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源市連平縣博物館館藏兩塊顏希深父親和祖父母的恩榮碑,顏希深父親顏容穆墓前立有一塊恩榮碑,從內(nèi)容上看,這三塊恩榮碑分別是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三十六年(1771)和乾隆四十五年(1780)舉行覃恩封贈顏希深的父親和祖父母獲得的誥命,為彰顯家族榮耀,顏希深將其刻在石碑上。這三塊恩榮碑為研究清中期連平顏氏家族和顏希深本人以及清代覃恩封贈制度等提供了實物資料。
關(guān)鍵詞:顏希深;覃恩封贈;誥命;恩榮碑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5.13.005
河源市連平縣博物館館藏兩塊恩榮碑。其中一塊為清乾隆十六年恩榮碑,碑文記載:乾隆十六年(1751)十一月二十五日,朝廷頒誥命給時任江西布政使顏希深之父顏容穆,封其為奉政大夫。另一塊為清乾隆三十六年恩榮碑,碑文記載:乾隆三十六年(1771)十一月二十五日,朝廷頒誥命給顏希深的祖父顏子純,贈其為通奉大夫,同時贈其祖母藍氏為夫人。位于連平縣元善鎮(zhèn)南山公園內(nèi)的顏容穆墓前,立有清乾隆四十五年恩榮碑。碑文記載: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初一日,朝廷頒誥命給時任兵部侍郎顏希深之父顏容穆,贈其為光祿大夫、兵部左侍郎加二級。通過分析碑文,結(jié)合相關(guān)史料對這三塊碑刻所涉及的顏氏家族和顏希深以及反映的清代覃恩封贈制度等相關(guān)問題進行探討。
1 碑文內(nèi)容
1.1 清乾隆十六年恩榮碑
清乾隆十六年恩榮碑,長228厘米,寬83厘米,厚9厘米,青石料,整體呈長方形,底有標(榫)。圓首碑,題額“恩榮”二字,正文為陰刻正楷,從右至左豎向排列。碑額刻卷云紋,碑身刻纏枝紋。碑文為誥封顏希深之父顏容穆為“奉政大夫、山西太原同知”的誥文。
碑文正文抄錄句讀如下: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求治在親民之吏,端重循良;教忠勵資敬之忱,聿隆」褒獎。爾顏容穆乃山西太原府同知顏希深之父,禔躬淳」厚,垂訓(xùn)端嚴。業(yè)可開先,式榖乃宣猷之本;澤堪啟后,貽謀」裕作牧之方。茲以覃恩,封爾為奉政大夫、山西太原府同」知,錫之誥命,于戲!克承清白之風(fēng),嘉茲報政;用慰顯揚之」志,畀以殊榮?!?/p>
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江西布政使 臣顏希深敬刊」
誥命之寶
(注:“」”表示斷行。)
1.2 清乾隆三十六年恩榮碑
清三十六年恩榮碑,青石料,整體呈長方形,底有標(榫)。圓首碑,題額“恩榮”二字,正文為陰刻正楷,從右至左豎向排列。碑額刻卷云紋,碑身刻纏枝紋。碑文為誥封顏希深祖父顏子純?yōu)椤巴ǚ畲蠓?、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祖母藍氏為“夫人”的誥命。
碑文正文抄錄句讀如下: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帝制曰:表臣報績,爰歸美于貽謀;司士詔功,必溯原于繩武。殊榮洊」授,績代增華。爾原任長寧縣訓(xùn)導(dǎo)顏子純乃原任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顏希深之祖父。衍緒開先,垂庥裕后。孫枝挺秀,聿昭」樹德之符;世業(yè)丕昌,大啟承家之學(xué)。茲〔以〕覃恩贈,爾為通奉大夫、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錫之誥命,于戲!錫五章而敷澤,珂里」流光;推三世以承恩,德門報慶。祗膺茂典,永荷寵綬。」
制曰:鴻恩錫類,聿彰貽谷之休;令范宜家,益著含詒之媺。式逢慶典,爰」沛殊施。爾藍氏乃原任江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顏希深之」祖母,度葉珩璜,訓(xùn)嫻圖史。心莊體順,著壺范于中閨;善積慶余,表母」儀于奕世。茲以覃恩,贈爾為夫人,于戲!播蘭陔之芳澤,寵被重闈;楊」芝檢之徽音,光流華胃。榮章洊逮,德范猶存?!?/p>
