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常見且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給許多患者的生活帶來了困擾。而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冠心病介入治療已成為一種高效且相對安全的治療手段。
了解冠心病介入治療
冠心病介入治療也就是經皮冠狀動脈介人治療(PCI),是一種通過微創(chuàng)方式改善冠狀動脈血流狀況的技術。冠心病介入治療主要適用于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慢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特殊病變等患者的治療。
術前準備階段在進行介入治療前,需要一系列詳細的檢查,以全面評估患者的心臟功能和手術風險。同時,醫(yī)生會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解釋手術的過程、預期效果以及可能的風險,確?;颊咴诔浞种榈那闆r下簽署同意書。術前,患者需禁食一段時間,并接受靜脈通道的建立,以便在術中及時給藥。
局部麻醉與導管插入手術當天,患者會被送人導管室。在局部麻醉下,通過手腕或腹股溝等部位的動脈進行穿刺,并插入一根細長的導管。這根導管在X光的引導下,會沿著血管系統(tǒng)緩緩前行,最終到達心臟冠狀動脈的開口處。
血管造影與病變評估 導管到達指定位置后,向冠狀動脈內注入造影劑,使血管在X光下清晰顯影。通過觀察造影圖像,可以準確判斷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位置以及病變性質,為后續(xù)治療方案的制訂提供依據。
球囊擴張與支架植入 對于存在狹窄的血管段,可先使用球囊進行擴張。球囊在導管的控制下被送到狹窄部位,然后充氣膨脹,將狹窄的血管撐開。
冠心病介入治療的風險
冠心病介入治療在導管插入和球囊擴張過程中,可能會對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傷,導致穿刺部位出血、血腫或感染等并發(fā)癥。此外,極少數情況下還可能發(fā)生血管破裂或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
盡管支架能夠支撐血管保持通暢,但部分患者術后仍可能出現血管再狹窄的情況,這可能與血管內膜增生、血栓形成等因素有關。再狹窄可能需要再次進行介入治療或考慮其他治療方案。
介入治療后,支架表面容易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脫落并隨血流進入其他血管,就可能引發(fā)心肌梗死、卒中等嚴重并發(fā)癥。
冠心病介入治療的康復指導
術后患者需要臥床休息一段時間,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同時,要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異常,如出血、滲血、紅腫等,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yī)。此外,患者還需按照醫(yī)生的囑咐按時服藥,特別是抗血小板藥物和降脂藥物等。
術后患者應保持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和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避免高脂肪、高膽固醇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時,要合理控制鈉鹽的攝入量,以減輕心臟負擔。此外,適量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也有助于身體的恢復。
在術后康復期間,患者應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逐漸增加運動量。可以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方式,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運動不僅有助于提高身體抵抗力,還能緩解心理壓力和改善心情。
術后患者需要定期到醫(yī)院進行復查和隨訪,以監(jiān)測支架的功能和心臟狀況。醫(yī)生會根據復查結果調整治療方案和康復計劃,確?;颊吣軌蝽樌祻筒⒒貧w正常生活。
冠心病介入治療是一種有效且相對安全的治療方法,而通過全面了解治療過程,掌握其潛在風險以及術后康復的關鍵點,患者可以更好地配合治療并促進身體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