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標的教學指導背景下,智慧課堂的構建可以實現(xiàn)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教學活動,整合多樣化教學資源,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規(guī)劃,積極融入新技術、新形式、新內容,有效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本文結合小學英語智慧課堂的價值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具體的教學實施策略,以期為同仁提供有效參考,通過現(xiàn)代化教學新模式的構建,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一、簡述智慧課堂
智慧課堂是創(chuàng)新技術發(fā)展背景下的重要教學趨勢,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已獲得教育工作者的廣泛認可,通過整合技術手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學生未來學業(yè)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智慧課堂融合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等前沿技術構建新穎的教學模式,通過現(xiàn)代化技術手段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融合多樣化形式及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建沉浸式學習環(huán)境,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智慧課堂是未來教育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智慧課堂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價值
智慧課堂是現(xiàn)代教育與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融合的產物,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小學英語教學注人了新的活力。通過整合數(shù)字技術與教學實踐,智慧課堂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一)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打造生動英語課堂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基于信息技術支持創(chuàng)建智慧課堂,有利于創(chuàng)建以核心素養(yǎng)為導向的小學英語教學環(huán)境。借助多媒體工具,如交互式電子白板和在線動畫,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情境,如模擬市場購物對話或角色扮演場景,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英語表達的興趣。
(二)融合學習與思考,提升語言學習深度
基于技術賦能小學英語課堂,小學英語智慧課堂采用了“學”與“思\"深度融合的英語教學模式,使小學英語課堂既充滿趣味又富有教育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運用視頻、互動游戲和虛擬場景等工具,將英語學習與學生興趣緊密結合。例如,在學習與動物相關的詞匯時,學生可以通過AR(增強現(xiàn)實)技術沉浸式“走進”虛擬動物園,使用課堂學習的英語詞匯描述動物的特征和習性。
在課堂活動中,教師通過設計思辨性任務,如小組討論“不同國家對美的定義”,鼓勵學生用英語表達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例如,學生可能討論為什么某些文化更注重服飾風格,而其他文化強調自然外貌。這種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還通過文化對比增強了他們的全球意識。
(三)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激發(fā)學習潛能
智慧課堂通過將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深度結合,為傳統(tǒng)課堂注人了新的生命力。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數(shù)字資源,如在線繪本、英語兒歌和互動測驗,創(chuàng)造真實而多樣化的學習體驗。例如,學生可以通過語音識別軟件練習發(fā)音,系統(tǒng)會即時反饋學生發(fā)音的準確度,幫助他們快速改進。此外,教師可以借助學習管理平臺實時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指導,如為口語表達較弱的學生推薦額外的對話練習。
智慧課堂還通過協(xié)作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問題解決能力。例如,在一個“設計虛擬人物\"的小組活動中,學生需要合作選擇角色的外貌特征并用英語進行描述,完成后通過平臺進行展示并接受同伴評價。這種任務驅動的學習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主動性。同時,技術的應用不再局限于課堂內,學生可以通過課后在線資源繼續(xù)探索,如觀看英語動畫或參與全球學生論壇,拓寬語言應用場景。
