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基石,深植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中,對推動文化繁榮、建設現代文明及實現民族復興至關重要。習近平文化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結合中國實際創(chuàng)新發(fā)展;汲取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精華,為新時代文化提供精神滋養(yǎng);同時開放包容,積極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其生成邏輯源于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及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需求的回應。其價值意蘊體現在推動文化繁榮、建設現代文明、實現民族復興等多方面。它是文化創(chuàng)作的指南,文化發(fā)展的動力,民族精神的支柱。習近平文化思想彰顯了新時代中國文化的底蘊和魅力,為新時代中國文化發(fā)展指明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和實踐指導,激勵著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邏輯
(一)文脈之根: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文以載道,文以化人。當代中國是歷史中國的延續(xù)和發(fā)展,當代中國思想文化也是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要認識今天的中國、今天的中國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血脈,準確把握滋養(yǎng)中國人的文化土壤。”[1](P281)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也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源頭活水。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悠久而深厚的文化之中。在理論探討與實踐探索的雙重驅動下,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性成為了構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堅固基石。從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振興、國學經典的普及,到文化遺產的精心保護,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是將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化建設巧妙融合的生動實踐,更彰顯了黨對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深刻認識與積極推廣。
在黨的文化觀引領下,習近平文化思想尤為注重思想文化建設的強化。從全面提高國民文化素質,到加強文化軟實力的國際傳播,每一步都透露出對文化事業(yè)全面發(fā)展的深切關懷與高度重視。秉持“兩個務必”的核心理念,即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xù)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2](P7-9),黨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確保文化發(fā)展始終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前行,不斷開創(chuàng)文化新篇章。
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凸顯了文化發(fā)展的時代性
[收稿日期]2024-12-11
[基金項目]安徽省2024年“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項目“習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邏輯理路、內容體系與實踐路徑研究”(sztsjh-2024-14-18)
[作者簡介]王萌,合肥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理論;吳石英,合肥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與前瞻性,還深化了對于文化領域改革發(fā)展的認識,為推動文化與經濟、政治、社會的協(xié)調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3](P31-40)。這一思想明確了文化自信的核心地位,通過持續(xù)加大對文化產業(yè)的支持力度,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繁榮與創(chuàng)新,培育了一個充滿活力、競相綻放的文化市場和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體系。
習近平文化思想集中體現了中華文化自信的精神內核,它不僅推動了文化產業(yè)化、市場化的進程,還為構建現代國家體系與國際傳播提供了強大的文化支撐。在全媒體時代來臨之際,信息化建設為文化的傳播和全球化搭建了廣闊平臺,使得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認識與接受。隨著中國文化軟實力的持續(xù)提升,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全球文化交流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成為了連接不同文明、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的重要橋梁
(二)理論之源: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
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一直被視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理論基石,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邏輯中占據著核心地位。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不僅僅是在實踐中的自然生成,其背后深受馬克思主義關于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關性,社會意識形態(tài)以及文化對于社會發(fā)展所起重要作用的理論影響。依據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文化不僅反映出物質生產力的發(fā)展情況,同時也是社會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習近平在多個重要講話和文件中提到,文化的獨特性與多樣性是人類文明發(fā)展不竭的動力,同時強調了文化自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過程中的重要地位[4](P61)
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的形式和內容相統(tǒng)一的原則,提出要建立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代文化體系,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chuàng)作導向,發(fā)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文化產業(yè)和文化市場。這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在新時代的繼承與發(fā)展,更是對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堅持文化自信,促進文明互鑒的深刻思考。文化自信推動著文化的繁榮,繁榮的文化又加強了文化自信,形成了積極的循環(huán)關系,顯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中對于文化發(fā)展自信機制的深化理解[5]
在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影響下,習近平文化思想注重文化的歷史性與時代性,既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又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努力構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民族特色和中國風格的社會主義文化。習近平同樣明確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人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充分發(fā)揮文化的引導作用、教育功能、服務功能以及創(chuàng)新驅動功能。文化強國戰(zhàn)略的提出不僅是對豐富國家的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戰(zhàn)略考量,更是對于培養(yǎng)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積極作為的體現[6](PI6-20)。總之,習近平文化思想在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基礎上,對文化在新形勢下的作用、發(fā)展方向以及建設方式等方面作出了系統(tǒng)闡述與創(chuàng)新性論證,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提供了科學指導和理論支持。
(三)實踐之基: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的現實需要
