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辟蹊徑,全景式展示蘇東坡跌宕起伏的命運
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蘇東坡已經(jīng)成為一個標志性的文化符號。近二十年來,付諸出版的蘇東坡有關傳記及非虛構作品有數(shù)十種之多,可見蘇東坡作為網(wǎng)紅歷史文化名人,其熱度一直未減。2024年7月出版的汪維宏先生的長篇傳記《千載浩然蘇東坡》,以全新的視角、翔實的史料、扎實的功力以及大量生動的細節(jié)令人耳目一新,在讀者中迅速走紅,引起業(yè)內(nèi)外廣泛關注和熱烈反響。
長期以來,蘇東坡都是以文學家、藝術家的形象而存在的,關于其杰出文學藝術才華的敘事幾乎遮蔽了他作為職業(yè)官員一生創(chuàng)造的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在這部傳記中,作者另辟蹊徑,以蘇東坡一生的官場生涯、政績和宦海沉浮為主線,第一次從職場和官員的視角,全景式展示了蘇東坡作為政治精英和職業(yè)官員跌宕起伏的命運,還歷史以本來面目,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蘇東坡。
蘇東坡前半生可謂平步青云,二十二歲時進士及第,以杰出的文學才華蜚聲京師,不僅受到文壇盟主歐陽修等一眾高官的賞識,也得到宋仁宗的青睞,一躍成為年輕的政治精英。他先后歷任鳳翔、杭州通判,密州(今山東諸城)徐州、湖州太守知州等職,可謂仕途順達,政績斐然。正當這顆政治新星如日中天時,烏臺詩案發(fā)生了。此后,蘇東坡的政治生涯急轉(zhuǎn)直下,他從政壇新星淪為階下囚,被貶黃州達四年之久,成為“三無”之人。起復后,先后被外放至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
蘇東坡叱咤官場四十年,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外放和貶謫中度過的,中途憑借宣仁太后的賞識,迎來了人生中短暫的高光時刻,曾任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皇帝侍讀等職,一時位極人臣。但他未能擺脫再度淪為政治斗爭犧牲品的命運,很快一連五貶,成為北宋高官中被貶嶺南和出海的第一人,最后死于北歸途中。
在魯迅看來,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蘇東坡無疑是個悲劇英雄。然而,作者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單純展示蘇東坡的悲劇命運,令讀者灑一掬同情之淚,而是通過解剖蘇東坡的悲劇命運,折射宋代官場政治生態(tài)、社會世相以及復雜的人性。像蘇東坡這樣的天縱英才,這種忠君愛民的能吏、良吏、廉史,卻想有所為而不能為。一句“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可謂道出了他太多的不甘、無奈與悲涼。蘇東坡的悲劇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時代的悲劇,作者通過蘇東坡的悲劇命運深刻揭示了北宋衰亡的歷史必然性,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思索。
作為政治精英的蘇東坡,終其一生,都想通過個人努力實現(xiàn)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志向,然而“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在當時特定的政治生態(tài)中,他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淪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即使想遠離黨派斗爭旋渦,長期外放,在基層為民做實事,也只是一種奢望。面對命運的不公,面對接踵而至的誹謗、誣陷和打擊,蘇東坡始終堅守初心,無論順境還是逆境,無論身處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他忠君報國當官為民的本色始終未變。
蘇東坡從來不是一個政客,作為一個官員,他的最高理想就是致君堯舜、濟世安民?;谶@種為官理念,他一生的為官經(jīng)歷和實踐,無不體現(xiàn)出強烈的民本意識和深厚的人文情懷。對于蘇東坡來說,每到一地,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這是職責所在。于是,打井、興修水利、疏浚河道、抗洪、滅蝗、賑災、減稅、肅匪、治病、興教、判案這些都是他的工作日常,其中興修水利是他為地方百姓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在密州,一邊滅蝗,一邊六上常山五次祈雨,自己卻以杞菊充饑。當徐州城墻面臨洪水沖毀的危險時,為保護百姓生命財產(chǎn)安全,蘇東坡身先士卒,誓與城池共存亡。為官時這樣,被貶時依然如此。被貶惠州時,為支援地方建橋,身無長物的蘇東坡把官帶捐了出來…蘇東坡曾經(jīng)為官、貶謫的地方,那些流傳至今的與蘇東坡有關的東坡井、蘇堤、東坡肉等,不僅早已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和歷史記憶,更是其民本意識和人文情懷的最好證明。
以細膩的筆觸寫出了其豁達樂觀的表象下怯弱甚至悲觀的一面
作者并沒有因為對蘇東坡的個人喜愛為尊者諱,美化蘇東坡,而是用一種史家的筆法,通過大量史料和細節(jié),塑造了一個真實、立體、血肉豐滿的蘇東坡形象,表現(xiàn)其性格的豐富性與復雜性。
