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荔枝吃多了容易上火
民間稱“一啖荔枝三把火”,注冊營養(yǎng)師劉萍萍表示,吃荔枝后出現(xiàn)頭暈、喉嚨干疼、眼皮腫脹、長痘等“上火\"表現(xiàn),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可能與炎癥或低血糖有關。荔枝糖分含量高達 16.6% ,是西瓜、草莓的2.5倍。糖分攝入過多促進皮脂腺分泌,糖分的代謝則會消耗人體內維生素B族,引起痤瘡和口角炎。
另外,荔枝中的糖分以果糖為主,不能被身體直接吸收利用,轉換吸收過程長,易導致低血糖。建議一天吃荔枝 10~15 顆,不空腹吃荔枝。孩子、抵抗力較弱者、肥胖者、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人群、口腔潰瘍和牙齦腫痛患者慎吃。
內容來源:《生命時報》社有限公司官方微博
為什么天一熱就沒食欲?
人們說的“苦夏”,是指天氣炎熱,身體乏力疲倦,精神不振,胃口也會變差。天一熱就沒食欲主要有3個原因。
1.消化液減少
在高溫環(huán)境下,交感神經(jīng)、腎上腺系統(tǒng)活動增強,胃腸道處于相對缺血的狀態(tài),消化腺功能減退,使得唾液、胃液、胰液、膽汁、腸液等消化液分泌減少。
2.中樞神經(jīng)調節(jié)
當體溫升高時,神經(jīng)傳導將高溫刺激傳給體溫調節(jié)中樞,體溫調節(jié)中樞對攝食中樞產(chǎn)生抑制性的影響,從而減少進食量。
3.身體“阻擋”熱量
食物會產(chǎn)生熱量,而天氣熱了以后人體的基礎代謝率偏低,需要的熱量較少,這種情況下,人體往往避免增加體溫,食欲會下降。
吃不下不必勉強自己,但要保證三餐按時吃,可以少食多餐,正餐不必吃太多,以免消化不良,更易導致食欲減退。酸味對調節(jié)食欲有重要作用,沒食欲時可以吃點蘋果、柚子、山楂、橘子、弼猴桃等,還可以做檸檬水、百香果水代茶飲。
內容來源:《生命時報》社有限公司官方微博
雞蛋為什么不能用微波爐加熱?
使用微波爐加熱帶殼雞蛋會導致雞蛋內部水分被快速加熱汽化形成高壓蒸汽,但蛋殼和蛋清膜形成了密閉空間,無法釋放蒸汽壓力。當這個壓力超過蛋殼承受極限時,會使雞蛋在微波爐內炸開。此時高溫蛋液會飛濺到箱體內部,可能損壞微波爐,甚至傷人。需要注意的是,去殼的整顆水煮蛋也存在炸開風險。
很久不用的手機為什么充不上電?
長期閑置的電子設備無法充電,是因為電池長時間不充電導致?lián)p壞,也就是蓄電池被“餓死\"了。蓄電池屬于化學電池,其基本的儲電原理是內部介質與電極形成的氧化還原過程。當蓄電池長時間未使用且未充電時,電池電極會進入穩(wěn)定狀態(tài)(鈍化),化學反應停止,從而導致電池電量過低,無法正常充電。如果電池存在鼓包、漏液等問題,不要試圖修復,強行“急救”可能引發(fā)燃燒甚至爆炸,并釋放有毒物質。
內容來源:數(shù)字北京科學中心微信公眾號
向日葵為何追著太陽轉圈圈?
很多人小時候都學過“向日葵會隨著太陽轉動”,它甚至成為詩歌和繪畫中象征熱情、堅定、忠誠的意象。但嚴格來說,并不是所有時候的向日葵都會追著太陽轉,只有在生長階段的向日葵幼株才具有這種\"追光”特性。等到向日葵長大,花盤成熟之后,它們大多數(shù)就會停止轉動,固定面朝東方,而不是繼續(xù)跟著太陽走。
因此,向日葵的“向陽性”是一個階段性的現(xiàn)象,并不是終身保持。這種追隨太陽的動作有個專有名詞,叫作向光性運動,這是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對光照方向做出反應的一種行為。而向日葵的“追太陽”,正是這種機制的經(jīng)典代表。
內容來源:力學科普微信公眾號
為什么抱抱大樹就能減壓?
