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引路
壺口的黃河
◎肖 鐵
在中國看水,看中國的水,最好到黃河;而黃河也只有到了壺口,才成了真正的黃河。
車行山谷,遠遠便聽見陣陣低沉的轟鳴,在左右山壁間碰撞,心也隨之律動;未見其影,先聞其聲,知道壺口到了。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邊,所有的人都驚呆了:地竟陷下一層,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壺嘴,水若濁酒,傾瀉而下……心跳得能蹦出來,耳朵漸漸聾了,只見對方開口,卻聽不見聲音;眼也花了,彌漫著的皆是黃色的旋渦,像是從河里蒸騰上升,又像是奮不顧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煙一樣的股股黃霧,天宇間充漲著黃色帶水的顆粒,碰撞在臉上,散發(fā)到天上。腦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著山被水層層劈開,天也被這股黃流斬斷。水從天而降,拍打在谷底,響遏在云里。
想黃河從巴顏喀拉山流下的時候,水也該是清的吧?畢竟是雪水的匯集,是上天的洗禮;下游也會清些,因為地勢漸平,流速漸緩,黃沙也會慢慢沉在河底??赡憧纯船F(xiàn)在的黃河,剛剛從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流過,厚重得帶著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國的顏色,水里一定還有與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熱,當然還有陜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帶著水旋轉(zhuǎn)。黃河在這里最黃,金黃得如同太陽也落在里面。
黃河之水天上來,如果說往前往后的黃河都是平面的話,到了壺口,黃河一下子像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來。這時的黃河,是立體的黃河了,像猴子站立起來是人進化的重要標志,黃河站立起來也是一個飛躍,就像個頂天立地的人活了?;盍吮阋f話,那浪濤卷起雷鳴般的吼聲,便是她第一聲啼哭,第一聲就不同凡響。注視著從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無羈絆的狀態(tài)下的興奮和放縱。那啪啪的水擊之聲便是歡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盡致!
抬起頭,極目四望,北方,陽光打過去,一片白色,水和天連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會漸漸寬闊,畢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終結(jié)抑或是升華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氣和。只有在這里,給予黃河的天地竟僅僅小到一個壺口,考驗也就在這里了。過去了,黃河便沒有什么能擋住她的了,一瀉千里,奔流到海不復(fù)還??纯纯罩械乃?,聽聽大地的回音,便會知道黃河的自信和決心。
這是中國的河——壺口的黃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豐鎬,就是大秦的咸陽,就是盛唐的長安。半坡人該是在這兒舀過水吧?秦嬴政該是從這里出過兵飲過馬吧?有這樣的水,還有什么可怕的呢?還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選自《散文選刊》1997年第12期,有刪改)
◆技法借鑒
所謂“變物象為意象”,就是讓客觀存在的物理狀態(tài)(物象),經(jīng)作者審美觀照之后打上主觀意識,滲透著作者的情愫。如肖鐵的《壺口的黃河》,文章主題就是借黃河歌頌祖國。文章標題和內(nèi)容主體濃墨重彩地描寫“壺口的黃河”,盡情地歌頌了黃河雄渾的氣勢和旺盛的生命力?!皦乜诘狞S河”本是一個客觀存在,即一個物象;然而在肖鐵筆下,這處“壺口的黃河”,已經(jīng)是經(jīng)作者審美觀照后的藝術(shù)符號,已經(jīng)是融入了作者感情、寄寓了主題思想的“壺口的黃河”,即成為了意象。化物象為意象的“壺口的黃河”,氣勢非凡,富有靈性,象征著中華民族的勇往直前和不屈不撓。
變物象為意象,應(yīng)明確三點:(1)按需轉(zhuǎn)變。并非散文中所有物象都要轉(zhuǎn)變?yōu)橐庀?,而是要根?jù)寫作目的和散文主題,恰到好處選擇相關(guān)“物象”升華為“意象”。(2)投射情志。變物象為意象并不玄妙,是將精心擇定的“物象”,賦予其意義、滲透入感情,形成“意象”。(3)明確關(guān)系。物象是意象的材質(zhì)基礎(chǔ),意象是物象的審美升華。沒有獨立存在的“意象”,意象必定寄身于物象;物象未必和意象同生,但意象必須和物象共存。
我仿我秀
遇 見
◎沈舒心
“一般桃李聽笙歌,此地桑陰十畝多。不比世間閑草木,絲絲葉葉是綾羅?!蔽倚挪接诹魣@,煙雨朦朧,溪流潺潺,和著縹緲的昆曲之音。細細聽來,唱得應(yīng)當是《牡丹亭》。
園內(nèi)游人三三兩兩,氣定神閑;亭臺軒榭,浴雨沐霧,古意濃濃。我佇立一道游廊窗邊,聽樂音悠揚,唱白悅耳;目穿漏窗,一襲素衣,迎面而來——這位戲曲演員,身姿婀娜,水袖生風,柳葉蛾眉,該是越過千年的風塵,搖曳而來。一個遇見,一個邂逅,成就了最美的瞬間。
空靈悠揚的竹笛聲似由天外飄來。凄清樂聲里,“杜麗娘”蓮步輕移,裙袂飄逸,未曾開口,早已贏得滿堂喝彩。只見她,碎步點點,腳底生風;輕拈蘭指,半掩容顏;蛾眉微蹙,杏目烏潤,自有風情萬種;一顧一盼,眉目傳情。那邊,“柳夢梅”也亮相走來,著一身青色長衫,步履瀟灑。杜柳二人,一個婀娜,一個俊朗;一個花容月貌,一個風度翩翩。兩人共撐一把油紙傘,穿廊越亭,舉手頓足,和諧合拍,邊唱邊行。
細看“杜麗娘”,只見她時而舉起衣袖,遮嬌掩羞,觀眾也會心頷首,忍俊不禁;時而悲悲切切,拋珠灑玉,惹得觀眾心如刀割,扼腕嘆息。“柳夢梅”儒雅拔萃,氣度非凡,擔當勇為,情深誼長,博得聽眾心悅誠服,嘖嘖稱贊。演員唱“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聲聲鶯啼,纏綿悱惻;觀眾或嘆或贊,沉醉其中。而我也陶醉在劇情之中,陶醉在煙雨朦朧的留園里。
可再好的曲子也有終了之時,“游園驚夢”一曲終了,悠揚婉轉(zhuǎn)的昆曲暫停,依依不舍的觀眾散去,我也該離場了。遺憾嗎?有點兒,但又并不,因為不期而遇撞見了最美的瞬間,便已知足。
留園的亭臺軒榭,一片寂靜;留園的花草在開它的花結(jié)它的種子,留園的風在搖曳草木的枝葉撫摩游人的臉龐,我默默地走在留園的游廊曲徑上,回味著遇見,感受著時光靜靜地流淌?;ㄩ_花謝終有時,我們有時候總是期望美好能永遠存在于我們身邊,可時間長了一切美好又會歸于平淡。如今看來,轉(zhuǎn)角處的驚喜遇見怎能不讓人滿心歡喜?遇見了,本身就是一種幸運。
【江蘇蘇州相城中學(xué),指導(dǎo)教師:錢美娟】
◆點評
作文看似簡單,卻意味深長。秀麗留園、亭臺軒榭、溪流煙雨、花草樹木等物象,在本篇中均投射了作者的情志,化作了一個個意蘊豐富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