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內容組織與呈現(xiàn)方式”中提出的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辯證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為了切實發(fā)揮“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價值,教師應改變以往“重結果、輕過程”的教學理念,積極推進思辨性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開展,通過引導學生質疑和批判課文,促進他們核心素養(yǎng)的不斷發(fā)展。
一、思辨性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價值
(一)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度思考,并鼓勵他們從不同的視角分析課文的內涵和情感。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深入探究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利用已有知識,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產(chǎn)生對于課文內容的創(chuàng)新性思考和個性化認識,有效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
(二)激發(fā)閱讀欲望
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展開多元解讀,著力凸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真正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化為語言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與深度思考者,其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新意識得以同步發(fā)展。他們能夠通過與教師和同學的互動討論,積極參與閱讀教學活動,深刻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促進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共同發(fā)展。
(三)培養(yǎng)評判能力
思辨性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評判能力,促使其主動對課文文本進行思考和評價。在思辨性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課文結構、中心思想、情感內涵、寫作手法等內容進行分析和評價,從而促使其形成對于課文的個性化看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也能夠促進他們的綜合進步。
(四)提高閱讀素養(yǎng)
在不斷的閱讀學習和訓練中,學生往往會逐漸養(yǎng)成速讀的習慣。這種閱讀方式雖然能夠讓學生快速地獲得信息,卻難以幫助他們掌握文章的細節(jié),進而無法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和情感。思辨性閱讀教學的開展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通過教師的指導和問題的驅動,學生能夠主動關注文章的細節(jié),改變速讀的習慣,提高閱讀素養(yǎng)。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思辨性閱讀教學的具體方式
(一)積極傳授閱讀策略,夯實思辨基礎
思辨性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中心,以促使他們能夠主動地運用分析技巧和解讀方法,進行課文的質疑、評價、判斷、對比等活動,從而實現(xiàn)對課文內容的深入理解和感知,積累“思辨”課文的經(jīng)驗[1]。為了有序開展思辨性閱讀教學,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向學生傳授思辨性閱讀的方法和策略。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慈母情深》的教學為例。本課需要學生通過作者對母親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描寫,深刻意識到母親對作者的深情,以及作者在看到母親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疲憊不堪的身體狀態(tài)后,對母親深深的敬愛之情。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常常會引導學生回想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或引導他們進行小組討論,促使學生分析課文中慈母情深的體現(xiàn)。雖然大部分學生能夠給出正確答案,但其對課文內容的分析并不深入,缺少一定的質疑和評價。針對上述教學問題,首先,教師可教授學生批注式閱讀策略,引導他們一邊閱讀一邊用不同顏色的熒光筆或不同的符號標注出描寫母親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的片段。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學習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讓他們利用這種可視化工具,逐步梳理出母親的形象和文中體現(xiàn)慈母情深的細節(jié)。其次,教師可引導學生分享自己標注的內容和繪制的思維導圖,組織學生展開交流,通過生生之間的質疑、分析和評價,進一步完善學生的個人學習成果。最后,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有針對性地給出教學建議。
在上述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在批注課文和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準確找到文中體現(xiàn)慈母情深的片段,也能夠有效掌握多種閱讀方法,積累豐富的思辨性閱讀經(jīng)驗,為以后的自主性思辨閱讀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發(fā)展思辨思維
在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中,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引發(fā)他們對于課文內容的質疑和思考,教師應在課堂上有意識地提出各種思辨問題,促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主動進行反思和評價,實現(xiàn)思辨性思維能力的不斷發(fā)展[2]。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草船借箭》的教學為例。本課需要學生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促使其能夠體驗到閱讀名著的樂趣。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更為注重學生對諸葛亮足智多謀和神機妙算的感受,而忽視他們對周瑜的心胸狹窄、魯肅的守信忠厚、曹操的多疑謹慎的認識?;诖?,在思辨性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深入分析以往教學中容易被忽視的內容,提出以下問題:“周瑜為什么要讓諸葛亮在十天內造好十萬支箭?這體現(xiàn)出周瑜是什么樣的人?”“魯肅是周瑜的好朋友,他為什么會幫助諸葛亮?這體現(xiàn)出魯肅是什么樣的人?”“曹操只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命令弓弩手射箭,這體現(xiàn)出曹操是什么樣的人?”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學生能夠以全新的視角認識《草船借箭》這篇課文。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依據(jù)課文中的矛盾和沖突設置問題:“諸葛亮草船借箭的計謀為什么會成功?”通過對課文矛盾和沖突的深入分析,學生能夠更為深刻地掌握其中角色的性格特點和草船借箭計謀成功的原因。
通過引導學生以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課文,帶領他們分析課文中的矛盾和沖突,教師不僅能夠有效實現(xiàn)思辨性閱讀教學的開展,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的發(fā)展,還能夠有效培養(yǎng)他們以多樣視角看待單一事情的能力,促使其產(chǎn)生對于世界更為多樣的認識。
