜重團都留在了垛莊,6縱也就切斷了74師的大動脈。
粟裕指揮各部將74師包圍起來后,把炮縱最強大的榴彈炮團拉了過來,對山頭進行猛烈轟擊。但是,榴彈炮射程遠,打了幾個波次,敵人吃了虧后陣形漸漸散開,榴彈炮的威力逐漸減弱。炮火覆蓋后,輪到步兵往上沖,沒料到74師的戰(zhàn)術素養(yǎng)非常高,被炮打爛了的防守工事,很快又能用簡易的山石修復一部分。我步兵往山上沖鋒,傷亡很大。用榴彈炮覆蓋轟擊,有的連隊把炮往前推得很近,進入了敵人戰(zhàn)防炮的火力范圍。實際情況正如粟裕回憶戰(zhàn)斗情形時所言:“74師依托陣地的反沖擊,給我們以相當?shù)臍?,何況我軍為了爭奪每一個山頭、高地,要從下向上仰攻,每克一點,往往經過數(shù)次、十數(shù)次的沖鋒,反復爭奪,刺刀見紅,其激烈程度,為解放戰(zhàn)爭以來所少見?!?/p>
面對此情此景,華野炮縱司令員陳銳霆十分焦急,組織官兵們研究對策,大家提出,可以用近距離的山炮、野炮、迫擊炮轟擊,這樣精準度高,步炮協(xié)同也更為方便。陳銳霆未嘗沒想過這樣打,但是近距離射炮,我方的傷亡必然增大。這個想法報到陳、粟那里,陳、粟覺得事已至此,不是魚死就是網(wǎng)破,就用小炮去打吧。沒料到,這個辦法正好掐中了敵人的死穴。
朝山上仰攻時,又遇到74師的另一種利器:槍榴彈。這種武器是美國制造,槍彈爆炸威力驚人,火力范圍可控制500米。華野立即調來2600具擲彈筒。這種武器是輕型迫擊炮,??藰屃駨棧?4師各種槍榴彈發(fā)射器大約600支)。這樣一來,華野部隊就具備了對付74師的近距離火力優(yōu)勢。正如74師第151團團長王奎昌事后所言:“孟良崮山地死角太多,炮兵重武器完全無用,而共軍之炮火向我集中則非常容易?!辈还馐歉鞣N炮的數(shù)量,彈藥補給,華野也比國民黨軍強得多。
因山路崎嶇,74師許多戰(zhàn)車、重炮都留在了后方。而華野負責合圍國民黨軍的第1、第4、第6、第8、第9縱隊16個師,迅速把迫擊炮集中過來,超過500門。74師攜帶迫擊炮300門左右,數(shù)量上處于劣勢。而且就迫擊炮的特點來說,其彈道是標準的高曲度拋物線,山下打山上容易,反過來則很別扭。山頭上的國民黨軍被華野迫擊炮炸得無處藏身,反過來用迫擊炮打擊山下的華野,卻總是遇到火力死角。這時的74師,唯一能指望的就是空投彈藥,但飛機經常找不到準確的空投地點,往往錯投到華野陣地,飛機上落下來的彈藥,反而成為華野轟擊74師的炮彈。
孟良崮為花崗巖結構,四圍陡峭、頂端平緩。15日,在這座沒有水源也沒有草木的石頭山上,華野的炮彈傾瀉而下,炸飛的碎石到處迸濺,傷兵們呼天喊地,連74師少將旅長陳傳鈞也被炸傷了右臉,其他官兵可想而知。
孟良崮戰(zhàn)役是一場綜合性的大規(guī)模戰(zhàn)役,除了粟裕神機天縱的指揮藝術,陳毅為戰(zhàn)役所做的準備工作也相當緊要。1947年初,陳毅請求從東北運來的一批戰(zhàn)略物資,為戰(zhàn)役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當時,日軍撤退后,許多槍支、炮、彈藥、卡車等物資都留在了東北。當時總的情況是,步槍多、重炮少,子彈多、炮彈少。即便如此,東北民主聯(lián)軍仍然想方設法,恢復了日本留下的軍事工廠,開足馬力制造槍械子彈。陳毅聽說了這一情況,馬上與東北局聯(lián)系,請求東北方面向華東支援一些武器彈藥。
1945年下半年,中央作出挺進東北的戰(zhàn)略決策,從各大戰(zhàn)略區(qū)抽調干部、兵力出關。當時各戰(zhàn)略區(qū)中,以山東解放區(qū)實力最強,羅榮桓領導下的115師在山東已經發(fā)展出數(shù)萬之眾。理所當然,山東解放區(qū)承擔了絕大部分挺進東北的任務,115師各部幾乎全部轉移到東北。115師在山東奮戰(zhàn)多年,有著割舍不了的感情。當陳毅一提出支援山東老根據(jù)地時,時任遼東軍區(qū)司令員、曾任山東軍區(qū)政治部主任的蕭華,便表示對支援山東老根據(jù)地大力支持。這樣,陳毅從東北秘密運來了一大批槍械、彈藥。另外,膠東兵工廠自行研制的重迫擊炮彈,射程可達3000米,威力十分強大。當時,膠東兵工廠月產炮彈數(shù)量將近3.5萬發(fā)??梢哉f,華野的火力,全面壓倒了當面的74師。