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癸巳夏 臣季顏希深敬刊」
制誥之寶
(注:方括號“〔〕”標識原缺失,根據(jù)誥命文式補正之字;“」”表示斷行。)
1.3 清乾隆四十五年恩榮碑
清乾隆四十五年恩榮碑,通寬81厘米,通高216厘米,厚8.5厘米。該碑為青石料,整體呈長方形,底有標(榫),用以立碑,原有龜趺碑座。圓首碑,題額“恩榮”二字,正文為陰刻正楷,從右至左豎向排列。碑額刻卷云紋,碑身刻纏枝紋。保存完好,字跡及紋飾清晰。碑文為誥封顏希深之父顏容穆為“光祿大夫、兵部左侍郎加二級”的誥命。
碑文正文抄錄句讀如下: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華胄清資,佑啟必原于嚴父,令儀碩望,藩昌聿振」于名門。爰渙國恩,用彰家訓(xùn)。爾候選訓(xùn)導(dǎo)顏容穆乃兵部」左侍郎加二級,今補貴州巡撫顏希深之父,操修醇粹,啟」迪勤劬,儒席傳珍,琢就珪章之器;良材肯構(gòu),蔚為臺閣之」英。門祚方新,寵章洊被。茲以覃恩贈爾為光祿大夫、兵部」左侍郎加二級,錫之誥命,于戲!承家有子,聿昭孝治之風(fēng)?!贡幻蕴欤米髁x方之勸,式承茂獎,追念德音?!?/p>
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初一日 臣兵部左侍郎顏希深恭刊」
誥命之寶
(注:“」”表示斷行。)
封贈誥命包括皇帝旨意、稱贊被誥封之人的事跡和封贈品級、勉勵三部分內(nèi)容??滴跻院?,同一品級獲得的誥命敕命文書使用同一份標準的官樣文書,除姓名、職銜、日期及襲封次數(shù)外,其他內(nèi)容為固定文式,內(nèi)容基本一致。乾隆四十五年恩榮碑的碑文與續(xù)修乾隆《廣安州志》的鄧時敏之父鄧琳的誥文內(nèi)容相同?!半粪嚂r敏之父鄧琳為通奉大夫、大理寺卿加一級。制曰:華胄清資,佑啟必原于嚴父。令儀碩望,蕃昌聿振于名門。爰渙國恩,用彰家訓(xùn)。爾鄧琳乃原任大理寺卿加一級鄧時敏之父,操修醇粹,啟廸勤劬,儒席傳珍,琢就珪璋之器;良材胥構(gòu),蔚為臺閣之英。門祚方新,寵章洊被。茲以覃恩,贈爾為通奉大夫、大理寺卿加一級,錫之誥命。于戲!承家有子,聿昭孝治之風(fēng)。被命自天,用作義方之勸。式承茂獎,追念德音?!雹?/p>
2 顏希深家族
2.1 顏希深
“一門三世四督撫,五部十省八花翎”的連平顏氏家族是清中期以顏希深、顏檢、顏伯燾、顏以燠祖孫三代四人為代表性人物,多人官至高位的“二十八世家”之一。
顏希深,字若愚,《清史稿》有傳,對其做官履歷和重要事跡作了簡要記錄?!秶全I類征初編》記錄了其籍貫和出身:廣東連平州人,貢生。貢生是府、州、縣挑選成績優(yōu)異或資深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jiān)讀書的生員(秀才)。
顏希深官至巡撫,“入貲授山西太原同知”②是他仕途的開端。乾隆十八年(1753),顏希深升為泰安知府,任上建考棚、書院,嚴查額外征收漕糧一事,被東巡的高宗稱贊“他時可大用”③;主持編修《泰安縣志》,并作序。乾隆二十七年(1762),顏希深擢升為四川按察使,母親年老且隨他上任,面圣時不敢請求到比較近的地方任職?;噬嫌X得他們母子明大義,將其調(diào)至離家較近的江西任按察使。乾隆二十八年(1763),顏希深升任福建布政使?!扒∪辏?765)四月,福建布政使顏希深奏‘請停巡臺御史之例以省虛文以崇實政事’折,請求停派巡臺御史”④,推動廢除巡臺御史制度??滴趿辏?721),臺灣爆發(fā)了聲勢浩大的朱一貴起義。第二年,為加強對臺灣的控制和監(jiān)督,清廷實行巡臺御史制度。到了乾隆后期,巡臺御史不僅沒有發(fā)揮稽查地方的作用,而且濫用職權(quán),干涉地方行政事務(wù),與當(dāng)初設(shè)立的初衷背道而馳。乾隆五十二年(1787)停止派遣巡臺御史。次年實行福建軍政大員輪流巡臺制度,臺灣的管理權(quán)歸福建地方官員,終結(jié)于1885年。