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涵涌澎湃和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文化差異成為了推動對民族文化身份和文化自信進行深層次反思的重要動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堅守與弘揚民族文化,成為了每一個民族國家的重要使命。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正是中華民族在面對現代化挑戰(zhàn)與文化自信缺失這一背景下,所做出的深刻理論回應。它以獨特的文化視角,凝煉出對現實中文化建設過程的深刻洞察和戰(zhàn)略構思,將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歷史與現實、內涵與外延巧妙結合,展現了鮮明的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和深邃的文化自覺。習近平深知中華文化的綿延傳承性,他明確提出,在文化發(fā)展方面要堅持創(chuàng)新驅動,既要承認中國文化的豐厚遺產對于國家發(fā)展的重要性,又要適應新時代條件下文化建設的新要求,從而推動了文化思想的時代創(chuàng)新。
在實踐中,習近平深刻洞悉傳統(tǒng)文化資源對于塑造現代國家形象、提升民族自信心以及推進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他通過文化遺產保護、傳統(tǒng)文化傳承、現代文化創(chuàng)造與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等多元維度的推進,旨在實現民族文化的現代轉化和國際傳播,以文化軟實力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這一過程中,既包含了對古代文明的傳承與發(fā)揚,也體現了對現代文化需求的滿足與超越。
在文化自信的提升上,習近平強調,堅持文化多樣性和文化開放性,并非停滯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簡單復制或盲目保守,而是建立在批判性繼承與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基礎上,推動中華文化與時俱進,展現出更加包容和動態(tài)的發(fā)展態(tài)勢。他深知,面對國際文化的競爭與交流,必須保持文化自信,不斷提升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和傳播實力,才能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的文化思想不僅關注宏觀層面的文化建設與發(fā)展,更深入到了文化對個體的精神指導與價值引領作用。他認為,文化是人的精神世界的反映,也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靈魂。習近平倡導自覺地將個人的成長融入到中華民族和國家發(fā)展的偉大事業(yè)中,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這些都是新時代文化思想培育和塑造優(yōu)秀公民的具體體現
馬克思說:“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盵7](P44)習近平文化思想將理論與實踐、歷史與未來、全球視野與民族特色有機融合,形成了深刻的文化發(fā)展規(guī)律認知與獨到的文化治理智慧。它不僅為我國的文化發(fā)展指明了路徑,更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堅實的文化引領與保障。這一思想,正如一盞明燈,照亮著中華民族在文化自信與文化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意蘊
(一)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思想指引
習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國文化建設過程中占據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其價值意蘊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闡述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倡導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與發(fā)展。依托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基礎,其不僅強調了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同時也提出了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觀點與策略,將傳統(tǒng)文化精髓與時代發(fā)展需求相結合,進而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體系。通過對中華民族歷史與文化的深人挖掘,習近平文化思想將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發(fā)展路徑。在此思想指導下,我國文化建設工作不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更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堅實的文化支撐,使文化真正成為民族進步的靈魂和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
對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而言,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不僅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也指明了實現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的科學路徑。其中,集體主義與社會主義價值觀的根本原則,文化自信與國家認同的內涵提升,社會道德與公民意識的全面強化,這些價值觀念和心靈寄托已成為當代中國社會的精神圖騰與行動指南。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要切實增強文化自信,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滋養(yǎng)人、啟迪人,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而在全社會營造向上向善的文化氛圍。在實踐中,要積極倡導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小事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使之融入人們的思想行動之中[5](P45)。在文化國際交流方面,習近平文化思想明確提出,要積極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展現中華文明的魅力與價值。這一思想不僅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包容性與普遍性,也促進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有力地推動了中華文化影響力的全球化進程。對于現階段我國文化發(fā)展來說,深入挖掘和準確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內函,對于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文化強國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傮w而言,習近平文化思想在多維度、多層面對我國文化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其所承載的價值理念和實踐精神,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資源和強大的思想武器,指導著文化建設工作不斷向前發(fā)展
(二)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理論依循
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提供現代文明建設理論依循方面,具有明確的方向性與價值指向。它深植于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強調思想文化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指引現代文明建設的方向。在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創(chuàng)造性轉化實踐中,習近平文化思想注重以歷史唯物主義審視中華文化,既充分吸納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又批判性地繼承歷史的遺產,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符合時代要求的現代文明發(fā)展理論。通過對古代哲學、倫理道德、文藝美學等方面的智慧與實踐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8](PI4-148)。此外,習近平文化思想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現代轉型給出了明確路徑,即通過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強化文化自信,促進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從而在世界多文化交流中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這一思想邏輯的實踐表明,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是傳統(tǒng)文化的簡單延續(xù),而是在批判吸收和革新中不斷前進的文明形態(tài)。
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對傳統(tǒng)文化中的核心價值和精神進行現代詮釋,充分論證了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必要性與緊迫性。通過結合新時代中國發(fā)展的實際,習近平文化思想明確指出,要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結合起來,不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此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這一方面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tǒng)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方向的科學指導作用。
