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作文就像一座秘密花園,而“五多”就是通往花園的魔法鑰匙一一多讀、多摘、多想、多寫、多問。許多同學寫作時無從下筆,就算勉強寫完,作文內容也缺乏感染力。事實上,寫出好作文依靠的不是靈感的突然降臨,而是在日復一日的閱讀和練習中摸索出來的。讓我們用“五多”的方法,把寫作變成一次有趣的探索,讓筆下的文字像春天的種子一樣,在練習的土壤中生根發(fā)芽,最終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一、多讀,積累優(yōu)質素材
要想寫出好作文,第一步不是急著動筆,而是先學會充實自己的大腦。讀故事,能讓我們知道情節(jié)安排的策略,懂得如何安排才最吸引讀者;讀散文,能學會把平凡的小事寫得生動。更重要的是,閱讀能悄悄塑造語感,閱讀量增加了,就會自然而然分辨出哪些句子流暢,哪些表達生硬。但閱讀不能走馬觀花,而是先廣泛涉獵,充分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然后進行深入品析,細細揣摩,思考其中的妙處,讀到好的部分就可以學習、借鑒,以便之后寫作使用。來看例文《小松鼠》:
從前,森林里住著一只小松鼠,名叫絨絨。它的尾巴特別蓬松,像云朵一樣,可它總嫌自己的尾巴太重,跑起來不方便。一天,它看到天上的鳥兒飛來飛去,羨慕極了,心想:“要是我也能飛該多好!”于是,它爬到最高的樹上,閉緊眼睛,使勁一跳—一結果“啪”地摔進了厚厚的落葉堆里。絨絨揉著摔疼的屁股,好奇又不甘。這時一只老烏龜慢悠悠地爬過來,笑瞇瞇地說:“小家伙,每只動物都有自己的本領。鳥會飛,魚會游,而你的大尾巴不僅能幫你保持平衡,還能在冬天當被子蓋呢!”絨絨低頭看看自己的尾巴,突然覺得它沒那么討厭了。從那以后,它再也不羨慕別人,每天快樂地在樹枝間跳躍,還把尾巴當作自己最驕傲的伙伴。
同學們讀童話時要像偵探一樣敏銳,找出作者藏在其中的“寫作密碼”。我們可以先快速讀一遍,大致了解故事內容。這個故事講了小松鼠嘗試飛行失敗后,在老烏龜?shù)狞c撥下,慢慢接受了自己。這就是作文的骨架一一自我認同。接下來就要細讀,找出作者讓故事生動起來的秘訣。比如寫絨絨跳樹的動作,“閉緊眼晴”“使勁一跳”,讓人仿佛看到它緊張又期待的樣子。最后再品讀,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來寫,會怎么描述絨絨的尾巴。是直接說“很大”,還是像作者那樣比喻成“一朵云”?同學們把這些發(fā)現(xiàn)都記在腦子里,下次寫動物童話時就能用上了。
二、多摘,歸類精品段落
寫作文時最怕什么?怕腦子里沒有想法,想寫卻寫不出來。這時,平時摘抄的段落就是你的救星。它們像種子一樣,能在你寫作時生根發(fā)芽。如果你想描寫“緊張”,翻翻摘抄本,可能就會找到“手心冒汗”“心跳像打鼓”這樣的好詞好句。那怎么摘抄才算有效呢?難道看到喜歡的段落,隨便抄下來就完事了嗎?當然不是,我們要先找到這個段落的精妙之處,并在旁邊簡單標注出來,比如摘抄“月光像牛奶一樣灑在地上”,可以在旁邊寫“比喻貼切”。另外摘抄要有條理,我們可以按主題分類,準備幾個本子,或者用手機備忘錄,分別標上“寫景”“寫人”“寫事”等標簽,這樣在用的時候就能快速找到需要的素材。就比如《我家的小狗》一文:
我家的小狗叫“球球”,因為它圓滾滾的像個毛線球。它的毛是棕色的,摸起來軟軟的,特別是它剛洗完澡的時候,毛發(fā)蓬松得像一團棉花糖。球球最喜歡追著自己的尾巴轉圈,有時候轉得太快,“撲通”一下就摔倒了,但它馬上又爬起來繼續(xù)轉,逗得我們哈哈大笑。
遇到這樣生動描寫動物的好作文,要像小松鼠收集過冬的松果一樣,把最飽滿的果實摘下來收藏。摘抄并非隨意擇取只言片語即可,而是要挑那些最能打動你的、最有特色的句子。這段話中“圓滾滾的像個毛線球”“毛發(fā)蓬松得像一團棉花糖”這兩個比喻句就值得摘抄,把它們記在本子的“外貌描寫”分類里,旁邊可以簡單標注“圓形比喻”“觸感描寫”。這樣以后要寫動物外形時,就知道可以用具體的物品來打比方。
三、多想,擴展寫作視角
“多想”不是簡單地思考,而是從不同角度看同一個事物。就比如,蘋果它不只是紅色的、圓形的,還要想它在陽光下是什么顏色、被咬了一口會露出怎樣的果肉。這就是“多想”一把一個事物拆開來看,把一瞬間拉長了看。同學們寫作文時容易局限在固定思維里,“多想”能幫大家找到別人沒注意到的角度。比如寫“我的教室”,大部分同學會寫桌椅、黑板,但很少有人會寫早晨陽光斜射進窗戶時,灰塵在光柱里跳舞的樣子。這些特別的角度,都可以通過“多想”來發(fā)現(xiàn)。來看例文《推薦一個好地方》:
我要推薦的是小區(qū)后面的街心公園。它沒有大公園那么熱鬧,但處處藏著驚喜。清晨,陽光穿過梧桐樹葉,在地上劃出會跳動的光斑。石板路兩旁長著蒲公英,輕輕一吹,白色小傘就跟著風去旅行。最特別的是公園角落的老槐樹,樹干上有個樹洞,我們總愛把寫滿心愿的小紙條塞進去。下午四點鐘,這里就變成了小吃街。賣糖葫蘆的老爺爺推著玻璃柜小車,“冰糖葫蘆—”的吆喝聲能傳得老遠??炯t薯的阿姨面前擺著鐵皮桶,揭開蓋子時,甜絲絲的白氣就往外冒。我和小伙伴總要把零花錢湊在一起,買一根糖葫蘆分著吃,酸酸甜甜的山楂外面裹著亮晶晶的糖衣,咬起來“咔察”響。
作者的這篇推薦類作文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景色描寫上,而是憑借“多想”挖掘出許多獨特視角。寫公園不直接說“很美”,而是從光影變化的角度進行觀察,捕捉到“陽光穿過樹葉在地上畫光斑”的動態(tài)畫面。對蒲公英的描寫加入了擬人化的思考,寫出蒲公英像“白色小傘跟著風旅行”的輕盈狀態(tài)。最值得學習的是作者把個人體驗融入景物描寫中,樹洞里塞紙條和小伙伴分糖葫蘆這些細節(jié),也都是從普通場景中“多想”而提煉出的獨特記憶點,既寫出了地方特色,又傳遞了真實情感,讓推薦理由更有說服力。
四、多寫,突破畏難心態(tài)
寫作文就像學騎自行車,光看別人騎永遠學不會,必須自己跨上車座,摔幾次才能掌握平衡。同學們剛開始寫作文,寫得慢、句子不通順這些都是正常的,但每寫一次,我們的寫作道路就會更順暢一些。因為寫作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練出來的。經(jīng)常寫,才能克服面對空白稿紙的恐懼;經(jīng)常寫,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有那么多話要說。每次寫作都是新的嘗試,可能這次描寫景物有進步,下次人物對話寫得好,一點一滴積累起來,我們的寫作水平就能有所提升。但寫作是講究技巧的,比如要寫《觀察日記》,大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同學們可以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不用很厚,但要隨時能拿出來用。遇到有意思的事,哪怕只寫兩三句話也可以。比如,“今天食堂阿姨多給了半勺菜,她的手一點都不抖”,或者“教室窗臺上落了一只麻雀,小腦袋轉來轉去,好像在找什么東西”。不用考慮句子是否優(yōu)美,先保證把看到的、聽到的如實記下來。這些零碎的記錄,都可以是寫作的材料。另外,我們還要養(yǎng)成“每日一記”的習慣。不必寫很長,五句話也可以。可以寫,“今天體育課跑了三圈,喉嚨干得像著了火”。這些生活片段積累多了,寫作文時隨便挑一個都能展開寫成好文章。即使大家遇到不會寫的部分,也不要停下來,就寫,“我現(xiàn)在毫無頭緒,只聽見窗外有知了在叫,聲音忽高忽低”?;蛟S寫著寫著,新的想法就會冒出來。
五、多問,傾聽他人建議
同學們寫作文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維模式,覺得“我已經(jīng)寫得很清楚了”,但別人可能完全看不懂,多問能幫大家跳出這個局限?!岸鄦枴辈皇呛唵蔚刈寗e人幫忙改錯別字,而是請別人說說讀完文章的真實感受,他們能不能看懂你想表達的意思。這些反饋就像一面鏡子,能照出你自己沒注意到的問題。另外,問哪些人也很重要,老師會關注結構和用詞,同學可能更在意故事的趣味性。我們只有綜合這些不同的意見,才能全面改進作文。來看范文《海力布石頭》:
從前有個獵人叫海力布。他救了一條小白蛇,小白蛇是龍王的女兒。龍王送他一顆寶石,含在嘴里就能聽懂動物說話,但不能告訴別人,否則會變成石頭。一天,他聽到鳥兒說大山要崩塌,洪水要來了。他急忙跑回村子報信,可沒人相信。最后他不得不說出真相,剛說完就變成了石頭。人們逃走后,洪水真的來了。后來人們把這塊石頭叫作“海力布石頭”。
如果要修改這篇作文,同學們可能會建議把故事說得更完整些,比如海力布平時是個怎樣的獵人,他為什么要救小白蛇,這樣人物會更加鮮明立體;也可能還會指出變成石頭的部分寫得太突然,可以加上海力布當時的表情,讓這個重要時刻更感人。同學們最在意的往往是故事的趣味性,所以會提議把鳥兒說話的內容寫得更有趣些,希望能具體寫寫鳥兒是怎么討論災難要來的。而老師們關注的重點就不太一樣。他們會建議先理清故事的主要線索,確保每個情節(jié)都圍繞“寶石的秘密”展開。另外建議要多變換句式,不要一直用“他”開頭,可以嘗試用“只見”“突然”等詞語來引出新情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