乾隆三十二年(1767),顏希深調(diào)任江西布政使,母親去世回家守孝。三十四年(1769)仍授原職,又因父親離世回家守孝。乾隆三十八年(1773),顏希深奉旨前往京城,受命參與平定金川,輔佐鄂寶管理軍餉,同時幫助河南布政使打理供應(yīng)前線錢糧方面的事務(wù),但仍留在軍中管理軍糧等,其間兩次上奏,受到皇帝采納和贊賞,被授予孔雀翎。乾隆四十二年(1777),顏希深被提拔為湖南巡撫,不久后升任兵部左侍郎。乾隆四十五年四月任貴州巡撫,后調(diào)任云南巡撫,同年去世。
2.2 顏希深祖父輩及子孫
顏希深祖父顏子純,“康熙四十一年(1702)貢,百齡人瑞,四子,任長寧縣訓(xùn)導(dǎo)”⑤?!八氖荒?,長寧訓(xùn)導(dǎo)”⑥。顏子純,歲貢出身,百歲高齡,任長寧縣訓(xùn)導(dǎo),有四個兒子,其中之一是顏希深父親顏容穆。雍正《連平州志》和光緒《惠州府志》無顏容穆的相關(guān)記錄。
乾隆十六年,顏希深任山西太原府同知,覃恩封贈時其父獲封。乾隆三十六年,顏希深為父守孝,朝廷舉行覃恩封贈,祖父母兩人獲得封贈。乾隆四十五年,顏希深任兵部左侍郎,其父再次獲得封贈。顏希深父親和祖父母所獲誥封,是對他勤政為民和功績的褒獎,也是清朝覃恩封贈制度的印證。
顏希深之子顏檢,“乾隆丁酉拔貢,直隸總督”⑦。顏希深之子顏伯燾,“嘉慶庚午舉人,進士,順天中式。官至閩浙總督”⑧?!凹螒c甲戌龍汝言榜進士,二甲,編修,官至閩浙總督,有傳”⑨。
如今,顏氏家族在連平縣遺留的故居有上翰林第(顏希圣故居)、光祿第(顏希深故居)、宮保第(顏檢故居)、榮祿第(顏伯燾故居)、河帥第(顏以燠故居)、下翰林第(顏培珊故居)、進士第(顏爾樞故居)等,從名稱可知他們的官職或封號。
3 清代的覃恩封贈
封贈是皇帝給予官員及其妻室、父母、祖父母官爵或名號(虛銜)等榮譽稱號,是清代獎賞制度的一部分。“清代的封贈主要有兩種形式:覃恩封贈和捐封典。覃恩是朝廷有重大節(jié)慶活動時,在特下恩詔中,包含對各級官員普行封贈的條款;捐封典則是個人通過捐納一定數(shù)額的銀兩來獲得朝廷的封贈,與清代捐官、捐貢監(jiān)生屬于同樣的性質(zhì)。”⑩
3.1 封贈范圍及封階
顏希深家族這三塊恩榮碑均有“茲以覃恩”字樣。“覃,即深,覃恩,意為深厚廣大的恩惠?!眐覃恩封贈是在皇帝即位、壽辰、皇太后徽號禮成、皇后升祔太廟禮成等重大節(jié)慶活動時舉行,故時間不固定,可能一年數(shù)次,也可能相隔數(shù)年一次。朝廷對覃恩封贈有嚴格的限制,封贈范圍與官員品階密切相關(guān):“一品封贈三代,二、三品封贈二代,四至七品封贈一代,八九品至本身而止。”l覃恩封贈對象一般為官員及其祖父輩、父輩和妻室(表1),不涉及子嗣。
根據(jù)官員品階,所頒發(fā)的文書分為誥命、敕命,五品以上官員發(fā)給誥命,六品至九品官員發(fā)給敕命。此外,對官員本人用“授”,對官員的親人用“封”或“贈”,“封”指受封者健在,已不在人世的用“贈”。以顏希深之父顏容穆為例,乾隆十六年,封其為奉政大夫,可見此時他健在;乾隆四十五年贈其為光祿大夫、兵部左侍郎加二級,說明此時已故去。
3.2 封贈原因
根據(jù)清代各朝實錄等史料的記載,歷朝皆有覃恩封贈,原因包括即位、親政、上皇太后徽號、壽辰、上謚號、升祔、平外敵等。
《清高宗實錄》卷四百三:“乾隆十六年十一月戊子,加上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皇太后徽號禮成,舉行覃恩封贈?!边@一天,崇慶皇太后加徽號,曰“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皇太后”,禮成頒詔天下,對大臣實行封贈。清乾隆十六年恩榮碑的落款時間為乾隆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與同年崇慶皇太后加徽號時間吻合,故封顏希深之父顏容穆為奉政大夫的誥命是此次覃恩封贈的結(jié)果。
乾隆皇帝繼位后,其生母鈕祜祿氏尊為皇太后,上徽號“崇慶”。凡遇國家盛大慶典,如皇帝大婚、親政、冊立皇后、太后萬壽節(jié)等,又值物阜民強、社會安定,便有加上皇太后徽號之禮,以表尊崇。