(三)課堂教學適當留白,鼓勵提出質疑
在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適當留出空白,給學生創(chuàng)造能夠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度思考的機會,促使他們能夠根據(jù)課文提出有價值的疑問,進而有效提升思辨性閱讀能力[3]。同時,教師應重視對學生質疑意識的培養(yǎng),引導他們質疑權威和傳統(tǒng)觀念,以此激活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批判性思維,促使其能夠以更為新穎的視角看待課文。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海底世界》的教學為例。本課需要學生掌握其中關于海洋的知識,知道海底世界的景色奇異、物產(chǎn)豐富,從而產(chǎn)生探索海底世界的興趣。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設計具有引導性的教學問題,以此激活學生的想象力,使其能夠在腦海中想象出海底世界的景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信息技術,通過播放PPT、視頻、音頻等方式帶領學生直觀了解海底世界,以此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思辨興趣。教師還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小組討論等教學方式,驅動學生之間進行深入互動、合作探究,促使他們能夠自主發(fā)現(xiàn)、解決課文中的問題。在上述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引導學生提出自己對于海底世界的疑問,以促使其能夠對《海底世界》這篇課文進行思辨性閱讀。在學生提出自己的質疑之后,教師應給予及時的回應,從而在增強他們學習自信的同時,促使其能夠更為積極地進行課文內容的深度思考。
通過優(yōu)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教師不僅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內容的思辨性閱讀,促進他們邏輯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還能夠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四)引導對比課文內容,提高思辨水平
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對比課文內容,能夠促使其主動進行思辨性閱讀,并遷移閱讀認知,利用課文中的差異,深入挖掘課文內容,從而產(chǎn)生對于課文中心思想的深入理解[4]。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少年閏土》的教學為例。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主人公“我”與閏土之間建立的純真友誼,以及閏土給“我”講述的四件趣事: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瓜地刺獵和看跳魚兒,塑造出了對未來充滿希望、活潑可愛的少年閏土形象。而在《故鄉(xiāng)》中,長大成人的閏土則變成了木訥、麻木的形象,與少年閏土產(chǎn)生了極為鮮明的對比。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對比,布置以下閱讀任務:閱讀《故鄉(xiāng)》,圈出其中表現(xiàn)成年閏土特點的文段;利用思維導圖梳理出少年閏土和成年閏土的形象,并以表格的形式對比展示少年閏土和成年閏土的差異。在上述閱讀任務的驅動下,學生能夠主動了解成年閏土所處的時代,從而分析得出成年閏土發(fā)生如此巨變的原因。
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性閱讀,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思辨性閱讀的機會,促使其能夠在對比中掌握分析課文內涵的方法,積累豐富的思辨性閱讀經(jīng)驗,促進學生思辨性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五)創(chuàng)設真實教學情境,提供思辨空間
思辨性閱讀教學的開展,既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他們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的必要手段[5]。為了有效提升思辨性閱讀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中創(chuàng)設真實的閱讀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在真實情境的感染下,產(chǎn)生對于課文內容的思辨性思考。
以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女航天員的信》的教學為例。本篇課文是女航天員劉洋寫給兒女的信,在主題和內容上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能夠有效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代入法的方式思辨性閱讀課文內容,從而促使其產(chǎn)生深刻的閱讀體驗。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是女航天員劉洋的兒女,以及自己在閱讀這封信時的感受,促使他們能夠與課文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強化對于課文內涵的理解。其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課文的細節(jié),促使其能夠通過其中的細節(jié)深深感受到女航天員劉洋對兒女的愛,如課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像陽光融化巧克力般無比甜蜜溫暖”“泛起陣陣幸福的漣漪”等。對細節(jié)描寫的分析,不僅能夠促使學生對課文內涵和情感進行深入思考,還能夠促使其深刻感受到女航天員劉洋對兒女深沉的愛。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課文內容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回憶母親對自己的關愛,從而獲得深刻的閱讀體驗。
通過上述真實的教學情境,教師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主動進行課文內容的思辨性閱讀,還能夠有效強化他們對于課文情感和內涵的理解,促進其思辨性閱讀能力的發(fā)展。
結語
總而言之,思辨性閱讀教學是創(chuàng)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新方式,也是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發(fā)展的新路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思辨性閱讀活動,不僅能夠在語文課堂中有效落實“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也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重視對思辨性閱讀教學的探索,以促使學生能夠在實際教學中積極進行課文的思辨性閱讀,在提升思維能力的同時,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楊鵬程.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24(24):159-161.[2]韓睿靜.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思辨性思維的培養(yǎng)[J].亞太教育,2024(20):182-185.[3」李盈利.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路徑探索[J].中國教育學刊,2024(7):107.[4」邵愛峰.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的實踐路徑[J」.教師教育論壇,2023,36(6):36-38.[5]王海寧.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探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23(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