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如圖1所示,在一道墻 AD 邊上有一塊長方形廣告牌,其中 AB 的長度為6米, BD 的長度為11.6米,這時小明的眼晴距離地面的高度 EF 為1.6米,當(dāng)他站在如圖1的位置時,還需要繼續(xù)往前走,直到站在點 P 的位置看墻面上的廣告時效果最好,即視角最大,請在圖中找到點 P 的位置,并計算此時小明與 AD 這道墻相隔的距離.
解析結(jié)合題意,需要在本題中找到固定的線段,即 AB,BD 及 EF 等,接著根據(jù)題意可知小明是在線段 DF 上運(yùn)動的,所以動點 P 也在該線段上運(yùn)動,可根據(jù)米勒定理,構(gòu)造輔助圓與動點 P 的運(yùn)動軌跡相切,則此時小明在所在的位置觀看廣告牌的效果最佳.
如圖2所示,過點 E 作 CE//DF 且交邊 AD 于點 C ,再選取邊 AB 的中點,設(shè)為點 Q ,再過點 Q 作一條垂直平分線,在這條垂直平分線上再取一點 O ,使得 OA=CQ .最后,以點 O 為圓心, OA 為半徑畫圓,其中圓 O 與 CE 相切于點 G ,連接 OG ,延長 OG 交 DF 于點 P ,則點 P 就是小明看廣告牌的最佳位置.
依據(jù)圖2可得圓 O 的半徑長度
由題意可知 DP=OQ ,
因為 OA=CQ=BD-CD+BQ=11.6-1.6
其中
則 OA=13 ,
其中圓 O 的半徑是13米,所以
則小明此時看廣告牌的最佳位置距離 AD 這道墻為 米.
例2如圖3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標(biāo)系 xOy 中,二次函數(shù) y=a(x-1)(x-5)(agt;0) 的圖象與 x 軸交于 A,B 兩點,與 軸交于點 P ,過頂點 C 作 CH⊥x 軸于點 H ,當(dāng) ∠APB 最大時,請求出 a 的值.
解析本題在確定兩個固定的點 A,B 之后,將這條線段作為輔助圓的弦,明確點 P 是在 軸上運(yùn)動的,根據(jù)米勒定理,構(gòu)造外接圓為輔助圓后,使得該圓與
軸相切,即可求出 EH 最大時 ∠APB 的值.
如圖4所示,作 ΔPAB 的外接圓,即圓 E ,將圓心 E 與點 P,A,B 相連接,得到 EP,EA,EB ,
所以 ∠EAB=2∠APB
要想求得 ∠APB 最大時 αa 的值,只需要求出∠AEB 最大即可,
已知二次函數(shù) y=a(x-1)(x-5)(agt;0) ,與x 軸交于 A,B 兩點,
令 y=0 ,可得 x1=1,x2=5 ,則 AB=4 ,
已知 AB 的長度是固定值,所以當(dāng) EH 的值最小時, ∠AEB 的角度最大.
根據(jù)米勒定理可得, ∠AEB 最大時,圓 E 與 軸相切于點 P ,
則可得 EP⊥y 軸,所以四邊形 POHE 是一個矩形.
因為頂點 c 和點 H 在二次函數(shù)的對稱軸上,由 y=a(x2-6x+5)=a(x-3)2-4 0可得 OH=3 ,則 PE=OH=3 在 RtΔAEH 中,由勾股定理得
所以點 P 坐標(biāo)為 ,代入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中可得
,
則 5
例3如圖5所示,噴泉 MN 處于公園 OA 的位置上,游客 P 在路徑上由點 P 出發(fā)沿著 OB 方向行走,已知 ∠AOB=30° A MN=2MO=40 米,當(dāng)觀景視角 ∠MPN 最大時,請試著求出游客 P 行走的距
離OP是多少米.
解析本題在確定 MN 為固定線段后,可作一個輔助圓,使該圓與直線OB達(dá)到相切狀態(tài),再借助米勒定理求得觀景的最佳視角下 OP 的長度.
如圖6所示,取MN的中點為點 c ,過點 c 作CE⊥OB 于點 E ,最終以點 c 為圓心畫一個輔助圓,此時輔助圓與直線 OB 是相切狀態(tài),切點為 E
由題意可得 MN=2MO=40m ,點 C 是 MN 的中點,所以 MC=CN=20m ,而 OC=40m ,
因為 ∠AOB=30° ,其中 CE⊥OB ,所以
可得
所以,當(dāng)點 P 運(yùn)動到點 E 的位置時,觀景視角∠MPN 最大,此時 業(yè)
結(jié)語
在初中數(shù)學(xué)使用“最大張角”構(gòu)造輔助圓的過程中,根據(jù)上述題目,將思路總結(jié)如下:(1)確定固定線段.首先在幾何圖形中結(jié)合題意確定固定線段,如AB,將這條線段作為輔助圓的弦使用.(2)分析動點位置.確定點 P 的運(yùn)動軌跡是在直線上還是曲線上運(yùn)動.(3)構(gòu)造輔助圓.根據(jù)米勒定理,構(gòu)造的輔助圓需要與固定線段形成相切狀態(tài),此時,切點的位置即為動點 P 的位置.善用米勒定理,成功快速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并解決“最大張角”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