心理學“擁抱療法\"指人可以通過與人或樹木持續(xù)擁抱來激發(fā)催產(chǎn)素,提升信任感和平靜感,21秒就能有效果。抱樹重新連接了人與自然,這種直接接觸可以激活大腦負責感知的區(qū)域,比單純用眼晴看樹更讓人平靜。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脾胃科主任醫(yī)師李曉林曾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擁抱大樹其實就是擁抱大自然。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研究發(fā)現(xiàn),自然環(huán)境中有多種對人體健康有影響的化學和生物成分,多接觸自然能改善人體健康。例如,許多植物釋放的一種抗微生物的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能夠降低血壓、增強免疫功能;在森林、山區(qū)和流動水域附近,空氣中含有高濃度的負離子,有助于減少抑郁;自然的景象和聲音也有助于減少交感神經(jīng)活動、激活副交感神經(jīng),恢復注意力。
“從中醫(yī)角度講,這就是‘天人合一’,走進森林中,能獲得3種‘氣’,\"李曉林說,“分別是木氣、濕氣和香氣。\"其一,森林之中木氣氤氳,肝屬木,又主疏泄、調停滯、運氣血,走入森林有助于調節(jié)情緒。其二,森林中空氣濕潤,濕入脾,潤脾胃,發(fā)散到心、肺、肝、腎,自然就調和了,心情也更舒暢。其三,森林里空氣新鮮,一草一花都散發(fā)著香氣,在林中深呼吸,香氣入肺、醒腦開竅、開胃養(yǎng)心。
時間充裕可以每周到郊外活動一次,到樹林中轉轉,也可以每天晚飯后到公園或綠道中走一走,放松身心、緩解壓力。
內容來源:《生命時報》社有限公司官方微博
為什么飛機提前40分鐘就停止值機了?
對于經(jīng)常坐飛機的旅客來說,一定聽到過機場廣播反復提醒:“本次航班將在起飛前40分鐘停止辦理值機手續(xù),請旅客盡早到達機場。\"那么,問題來了:明明飛機還有40分鐘才起飛,乘客還沒上機,行季也還沒裝完,為什么這么早就不讓辦值機了,難道這只是為了防止旅客遲到?
其實,這40分鐘并不是機場或航空公司“為難\"你,而是航空運行系統(tǒng)中不可動搖的一個關鍵時間點。從表面看,值機只是換登機牌、托運行李,仿佛可有可無;但事實上,值機截止的那一刻,標志著一套復雜的飛行前準備工作即將正式啟動。而這其中,最核心的一項工作就是“配載平衡”。
飛機并不是你想象中“任重而行\(zhòng)"的鋼鐵巨鳥,它對重量分布和重心位置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與地鐵、高鐵、公交車不同,飛機在運行過程中處于完全懸浮狀態(tài),重心稍有偏移,就可能在起飛、爬升或降落過程中出現(xiàn)飛行不穩(wěn)、跑道偏移甚至墜毀等嚴重風險。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fā)生,航空公司專門設置了“配載員”這一崗位。他們要根據(jù)每架飛機的型號、起飛重量、滿載極限,以及登機旅客數(shù)量、托運行李重量、貨物郵件重量、燃油量等數(shù)據(jù),進行精密計算。這些數(shù)據(jù)的大部分,正是從你值機的那一刻開始獲取的。一旦值機截止,所有數(shù)據(jù)將被鎖定,以便配載員可以用最終數(shù)據(jù),計算出飛機起飛前的最佳重量分布與重心布局。
由此看來,“提前40分鐘停止值機\"并不是在為難你,而是在為你保駕護航。從你踏入機場到飛機騰空而起,這一路看似尋常,實則有無數(shù)人和系統(tǒng)在背后默默保障飛行安全。而你能做的,就是準時值機。
內容來源:力學科普微信公眾號本欄目編輯: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