《清高宗實錄》卷八百九十七載:“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辛酉,加上崇慶慈宣康惠敦和裕壽純禧恭懿安祺皇太后徽號禮成,舉行覃恩封贈。”乾隆三十六年恩榮碑落款時間為乾隆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與乾隆三十六年崇慶皇太后加徽號時間吻合,封顏希深祖父顏子純?yōu)橥ǚ畲蠓?、祖母藍氏為夫人的誥命是此次覃恩封贈的產(chǎn)物。
《清高宗實錄》卷一千九十八載:“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庚子,七旬壽辰,舉行覃恩封贈?!鼻∷氖迥辏登〉燮呤畨鄢?,群臣慶賀。清乾隆四十五年恩榮碑落款時間為乾隆四十五年正月初一日,與乾隆四十五年乾隆七十壽辰時間吻合,贈顏希深之父顏容穆為光祿大夫、兵部左侍郎加二級是此次覃恩封贈的結(jié)果。
“獲得誥命與敕命的官員對于皇帝的恩賜感恩戴德,甘效犬馬之勞,竭忠盡力以事君王。而皇帝,通過封贈誥命與敕命的形式,獲得了官僚群體的盡忠,使得自身的統(tǒng)治更加穩(wěn)固。每一次封贈,都體現(xiàn)了皇帝奉天而行旨意,強化了君主權(quán)威,對于加強中央集權(quán)也有著潛移默化的積極作用?!眓誥命和敕命,對官員而言是顯赫身份與地位的象征,對統(tǒng)治者來說則是籠絡(luò)人心、強化自身統(tǒng)治的工具。覃恩封贈制度既滿足了官員光宗耀祖、封妻蔭子的愿望,又有助于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
4 結(jié)語
顏希深將其祖父母和父親獲得封贈的誥文刊刻在石碑上,以“恩榮”為名,意為受到皇帝恩榮,目的是表現(xiàn)皇恩浩蕩,同時彰顯家族榮耀?!胺蛸p罰二者,人君治天下之大柄也?!眔刑罰與獎賞是統(tǒng)治者治理和統(tǒng)治國家的重要手段。封贈,對官員及其家族來說是無上的榮耀,但對帝王而言是行賞手段和維護專制統(tǒng)治的工具。清代獎賞制度在維護專制統(tǒng)治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清中期以后,大規(guī)模運用導(dǎo)致榮譽貶值,逐漸喪失作為維護統(tǒng)治手段的功能。顏希深家族三塊恩榮碑是顏希深及其家族獲得覃恩封贈的實物資料,對其家族歷史及清代覃恩封贈制度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注釋
①李有毅.鄧時敏:清代廣安方志傳承人[N].華西都市報,2020-06-03(15).
②③趙爾巽.清史稿[M].廣州:聯(lián)合書店,1942:1243.
④尹海全.清代渡海巡臺制度之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7:84.
⑤顏希圣,何深.連平府志:卷六:選舉[M].廬廷俊,修.刻本.1730(清雍正八年):37.
⑥鄧掄斌,等.惠州府志:卷二十二:選舉表下[M].劉溎年,等修.刻本.1881(清光緒七年):34.
⑦鄧掄斌,等.惠州府志:卷二十二:選舉表下[M].劉溎年,等修.刻本.1881(清光緒七年):35.
⑧鄧掄斌,等.惠州府志:卷二十一:選舉表上[M].劉溎年,等修.刻本.1881(清光緒七年):32.
⑨鄧掄斌,等.惠州府志:卷二十一:選舉表上[M].劉溎年,等修.刻本.1881(清光緒七年):7.
⑩m馬鏞.清代封贈制度探析[J].歷史檔案,2015(2):78-86.
k陸彩紅.清將黃才貴封贈誥命匾考述[J].廣西地方志,2024(1):60-66.
l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卷十六:中書科:職掌[M].刻本.1886(清光緒十二年).
n王學(xué)深.清代誥命與敕命封贈文書研究[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3(6):111-129.
o黃訓(xùn).名臣經(jīng)濟錄:卷一三[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