習近平文化思想在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方面的價值意蘊不僅在于其深刻的理論內涵,更在于它為中華文化的現代轉型提供了具體可行的行動指南。這一文化思想充分體現了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是對中華文化經典進行現代闡釋的理論成果,為中華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傳播與創(chuàng)新提供了重要思想資源和實踐指引。
(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偉力
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意蘊體現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偉力的多方面。在面對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交織的復雜局面,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價值導向為中華民族提供了堅強的精神支柱,維護了民族文化的安全和穩(wěn)定。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的內核需與時俱進地轉化提煉,以切實增強民族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習近平文化思想強調堅守文化自信的同時,也提出了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思維,指引著文化繁榮興盛的正確方向。
在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交匯點上,習近平文化思想精準施策,推動建設了一系列文化強國的戰(zhàn)略工程,這些工程不僅在物質層面強化了民族文化軟實力,也在精神層面深化了人民群眾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習近平文化思想對于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特別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方面,強調了活態(tài)傳承的重要性,并以此為切入點提升公民文化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例如,政策導向明確提出通過傳統(tǒng)節(jié)日、民間藝術等非物質文化形態(tài)的保護與創(chuàng)新,激發(fā)文化活力,帶動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促進了地方經濟和文化雙向融合。通過這樣的形式,民眾不僅在文化服務的供給則得到豐富和滿足,其文化需求的提升也為文化市場的發(fā)展打開了新天地。這種文化與經濟并重的發(fā)展模式在實踐中展現出了卓有成效的成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過程中,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重視文化產品的輸出,更注重文化理念的交流和對話。通過開設孔子學院、推廣漢語國際教育等措施,積極構建了民間文化交流的橋梁。這些舉措有助于提升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增強中國話語權,在國際舞臺上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從戰(zhàn)略高度出發(fā),習近平文化思想為中華民族文化建設規(guī)劃了全方位、多層次的路徑,使文化真正成為民族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國家發(fā)展的各個方面發(fā)揮了積極和關鍵的作用。
三、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實踐指引原則
(一)堅持黨對文化工作的領導
堅持黨對文化思想工作的領導,這一原則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實踐應用中占據了核心地位,它不僅是理論的深化,更是實踐的指南。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黨對文化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與實際需要的統(tǒng)一。文化工作,作為國家文化安全與文化繁榮的基石,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黨的領導能力和水平,在面對繁復多變的文化形態(tài)時,展現出了決定性的作用。通過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系統(tǒng)持久的文化發(fā)展模式,黨在文化領域的深遠影響和指導價值得以充分彰顯。
在實際操作層面,堅持黨對文化思想工作的領導,要求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文化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這些政策不僅要符合國家整體發(fā)展戰(zhàn)略,還要具備時代感與前瞻性,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鄧小平同志說過:“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fā)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盵9](P3-6因此,文化制度建設、文化市場管理、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等環(huán)節(jié),都應當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加強規(guī)范與引導,確保文化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和文化產品的質量安全。面對全球化與本土化的交匯,黨應當秉持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充分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緊密結合。這一過程中,既要增強文化自信,又要推動文化軟實力的提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盵4](P62)
在文化思想工作的具體實踐中,黨應重視文化工作在人民群眾中的普及與引導,引導群眾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使之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動實踐。同時,要加強文化思想工作,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環(huán)境,把握文化發(fā)展脈搏,充分發(fā)揮文化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堅持黨對文化思想工作的領導,是實現中華文化現代化和全球影響力拓展的重要保障。它不僅對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確保中華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獨特魅力與強大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二)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
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是習近平文化思想中一項根本性的核心理念,為維護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提供了明確的實踐指引。習近平深刻的指出:“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盵4](P63)人民立場深刻體現了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旨在通過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fā)展,全面增強人民的文化權益,進一步促進社會和諧穩(wěn)定,并構建一個積極、健康、繁榮的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
“人民至上”意味著在文化發(fā)展的全過程中,必須將人民的文化需求和利益置于首位,作為文化創(chuàng)新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這其中就包含了人民對豐富多樣、高質量文化生活的熱切期盼。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深入貫徹“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成為了文化領域研究和實踐的重中之重。
當前,我國已進人新的發(fā)展階段,文化建設也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發(fā)展理念,不僅要求我們在政策制定上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更要在文化產品與服務的提供上,充分體現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特別是要優(yōu)先保障基層和邊遠地區(qū)人民的文化權益。為了實現“人民至上”價值立場的有效轉化,執(zhí)政者必須加強文化體制機制的改革,進一步激發(fā)文化市場的活力,培育文化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并推動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同時,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堅定的文化自信推動理論創(chuàng)新和文藝創(chuàng)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努力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新時代煥發(fā)出新的光彩。