三、小學英語智慧課堂設計與實施思路
(一)教學內容
以新滬教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3“Whatdowelooklike?”為例,圍繞人物外貌描述這一主題,教師借助智慧課堂技術展開教學設計,旨在通過真實語境創(chuàng)設、多模態(tài)互動資源,實現(xiàn)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協(xié)同提升。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對形象生動的教學內容興趣濃厚,愿意通過模仿、游戲和互動參與學習。大多數(shù)學生對詞匯記憶存在困難,語言輸出能力相對較弱。班級已具備智慧課堂軟硬件條件,學生熟悉操作電子書包、平板設備及互動平臺,具備智慧學習的技術素養(yǎng)。
(三)教學目標
1.掌握描述人物外貌的常用詞匯(如tall,short,long hair等)及句型“What do you look like?Ihave..”,能運用所學語言進行基本的描述性表達。
2.借助智慧課堂平臺進行互動練習,通過視頻、微課、語音識別系統(tǒng)等手段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及合作意識。
3.在描述與比較過程中尊重個體差異,形成接納多樣化的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準確掌握外貌相關核心詞匯與句型,能夠進行簡單自我介紹與人物描述。
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恰當運用目標語言進行交流;借助技術平臺提升語言表達的連貫性與準確性。
(五)教學過程
基于智慧課堂平臺支持,本節(jié)課圍繞“人物外貌描述\"主題展開教學活動,設計環(huán)節(jié)遵循“導人一呈現(xiàn)一訓練一應用一拓展一反饋\"六個步驟,旨在通過技術融合、任務驅動與情境創(chuàng)設,實現(xiàn)學生語言能力與思維品質的協(xié)同提升。
1.情境導入:激發(fā)興趣、喚醒認知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在生活中缺乏接觸英語知識的機會,沒有獲得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成長過程中認知思維受到限制,在英語課堂中經常出現(xiàn)一些消極學習情緒,這會影響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結合智慧課堂視域,小學英語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具體的英語學習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微課情境,發(fā)揮微課情境的教學輔助作用,通過圖片、視頻等直觀的方式展示英語知識,有效激發(fā)學生探究英語的欲望,在降低學生學習難度的同時,有效發(fā)展學生的語言思維。
課堂伊始,教師播放英文歌曲I'mspecial,并展示一組生動活潑的人物卡通圖片,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外貌\"這一主題。教師播放微課視頻,呈現(xiàn)多個孩子的外貌介紹情境,結合簡短英文旁白,引導學生思考“我們長得不一樣,為什么?”教師提出問題:“Whatdowelooklike?\"引出課題。學生通過觀察視頻中的人物特點,用已經掌握的詞匯嘗試描述,如:“Shehas longhair.\"\"Heisshort.\"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和圖像,在平板端投票選擇自已喜歡的角色,并簡要說明理由。系統(tǒng)會自動統(tǒng)計結果并在大屏幕上呈現(xiàn),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和課堂參與感。通過這樣的情境導入,學生可以在輕松的氛圍中建立與主題的初步聯(lián)系,為接下來的語言學習奠定認知基礎。同時,借助平臺投票與彈幕功能,教師可以快速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并初步診斷其詞匯掌握程度。
2.詞句呈現(xiàn):可視構建、系統(tǒng)輸入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應用思維導圖設計教學活動,可以將不同的英語知識點串聯(lián)在一起,以圖形的方式直觀地展示英語知識點之間存在哪些邏輯關系,幫助學生構建復雜的知識結構。這不僅能顯著提升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記憶與理解能力,還能完善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對于小學生來講,思維導圖是一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非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借助智慧課堂的技術優(yōu)勢,可以使英語教學獲得突破性進展。
