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5)26-0140-04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學模式正從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主體、強調能力培養(yǎng)的新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提問”對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至關重要,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還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其知識體系龐大且內容較為抽象,這對初中生來說無疑是一項挑戰(zhàn)。然而,生物學的知識又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具有顯著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因此,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通過精心設計的提問,引導學生將生物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培養(yǎng)其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提升生物課堂的教學質量,是教師亟須思考和解決的核心問題。為此,教師應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巧妙地運用“有效提問”,將其自然融入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激發(fā)學生的疑問、興趣和思考,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積極探索,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初中生物教學構建“有效提問”的價值意蘊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對初中生物教學而言,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標準是判斷提問能否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成效。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有效提問”通過設計有趣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些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對生物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有效提問”能夠減輕學生的腦力負擔,使學生在提問教學中保持興奮的學習狀態(tài),具有較強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對生物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們會更加主動地投入學習中,積極探索生物世界的奧秘。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以往課堂提問停留在認知水平,學生更多被動接受知識,按照教師課前設定思路,跟著教師套路走,學生思維并沒有得到深度拓展,容易造成認知窄化和思維僵化?!坝行釂枴笔怯幸欢ㄒ饬x的,通過“有效提問”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成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通過提出明確具體的問題,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和探索。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回顧所學知識,加深對生物概念的理解。此外,“有效提問”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應用,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成效。
(三)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效提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初中生物教師設計提問時,能夠幫助學生整理思路,引導學生加強對知識的思考。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的生物知識進行推理、分析和判斷,這一過程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不斷地思考和探索,學生的思維能力會得到顯著提高,不僅有助于他們在生物學科的學習中取得更好的成績,而且能夠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初中生物教師通過“有效提問”,能夠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在“有效提問”過程中,教師結合實際生活設置問題,拓寬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與他人進行交流、合作和分享。通過這一過程,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都能夠得到有效提升。通過與同學的討論和交流,學生可以學習到不同的觀點和思路,從而拓寬自己的視野。另外,學生可以在合作中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為團隊的成功作出貢獻,形成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二、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構建“有效提問”的應用策略
(一)基于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合理把握提問難度
根據俄國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教育學理論,學生的發(fā)展水平有兩個,一個是現(xiàn)有的能力水平,一個是經過外界指導可以達到的水平,兩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用“有效提問”時,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最近發(fā)展區(qū),確保提問的難度適中。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應當評估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了解他們對生物知識的掌握程度。根據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設計略高于學生現(xiàn)有水平但又在他們能力范圍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既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又能讓學生感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找到答案。
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評估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作業(yè)分析、小測驗等方式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在了解了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后,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目標,設計一系列從易到難、層層遞進的問題。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需要運用高級思維技能的問題,如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等;對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如識記、理解等。此外,教師需要注意問題的表述方式。所設定的問題應該清晰明了,問題的表述方式應該具有啟發(fā)性和引導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欲望和探究精神。
(二)從生活情景體驗出發(fā),由淺及深地設問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為了構建“有效提問”,教師應當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情景體驗,設計具有啟發(fā)性和層次性的問題。教師通過從淺及深的設問方式,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探索生物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同時,這種設問方式能夠使生物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實際,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現(xiàn)象入手,設計一些簡單而有趣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通過設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的問題,容易激發(fā)他們的探究欲望。另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生物知識相關圖片,為學生直觀展示出來,便于學生思考和理解。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漸提高問題的難度和深度。通過設計層次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探索生物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在設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生活情景體驗來創(chuàng)設具體的情境,使問題更加生動直觀
例如,在“氧氣進入細胞的過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每天都在經歷的呼吸現(xiàn)象出發(fā),設問:“當你們吸氣和呼氣時,有沒有注意到胸廓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這個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促使他們描述自己觀察到的胸廓起伏現(xiàn)象。隨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動態(tài)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人體吸氣呼氣時胸廓中肋骨的變化(上下移動)