此外,對于個體文化實踐而言,“人民至上”的體現應當是多元化、豐富化、個性化的。在新媒體平臺和信息技術的助力下,每個文化主體都應在堅守文化自信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積極實現自我文化價值的表達和提升。這樣,我們才能共同編織出一個多元和諧的社會文化景觀,推動構建一個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精神家園,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三)堅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會議、重要場合強調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不僅要求在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得到體現,成為廣大人民群眾自覺遵循的行為準則,更需滲透至國家治理體系的每一個層面與環(huán)節(jié),成為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力量。
堅持并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意味著在精神層面要重塑國民的集體認同,強化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融合;在制度層面,則需加強法制教育與道德建設的有機結合,構建以法治為基礎、道德為引領的社會治理體系;在教育層面,應深化價值觀教育,確保其在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中的全面滲透,形成價值觀教育的長效機制;而在文化活動層面,則需積極推廣傳統(tǒng)美德與先進文化,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文化創(chuàng)作與傳播的核心主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繼承與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展現出了鮮明的現代性特征,緊密貼合21世紀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它不僅豐富了民族文化的內涵,提升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更為民族精神的傳承與發(fā)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深人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與實踐活動,對于提升全民族的精神風貌、凝聚社會共識、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0]
實踐證明,那些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進行治理與發(fā)展的地區(qū),不僅實現了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更在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民眾幸福感和滿意度的增強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因此,在實施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過程中,必須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為文化自信的堅固基石,確保文化思想工作的正確航向,同時為國家戰(zhàn)略布局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助力中華民族在新時代的偉大復興征程中穩(wěn)步前行。
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逐步融人國家治理的各個領域,成為推動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內在動力。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需從戰(zhàn)略高度和時代要求出發(fā),不斷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養(yǎng)與道德水平,以文化的力量助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想。
結語
習近平文化思想彰顯了對中華民族悠久文化傳統(tǒng)的尊崇與承揚。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為構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提供了思想層面的引領,而且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培育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這一系列實踐指導原則,不僅深化了我們對文化發(fā)展內在規(guī)律的理解與把握,即其生成邏輯的深層次探索,而且為促進文化領域與經濟、政治、社會的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進一步豐富了其價值意蘊。
在全球化的廣闊背景下,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其獨特的理論魅力與實踐價值,為中華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中心地位確立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與實踐路徑。展望未來,我們有必要繼續(xù)深人探索并精準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豐富價值意蘊,持續(xù)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發(fā)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獨特的中國智慧與力量,并進一步彰顯中華文化的世界影響力與貢獻度。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徐海峰.從“兩個務必”走向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邏輯[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11).
[3]吳慧,吳家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文化重要論述的三重維度[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36(3).
[4]習近平.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6]劉瓊華.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繼承和發(fā)展[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3,14(2) .
[7]王程.走近馬克思恩格斯[M].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21.
[8]付本靜.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傳播的路徑選擇[J].哈爾濱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3,14(3).
[9]鄧小平.在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的祝辭[J].文藝研究,1979(4).
[10]徐廣友.大力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N].學習時報,2019-04-17(001).
The Generative Logic and Value Implication of Xi Jinping' s Cultural Thought
WANGMeng,WU Shi - ying (School of Marxism,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 2306O1,China)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Xi Jinping’scultural thought is marked by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andobjectiveregularity.Rooted in the profou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nourished by Marxist cultural theory,and grounded in the practical needs ofbuildingacultural power in the new era,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 is rich in value implications.Itprovides ideological guid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socialist cultural power,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civilization,and spiritual strength for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To implement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it is essential to adhere toits practical guiding principles:upholding the Party’s leadership in cultural work,adhering to the value stanceof“people first”,and practic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Key words: Xi Jinping's cultural thought;generative logic ;value implication; principles
[責任編輯 孫蘭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