在詞句呈現(xiàn)階段,教師以“Appearance\"為核心,結合思維導圖展示與外貌相關的核心詞匯,包括hair,eyes,clothes,height等類別。隨后,教師播放一段精心制作的微課視頻,展示不同人物之間關于“Whatdoyoulooklike?”的對話,幫助學生在真實語境中理解目標句型結構。通過語音識別系統(tǒng),學生跟讀模仿后可立即獲得發(fā)音反饋,平臺同步顯示AI打分情況,接著呈現(xiàn)句型:“Whatdoyou looklike?\"\"l’mtall.Ihavebigeyes.”師生反復操練,設置連線題、句型重構、語音識別模仿任務,保證學生在多模態(tài)輸人中提升聽辨能力與模仿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云平臺資源,為選定人物繪制外貌思維導圖并撰寫描述文字,通過智慧課堂分享作品,反思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而教師則通過個性化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語言綜合能力。
在智慧課堂中應用思維導圖,學生不僅可以系統(tǒng)地學習外貌描述的詞匯與句型,還能在邏輯思維與語言運用能力上得到提升。通過可視化思維工具與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構建“認知輸人一實踐內化一創(chuàng)新輸出\"的螺旋式學習路徑,學生將獲得語言能力與思維品質的同步提升。語言思維的發(fā)展是學生獲得英語核心素養(yǎng)提升的關鍵,思維導圖可以將復雜、零散的知識整理在一起,由宏觀到微觀徐徐展開,使英語知識結構變得更加清晰,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點的記憶效果,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3.對話訓練:任務驅動、表達輸出
本環(huán)節(jié)設計了2個任務場景,即\"Lookinthemirror\":學生站立鏡前或使用攝像頭錄制自我介紹;“Interviewyourpartner”,兩人一組進行互訪活動,輪流問答,登臺用英語進行外貌展示。學生通過語音識別系統(tǒng)進行語言輸出,平臺實時給予反饋。教師根據(jù)系統(tǒng)生成的“發(fā)音評分\"“語法錯誤標注”\"流暢度分析”等指標進行差異化指導,鼓勵學生修正表達并再次嘗試。
首先,教師通過生動的示范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描述。教師站在鏡子前或使用平板攝像頭展示自身形象,并用簡單的英語句型描述:“T'mofmediumheight.Ihavecurlyhairandwearglasses.”隨后,教師邀請學生模仿,鼓勵他們站在鏡子前或通過平板攝像頭觀察自己,嘗試用英語表達自己的外貌特征,如“l(fā)'mtall.Ihaveshortblackhair.\"為降低學生的表達焦慮,教師設計了“關鍵詞提示\"環(huán)節(jié),在屏幕上展示如\"tall,short,curly,straight\"等形容詞,幫助學生快速構建句子。在學生嘗試表達后,教師給予積極的反饋,引導他們關注語音、語調和語法的準確性。這一環(huán)節(jié)旨在通過直觀的自我觀察,激發(fā)學生對語言表達的興趣,并為后續(xù)互動奠定基礎。
其次,在學生初步掌握自我描述后,教師將學生分為兩人小組,進行互問互答活動。學生使用所學句型,如“What do you look like?\"或“Your hair is..?”,描述對方的外貌特征,如\"Youreyesarebig.Youhavelongbrownhair.”為了增強趣味性,每組需錄制一段簡短的語音對話,并上傳至智慧課堂系統(tǒng)。
在該過程中,智慧課堂系統(tǒng)會根據(jù)語音的清晰度、語法的正確性以及表達的完整性,自動生成個性化反饋。例如,若學生在語音中遺漏了動詞“be”,系統(tǒng)會提示:“Tryadding‘is/are’to make yoursentencecomplete.”教師也會根據(jù)系統(tǒng)反饋,針對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講解。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協(xié)作與即時反饋幫助學生在輕松的互動中提升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自信心。
4.情境遷移:角色扮演與智能對話
為幫助學生將語言知識應用于真實場景,教師設計了多樣化的情境角色扮演活動,如“校園初次相遇”“家庭聚會\"或“朋友派對”。學生分組扮演不同角色,通過智能對話工具進行互動。例如,在“校園初次相遇”場景中,學生可能需要用英語介紹自己并詢問對方:“Hi,I'm Lisa.Ihave shorthairand love sportsWhat about you?\"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在線平臺的人物編輯工具,自由設計一個虛擬人物的形象,包括發(fā)型、眼型、服裝風格等細節(jié)。每個小組需為虛擬人物撰寫一段英文介紹,描述其外貌、服裝偏好及個性特征,如“This is Emma. She has long wavy hair and loveswearingcolorful dresses.Sheischeerfulandcreative.\"
