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話是一種較為自由的語言表達形式,側重于用書面語言記錄口頭語言的內容,更注重語言的自然性和表達的流暢性,常用于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訓練中。寫話通常不強調嚴格的邏輯結構,而是鼓勵學生自由表達,不求字數,能表述清楚意思、自然成段即可。寫話主要適用于低年級學生,如小學一、二年級的語言訓練;而作文則適用于更高年級的學生,如小學高年級及以上的寫作訓練。寫話也常被視為作文的開始階段,這兩種書面表達形式都需要作者具備一定的語言能力。在低年級語文教育中,學生通過寫話練習掌握基本的書面表達能力,為后續(xù)的作文寫作奠定基礎。正如王榮生所指出的,“寫話是作文的初級階段,是學生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重要橋梁?!币虼嗽诘湍昙壵Z文教育中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寫話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將1~2年級劃分為第一學段。一年級學生在入學前已有了一定的語言文字積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與同齡人或成年人進行簡單的交流對話。他們還會簡單的寫話,對寫話有興趣,能簡單寫自己想說的話。二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一步提升,能較完整地講述一個小故事、簡要表達自己身邊的見聞與想法。在寫話方面,他們開始學習按自己的興趣觀察簡單的事物,并嘗試寫較為連貫的話。
“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边@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對低年級寫話教學的要求。低年級學生普遍認為寫話較為困難,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怎樣能更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寫話呢?筆者認為寫話教學首先應激發(fā)欲望、樹立自信、以說促寫;其次,學習語言,大膽聯(lián)想。二者之間互為幫手、相輔相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版)》在第一學段表達與交流目標設定上特別強調“對寫話有興趣”。是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寫話興趣呢?筆者認為應當先從鼓勵學生說話、培養(yǎng)說話欲望開始。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年齡較小、寫話經驗不足,但有一定的表達欲望,有些內容他們難以條理清晰地寫下來,卻能夠大膽地表達出來。因此語文教師應當在有效促進學生完成口頭表達任務的基礎上,逐步引入寫話練習,實現從說話到寫話的平穩(wěn)過渡。
低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注意力不夠集中,很難將混亂的思緒有序組織起來,所說的話往往缺乏一定的條理性。他們在字詞應用方面相對薄弱,時常會出現用詞不當或表達不清的情況。教師在課堂講授之前,應當思考哪些日常的話題可以與學生認知水平相契合,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口頭表達與交流。
教師可以用有情境教學的方式進行寫作教學,為學生呈現與作文相關的情景,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情感,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形成想象意識。例如,在講授一年級上冊《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充滿童趣與想象力的課文時,教師可采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在雪景中的親身經歷,作為一個情感共鳴的切入點。教師可安排課堂時間內的幾分鐘,讓學生回憶并分享自己與家人、同伴在冬季尤其是雪天發(fā)生的溫馨故事或趣事,這一做法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和語言組織的欲望。
教師應當致力于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表達機會和廣闊的交流空間,不僅要不斷培養(yǎng)與強化學生的“說”能力,還應鼓勵學生從敢于表達到樂于表達,最終達到能夠條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學生們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通過當堂發(fā)言說話,他們得以自由思考,情感得以充分釋放,也讓他們可以更加從容、自信地運用語言文字。
低年級學生通常具有較強的競爭意識,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來激發(fā)他們的說話興趣。組織話題探討、朗誦比賽等,讓學生們在準備和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鍛煉口才、增強自信心。平時膽子較小、個性內斂、不善于表達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他們特別的關注和鼓勵,幫助組織語言,最終在眾人面前開口表達。