率真執(zhí)著可以說是蘇東坡性格的底色。作為一個有理想與抱負的正直官員,他從來沒有學會官場的圓滑世故與明哲保身,因為心底無私,所以眼里揉不得沙子,無論是面對高官同人,還是對他有恩之人,甚至皇帝,他同樣仗義執(zhí)言。為了黎民蒼生,他不愿學駝鳥做沉默的大多數(shù),即使得罪同僚,冒犯天威,丟掉烏紗帽,面臨牢獄之災,也要為民請命。烏臺詩案發(fā)生后,表兄文同再三忠告:“北客若來休問事,西湖雖好莫吟詩?!钡K東坡依然故我,他之所以這樣執(zhí)著,不是為了逞一時之勇,更不是為了沽名釣譽,而是源于他的初心。因此,每遇不平之事,“如食中有蠅,吐之乃已”。起復后得罪李定和司馬光就是兩個典型的例子。
蘇東坡的悲劇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但與他這種率真執(zhí)著的性格密不可分,他后半生的悲劇很大程度上與此有關。正如他的愛妾王朝云所言,蘇東坡裝著一肚子的不合時宜。作為一個屈原式的人物,在那樣的政治生態(tài)下,他既不愿隨波逐流,又不愿同流合污,還要堅持講真話、辦實事、堅持自我、其悲劇是必然的。
蘇東坡無疑是樂天派,他幽默豁達、樂天知命、隨遇而安,作者卻以細膩的筆觸寫出了其豁達樂觀的表象下怯弱甚至悲觀的一面。烏臺詩案發(fā)生后,面對牢獄之災甚至殺頭的命運,蘇東坡同樣膽戰(zhàn)心驚,悲觀絕望,甚至暗中準備了藥物想一死了之。由于兒子匆忙出京籌錢未交代清楚送飯暗號,親戚誤送了魚,蘇東坡以為大限將至,寫下了《獄中寄子由二首》絕命詩。這種絕境中的悲觀怯弱,恰恰反映了蘇東坡人性的真實性與豐富性。作者刻畫出了一個真實的靈魂。
蘇東坡的高尚人格為歷代文人所景仰,這種高尚人格不僅體現(xiàn)在他平時與親友的交往中,更體現(xiàn)在他與政敵的關系中。黃州被貶生涯結束后途經(jīng)南京時,面對曾經(jīng)在政治上不斷打壓他并對蘇氏父子懷有強烈偏見的王安石,蘇東坡捐棄前嫌,專程前去拜訪,兩人相逢一笑泯恩仇。即使面對背叛自己、一再要置他于死地的政敵章惇,在章被貶后,蘇東坡不僅未落井下石,反而主動為其提供保健藥方和力所能及的幫助,其寬廣胸襟和人格魅力于斯可見。蘇東坡向來不懂官場潛規(guī)則,也不屑官場潛規(guī)則,不為五斗米折腰,但為了百姓福祉,他有時也會拉關系走捷徑。比如在惠州時,他曾給親戚程之才寫了幾百封信,利用程的關系為惠州民眾辦了許多實事、好事。
作者善于通過大量的人際關系與矛盾沖突塑造蘇東坡豐富復雜的性格和立體的形象。在父母的眼中,他是一個優(yōu)秀的兒子;在皇帝和大臣眼中,他是一個官場精英;在弟弟眼中,他是一個好兄長;在朋友眼中,他是一個重情重義、風趣可愛的友人;在弟子眼中,他是一個好老師;在百姓眼中,他是一個清官、好官;在同僚眼中,他是一個能吏;在政敵眼中,他是一個從不妥協(xié)的可怕對手;在文藝圈子里,他是一個天才的詩人、畫家和書法家……總之,蘇東坡是一個復雜的多面體,可謂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蘇東坡。作者正是通過這種錯綜復雜的關系和矛盾沖突為讀者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給人以美的享受。
僅注釋就有六百多條,真正做到了無一事無出處,無一事無來歷,這種嚴謹?shù)闹螌W風格與嚴肅的寫作態(tài)度可與學術研究媲美。正是這種嚴謹?shù)膶懽鲬B(tài)度,給人留下了“信史”的感覺。
在這個浮躁喧囂的時代,這種求真務實嚴謹?shù)膶懽鲬B(tài)度尤其難能可貴。書中大量生動的歷史細節(jié),既是傳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大大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豐富性和可信度。如烏臺詩案時,皇上深夜派人到獄中探監(jiān),暗中觀察蘇東坡是否有異心;被貶黃州時,為了省吃儉用,不善理財?shù)奶K東坡只好把錢掛在梁上每日限量取用;在黃州時因無錢買酒待客只好用泉水代酒;幫杭州市民在扇子上題字畫畫助其銷售等細節(jié),都大大豐富了作品的內(nèi)涵,讀來妙趣橫生。
作者顯然不是為寫蘇東坡而寫蘇東坡,而是想通過這部傳記發(fā)掘人們常常忽視甚至漠視的蘇東坡的為官經(jīng)歷和政績,以史為鏡,給今天的讀者提供一種借鑒與參考,讓我們重新認識一個真實、立體、全面、完整、鮮活的蘇東坡。雖然相隔千年,但蘇東坡那種濟世安民、為民請命、為民辦實事謀福祉、為地方謀發(fā)展、夙夜在公的為官風范和愛民情懷,對今天的廣大讀者,尤其廣大的公務員隊伍(包括職員)仍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這是蘇東坡存在的價值與意義,也是這本書的價值之所在。R
以史為鏡,重新認識蘇東坡
翔實的史料、扎實的功夫、大量生動的細節(jié)是這部傳記作品的又一大特色。翔實的史料和豐富的細節(jié)不僅使傳記厚重可信,而且極具可讀性。作為一部非虛構作品,這部傳記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豐富的史實史料、扎實的功夫、嚴謹?shù)目紦?jù)和大量的細節(jié)。作者為寫作這本書,查閱各種文獻資料達百種之多,同時吸收了大量最新研究成果,歷時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反復修改十二遍,
(汪修榮,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原總編輯、中國作協(xié)會員。先后發(fā)表小說、散文、傳記、論文、書評等一百余萬字,主編“世界名人經(jīng)典叢書”“人生苦旅叢書”“世界文豪同題散文經(jīng)典”“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美文選”等叢書二十余種,著有《民國教授往事》《百年斯文》《迷途的鳥群》《西風·東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