張靈甫被圍之后,有蔣介石直接指揮,國民黨軍中也不是沒有想救張靈甫的人。粟裕擔心出岔子,早早在外圍地區(qū)安排了防守。這里面最激烈的就數(shù)天馬山阻擊戰(zhàn)了。天馬山在孟良崮西北邊,華野防守的方向不少,所以在天馬山安排的防守兵力不是很多。25師是由黃百韜指揮的“王牌”部隊之一。黃百韜本來就鐵了心要救張靈甫,16日上午被蔣介石訓了一頓之后,就更加沒命地對著陣地猛攻。當時,廖政國負責守陣地,特別危急時,國民黨軍已攻到山腰,離突破點很近了。我方的文書、炊事員,就連傷員都上了陣地,幸虧其他兄弟部隊來得及時,增援了一把,這才總算是擋住了敵人的進攻。其他方向負責阻擊的部隊,情況也都差不多。國民黨軍是來勢洶洶,可解放軍更是頑強。為了給圍殲74師爭取時間,各個陣地都在拼命阻攔敵人。
國民黨軍的救援部隊里,有黃百韜,也有李天霞。
內戰(zhàn)一開始,蔣介石就想一下子把中共領導的武裝消滅掉。當時在蘇中地區(qū)駐守的,是粟裕帶領的華中野戰(zhàn)部隊,才3萬多人。蔣介石面對的不是解放軍主力,居然調動了12萬兵力,朝著蘇皖邊就猛撲過去。蔣介石命令嫡系部隊83師去攻打蘇皖邊,就是想給解放軍先來個下馬威。李天霞的83師知道粟裕在那兒以后,馬上派人增援。這時候,粟裕老早就在他們必定要經過的路上設下了埋伏。83師中了圈套,遭受了沉重打擊。蔣介石沒想到李天霞會率先中計,軍隊折損大半,便把李天霞狠狠地罵了一通。這之前,83師很不受蔣介石看重,蔣介石這樣一罵,更有人瞧不起83師了,張靈甫就是其中之一。上了孟良崮,張靈甫發(fā)覺自己陷入絕境時,也只好向83師求救。可李天霞一直記恨張靈甫對自己落井下石那檔子事兒,于是就應付蔣介石的命令,故意拖著不救。張靈甫的陣地一點點縮小,被擠到了很小的包圍圈里。
尤其詭異的是,四天激戰(zhàn)期間無一星雨,山上斷水,人渴極了,只好喝自己的尿;機槍管紅了,只能用馬尿去澆。連國民黨軍指揮官都忍不住感慨:“老天要滅咱們??!”可在張靈甫被擊斃3個小時后,天空忽然陰云四合,暴風雨驟然而至。如此氣象,國民黨方面認為:“此時天空慘陰,狂風走石,雨雹驟降,若為我?guī)熤邑懖磺?,全部慘烈激昂之戰(zhàn)斗犧牲同悲泣者,上天垂象也異矣。”
孟良崮戰(zhàn)役極為慘烈,消滅敵人3.2萬余人,華野傷亡1.2萬余人。戰(zhàn)后,當?shù)乩相l(xiāng)說:“我們三年都不敢上山嘍!”
國民黨方面只看到雙方的兵力對比是45萬對27萬,壓根兒就沒想到華野背后的地方部隊、民兵游擊隊和上百萬民工民夫。后來,陳毅深情地說:“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們用小米供養(yǎng)了革命,用小車把革命推過了長江!”粟裕臨終前留下遺愿:把自己的骨灰安葬在沂蒙山區(qū)。
距孟良崮百里開外的先祖孟子,曾經指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000多年后的孟良崮戰(zhàn)役,對此論斷進行了一場生動、逼真的實地演示:共產黨人與廣大勞動人民血肉一體、同其命運,這樣的“人和”,得道于人間,無敵于天下。
74師被殲之后,毛澤東興高采烈,當晚,吃了一大碗紅燒肉。老淚縱橫的蔣介石則叨叨:“以我絕對優(yōu)勢,竟遭烏合之眾陷害!”歷史上,凡是與勞動人民為敵的角色,不論它多么強悍,多么精明,也不可能讀懂孟子的告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