教師可以把握學生的課余時光,巧妙地設計一系列日常話題,誘導學生產生表達的欲望。如“你喜歡的顏色是哪一種?”面對此類問題,學生們的回應往往直接明了,譬如以綠色、紅色、粉色或藍色等色彩名稱作為回答。此時,教師應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鼓勵學生進一步表達喜歡這種顏色的原因是什么。有學生可能分享道:“我喜歡綠色,因為它總能讓我想到樹木變綠的春天,那時我們可以與伙伴們在戶外做游戲。”又或是“紅色對我而言如同溫暖的陽光,一看到紅色,我就覺得身上暖洋洋的。”還有學生可能會說:“粉色能夠吸引我,是因為我最喜歡的玩偶渾身都是粉色絨毛,擁有粉色的爪子和尾巴,它每天都陪著我。”或者進行提問:“你喜歡和朋友做哪些游戲?”學生們大多數也會直接而坦率地回答,例如,“我喜歡玩捉迷藏,我藏起來時非常緊張,害怕被人找到,但當我找到別人時,我特別特別高興?!被蚴恰拔医洺M媸^剪刀布,因為它很簡單,還能決定游戲誰輸誰贏”。通過這樣的互動,學生們面對同一主題各抒己見,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與邏輯思維能力,還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理解。
互動討論后,教師可將近期內,尤其是當日所探討的話題進行總結與提煉,把這些經過優(yōu)化的話題轉化為書面表達任務,即布置為寫話作業(yè),一步步引導學生將口頭表達內容轉化為紙上文字。這樣可以深化學生理解討論內容,促使他們通過文字的形式進一步梳理思路、表達觀點。
小學低年級語文寫話教學范疇內,教師應認識到聯(lián)想對于幫助學生寫話有著重要作用。在日常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有意識地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激勵學生圍繞寫作話題展開豐富聯(lián)想,客觀評價與指導他們的想象過程,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漸習慣運用聯(lián)想的能力。
低年級學生在探索和理解世界的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局限性,他們往往更關注物體的外在形態(tài)與色彩特征。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借助引導式聯(lián)想活動,激發(fā)學生的思考,促使他們不僅描述物體的外在,還能詳細闡述并領悟不同事物間潛在的內在聯(lián)系與相互關系。
例如,兒童詩片段——
云朵是一頂草帽,
不信你瞧,農民伯伯干活兒熱了,
它就飄來遮住陽光。
教師可以設計填空練習,引導學生對特定內容進行仿寫——
云朵是______
不信你瞧,______
它就______
在講解過程中,教師可運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景物作為突破點,對云朵所展現的“潔白無瑕、柔軟輕盈、形態(tài)萬千”等特性進行深入剖析。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促使學生迅速聯(lián)想到與之相似的物體,例如,白色彩泥、白砂糖、白紙、白面等,既加深了他們對兒童詩內容的理解,也便于學生的創(chuàng)作,就可以得到不唯一的解答,例如“云朵是一個面團,不信你瞧,風兒輕輕吹過,它就變成一只小老虎”,或者是“云朵是一床棉被,不信你瞧,夜晚降臨時,它就蓋在月亮姐姐身上”等有趣而不唯一的答案。
從一種事物聯(lián)想到另一種事物,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他們在寫話時能夠更準確地運用詞匯和句式,跳出固有結構,構思出更加豐富多樣的內容,使寫話作品更加生動有趣,提升寫話的整體水平。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教育的核心深深扎根于生活之中。知識并非僅僅來源于生活的瑣碎細節(jié),更是在生活的洗禮和磨煉中逐漸升華為更高層次的理解。這種教育哲學同樣在寫作教學中得到了生動地體現。閱讀活動實際上是一個持續(xù)激發(fā)想象的過程。教育工作者應把握日常閱讀教學情境下培育學生想象力的契機,尤其針對低年級學生群體,構建適宜其發(fā)揮想象的平臺。
當涉及描繪自然景觀的文本時,教師可指引學生根據文字勾勒內心圖景;而在閱讀敘述性作品時,可以激勵學生換位思考,感悟角色內心狀態(tài)。以二年級上冊《夜宿山寺》這首古詩的教學為例,當誦讀至“危樓高百尺”這一場景時,教師可啟迪學生設想夜晚登上高樓時的壯麗景致,仿佛伸手便可觸摸到冰涼的月亮,并進一步揣測詩人立于危樓之上的心境與情懷……隨后,進行問題誘導:“如果是你站在高樓之上,你會看到什么,會想到什么呢?”鼓勵大家分享各自的想象與感悟,學生間及師生間展開思想碰撞??陬^交流之余,提倡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構思,勇于嘗試新穎的表達手法。日常閱讀教學中蘊藏著諸多可供發(fā)掘的寶貴資源,教師應慧眼識珠,充分利用這些可延伸的文本片段,在閱讀指導中強化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進而為寫作教學提供有力支撐。
綜上,在低學段寫話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深刻認識并著重把握“說話興趣、大膽聯(lián)想”這兩關鍵點來激發(fā)學生的寫話興趣。寫作指導時,教師也需從多方面進行教學評估,鼓勵他們既反思個人的寫話學習成果,也評估同伴的作品,思考他人的亮點與待改進之處,從而構建一個互動性強、反饋及時且全面客觀的評價體系。置身于如此積極向上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活躍度將得到顯著提升,筆觸也將愈發(fā)靈動鮮活,寫話的意愿也逐步提高,終會創(chuàng)作出高質量的寫作成果。
(作者單位:河北北方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