(圖1),進一步設問:“胸廓為什么會擴大和縮小呢?”通過這個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他們開始思考其中的原因。為了更直觀地解釋這一現(xiàn)象,教師利用肋間肌模型進行展示,并提問:“當肋骨上提時,肋間肌是處于收縮狀態(tài)還是舒張狀態(tài)?”通過測量肋間肌的長度變化,讓學生清晰地觀察到肋間肌收縮導致肋骨上提,進而使胸廓擴大,從而理解了這一過程與吸氣之間的關系。通過這種由淺人深、結合生活情景的設問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三)改變教師教學模式,為學生留出等待時間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構建“有效提問”需要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yōu)橐詫W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實現(xiàn)這一轉變,教師需要從之前講得多到耐心聽,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提問后教師應當為學生留出足夠的等待時間,讓他們有充分的思考空間。首先,教師需要認識到等待時間的重要性。在等待時間里,學生不僅能夠對問題進行深入思考,而且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整合和應用,這種過程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因此,教師提出問題后,不應該急于給出答案或者催促學生回答,而是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信任,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和探索。其次,教師在設置等待時間時應該考慮問題的難度和學生的個體差異。對較為簡單的問題,教師可以設置較短的等待時間,讓學生能夠迅速回顧所學知識并給出答案;對較為復雜或需要深入分析的問題,教師則應該設置較長的等待時間,讓學生能夠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和組織答案。
比如,開展“生物進化的歷程”相關知識教學中,教師為了構建“有效提問”,應當為學生留出等待時間。當教師提出“你們認為生物是如何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逐漸進化的呢?”這一問題時,不要立即給出答案或催促學生回答,而是靜靜等待。這段時間里,學生會回顧之前學過的生物知識,嘗試將它們與進化論聯(lián)系起來。有的學生在思考中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有的則與同學輕聲討論,試圖找到更全面的答案。通過這種等待讓學生擁有充分的思考空間,促使他們積極交流,形成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
(四)有效控制提問過程,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在提問過程中應當有效控制問題的難度和數量,確保提問的有效性,并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問不應僅是為了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更應作為一種教學工具,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通過提前準備問題、合理安排提問時機和數量、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并給予及時指導,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其一,教師需要精心準備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課程內容,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其二,教師在提問過程中應當注意問題的數量,過多的提問可能導致學生疲于應付,無法深入思考。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數量不在乎多,而在于是否能夠保證學生思考深入,并且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為此,教師應當根據教學進度和學生反應,合理安排提問的時機和數量。其三,在提問過程中,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需要認真傾聽并觀察他們的思考過程,了解他們的解題思路。對正確的回答,教師應當給予肯定和鼓勵;對錯誤的回答,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并幫助他們糾正。另外,教師可以通過追問、反問等方式,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其四,教師可以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提問和解答,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問題鏈的方式,通過提出相互關聯(lián)的問題,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探索生物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以“神經系統(tǒng)的組成”為例,教師可以設計有效問題并控制提問過程,并借此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教師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fā),提問:“你們知道我們身體的哪些活動是由神經系統(tǒng)控制的嗎?”通過這一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教師根據學生的反應,進一步提問:“神經系統(tǒng)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它們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引發(fā)了學生的深人思考。在提問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問題的數量,避免過多地提問使學生感到有壓力。每當有學生回答時,教師都要認真傾聽,不僅要關注答案的正確性,更要關注他們的解題思路。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在組內相互提問和解答,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促進了他們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五)以學生發(fā)展為基礎,合理評價學生應答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始終以學生發(fā)展為基礎,合理評價學生的應答,診斷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明確和調整教學重難點。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教師需要客觀評價學生的回答,提高評價的有效性。評價的目的不僅在于判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且通過評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fā)展。
首先,在評價學生的應答時,教師應當深入觀察學生的思考過程。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邏輯、推理過程、對問題的理解和分析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回答過程,了解他們的思維特點,從而給予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其次,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思維方法。在初中生物學習中,學生需要掌握多種思維方法,如歸納、演繹、類比等。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應答時,可以關注他們是否運用了合適的思維方法解決問題、是否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等。再次,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應答時,需要關注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生物是一門不斷發(fā)展的學科,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探索。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應答時,可以關注他們是否提出了新穎的觀點、是否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是否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等。對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最后,教師可以應用多種方式評價學生的應答。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口頭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的反饋;采用書面評價的方式,對學生的作業(yè)、試卷等進行詳細的評價分析;采用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提高他們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能力。
三、結論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人,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代學生的需求。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構建“有效提問”成為值得探討的問題?!坝行釂枴辈粌H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提高其生物學習效率。在實際教學中,初中生物教師可以通過多種策略提升教學效果,如合理把握提問難度、從生活情境出發(fā)設計問題、調整教學模式等,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通過有效控制提問過程和合理評價學生應答,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生物知識學習成效,還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齊興梅,李敏.依托課堂提問,培養(yǎng)生物科學科研思維[J].基礎醫(yī)學教育,2021,23(9):605-608.
[2]施麗梅,徐杰,伍春蓮.基于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提問探究[J].科教導刊(下旬刊),2020(30) :167-168.
[3]周俐君.問題式教學法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教育觀察,2020,9(19):139-140.
[4]溫金環(huán).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的有效提問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183-184.
[5]張輝映.初中生物教學中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yǎng)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8) :188.
[6]蔡舒艷.初中生物概念教學的有效提問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9(20):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