完成后,小組通過配音或視頻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組可以通過平臺的留言或語音功能進行互動評價,如\"Emma's style is cool!I like her bright colors.\"教師鼓勵學生在評價中嘗試使用新學的表達詞匯,如\"stylish,unique,trendy\"等。為了融入文化元素,教師可引導學生探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時尚偏好,如“在日本,學生常穿校服;而在英國,學生更注重個性化服飾?!边@一環(huán)節(jié)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輸出能力,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跨文化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表達能力。
通過反復的情境練習,學生逐漸從模仿轉向自主表達,語言運用的流暢性和自信心顯著提升。同時,教師可根據(jù)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調整教學重點,確保學生在口語表達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得到針對性改進。
5.拓展訓練:跨文化拓展與資源延伸
教學中后段,教師借助智慧課堂平臺的“文化對比模塊\"展示來自中國、英國、印度等國家人物的典型外貌照片,引導學生觀察與思考不同文化中的審美差異。在教師提問\"Dopeoplefromdifferentcountrieshavethesameideasaboutbeauty?“的引導下,學生圍繞不同國家的審美觀展開小組討論,嘗試用英文表達個人觀點。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閱讀英文繪本AIKindsofPeople,幫助他們通過圖文并茂的課外資源進一步理解各類外貌特征及其背后的文化背景。借助這一文化拓展與閱讀指導,學生將在語言學習中逐步建立起對差異的尊重與多元文化的認同,進而提升其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課程尾聲,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反思活動,分享在角色扮演中的收獲。例如,學生可以用英語回答:“What did you learn about describing people?\"或“How did the activities help you speak Englishbetter?”教師還可引導學生探討外貌描述在不同文化中的敏感性,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評論身高或體重可能被視為不禮貌。
6.課后回顧與學習反饋:總結提升教學實效
在課堂的收尾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的重點詞匯與句型,并借助思維導圖梳理外貌描述的語言知識框架。隨后,學生根據(jù)自身掌握情況,選擇一個角色或同伴進行英語描述,并將完整句子上傳至學習平臺。智慧課堂系統(tǒng)會依據(jù)學生的作業(yè)情況生成個性化學習分析報告,涵蓋詞匯掌握,語音、語調和語法使用等維度,為學生的后續(xù)改進提供科學參考。通過回顧與測評,學生能夠意識到自身的學習成效與不足,激發(fā)自我反思意識,并增強持續(xù)改進的動力,教師也能據(jù)此優(yōu)化教學策略。
在“Whatdowelooklike?”一課中,教師還可以運用電子書包搭建多功能互動學習平臺,將教學內容數(shù)字化、資源多樣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該平臺集學習、互動、評價于一體,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通過后臺智能數(shù)據(jù)跟蹤與分析,教師能夠實時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與問題,從而做出科學的教學決策。教材內容被整合為電子版本,涵蓋課文、語法、詞匯與練習,并配以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媒體形式,同時提供與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歌曲、趣味游戲等輔助資源,讓學生從多角度理解外貌描述的語言表達與審美文化。
四、總結
基于智慧課堂開展小學英語教學,教師通過智慧課堂技術可以實現(xiàn)教學信息的精準傳遞、語言知識的可視建構、學生表達的即時反饋和學習數(shù)據(jù)的動態(tài)跟蹤。微課與資源庫提升了課堂輸人效率,思維導圖與智能對話強化了知識內化與表達輸出,課后平臺作業(yè)則延展了學習廣度,實現(xiàn)了“課內深加工,課外再遷移”。學生參與度顯著提升,語言運用更加主動,對不同文化的接受度也有明顯增強。智慧課堂雖在技術層面提供了強力支持,但教師在內容設計、任務創(chuàng)設、過程引導上仍需不斷精進,避免技術替代教學本質;平臺數(shù)據(jù)的解釋能力也需教師不斷解讀與轉化,使其真正服務于教學反思與改進。
綜上,智慧課堂不僅是信息技術工具的集成,更是教學理念、學習方式和育人目標融合的創(chuàng)新路徑。在不斷實踐優(yōu)化中,教師應持續(xù)探索“智慧 + 英語\"的高效融合模式,從智慧課堂的視角出發(fā),合理運用智慧教育平臺,提升現(xiàn)代英語教學的靈活性,多措并舉保障英語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有效推動小學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
(作者單位:貴陽市南明區(qū)第三實驗小學)
編輯:趙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