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本里,有一篇的文章——《母雞》。
文章開篇,直言“我一向討厭母雞”。
隨后,他開始詳細地“批評”母雞:母雞時常沒緣由地嘎嘎亂叫,從前院吵到后院,沒完沒了,那叫聲如怨如訴,讓人心生煩悶;它欺軟怕硬,面對公雞唯唯諾諾,卻肆意欺負忠厚老實的鴨子;碰上別的母雞,還會兇狠地“下毒手”……
然而,當母雞孵出小雞時, 對母雞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180度大轉(zhuǎn)彎
我們來看筆下的《母雞》:
可是,現(xiàn)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只孵出一群小雛雞的母親。
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zhàn);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發(fā)現(xiàn)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讓它的兒女吃。結(jié)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兒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它教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還半蹲著,讓它們擠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點兒溫暖。它若伏在地上,雞雛們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頭或別的地方,它一聲也不哼
在夜間若有什么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無論多么貪睡的人都得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至此,母雞從令人厭煩的家禽,搖身一變成為令人尊敬的“雞母親”。老舍對母雞的情感也從“討厭”升華至“不敢再討厭”,由衷地贊嘆“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這樣寫,不僅生動地展現(xiàn)了母雞的形象轉(zhuǎn)變,更深刻地歌頌了母愛的偉大,
這種先“批評”后“表揚”的寫作技巧,就是欲揚先抑。先對描寫的對象進行貶低、否定,讓讀者對其產(chǎn)生不好的印象,然后再逐步展現(xiàn)其優(yōu)點、長處,使讀者的態(tài)度發(fā)生轉(zhuǎn)變,從而達到突出人物或事物特點、增強故事感染力的效果,
安武林筆下的《丑婆》,同樣將欲揚先抑手法運用得爐火純青。
村子里有一位丑婆。大人們描述丑婆“矮小,小腳,一臉的麻子,眼晴是一條很小的縫,眼球根本看不見東西,嘴臉的形狀和原始人差不多”。
丑婆獨居在朱漆大門常年緊閉的高宅大院里,無兒無女、沒有親人,極少在村里走動。孩子們聽聞丑婆的種種傳說,像聽鬼怪故事般,既興奮又懼怕,還拿丑婆來嚇唬膽小的女孩子。幾個淘氣男孩甚至會趴在丑婆家門口的門縫往里瞧,而后向其他同學吹噓自己“看見”丑婆的經(jīng)歷,雖說都是想象編造,卻引得同學們伸長脖子、豎著耳朵羨慕地聽。此時,丑婆在孩子們心中,無疑是個讓人避之不及的“怪物”。這是“抑”的部分。
但隨著情節(jié)推進,故事發(fā)生了反轉(zhuǎn)。
桑甚熟了的時候,我的一個遠房親戚照例送來肥嘟嘟的桑甚,一年一度從不間斷。我很奇怪,我的遠房親戚總是趁我不在家的時候送桑甚來。有一次,我實在忍不住了便去問母親,何時去看看遠方的親戚。母親搪塞說,路很遠很遠,你走不動。再遠,也應該去看看哪。人家那么大老遠能給我送桑甚來,你們就不能帶我去看看人家?母親的臉一陣紅一陣白,但不對我正面的指責做出解釋和答復,好像她有難言之隱。
一天晚上,我正睡得迷糊,突然被一陣激烈的爭吵驚醒了。爸爸說:“孩子大了,咱們不能永遠瞞著他,再說,這太不公平了”。母親啜嚅著說:“我不是擔心咱們的孩子嗎”?爸爸說:“丑婆剛來過,你沒看見她的神態(tài)嗎?她多想看看咱們的孩子,多想親手撫摩一下咱們孩子的臉??墒?,她沒有,她覺得不配,她害怕弄醒孩子,更怕驚嚇著孩子。你認為村里的路好走嗎?黑燈瞎火的,丑婆還是一對小腳。”
…我很懊悔,沒能偷偷看一眼丑婆。她家有一株碩大的桑甚樹,我們品嘗著桑甚的甜蜜。我們這些孩子都是樹上的小鳥,丑婆你就是生長著快樂的大樹!
二 以讀促寫
原來,每年桑葚成熟時,男孩收到的那些肥嘟嘟的桑葚,都來自丑婆。她滿心喜愛男孩,卻因自覺丑陋,連摸摸孩子臉的勇氣都沒有,生怕驚擾到孩子。這份默默的關(guān)愛,讓男孩對丑婆的態(tài)度瞬間扭轉(zhuǎn)
至此,丑婆從一個被誤解、被懼怕的形象,變成了善良、有愛的化身。通過欲揚先抑,丑婆美好的內(nèi)心得以凸顯,也讓讀者深切體會到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
《母雞》和《丑婆》都是散文,除了散文,童話故事里,也經(jīng)常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比如《丑小鴨》。
故事開篇,丑小鴨的模樣十分丑陋,它的兄弟姐妹都嫌棄它,甚至連鴨媽媽也對它不耐煩。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丑小鴨遭受了無盡的嘲笑和欺辱,它的生活充滿了痛苦。這就是“抑”的部分,作者通過對丑小鴨悲慘遭遇的描寫,讓讀者對它的命運充滿同情,同時也對它的未來感到擔憂
可是隨著故事的發(fā)展,“揚”的部分出現(xiàn)了。當春天來臨,丑小鴨在湖邊看到了自己水中的倒影,它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竟然變成了一只美麗的白天鵝!它展開潔白的翅膀,飛向藍天,與其他天鵝一起自由自在地生活
此時,讀者對丑小鴨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巨大的轉(zhuǎn)變,從最初的同情變?yōu)榱速澝篮托牢俊_@種欲揚先抑的手法,讓丑小鴨的蛻變更加震撼人心,也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成長的力量和美好的事物需要等待的道理
那我們在作文中如何運用“欲揚先抑”呢?
首先,“抑”要抑得真實合理。比如寫一位嚴厲的老師,開篇可描述初見老師時,他那嚴肅刻板的表情,課堂上稍有人走神就會被嚴厲批評,作業(yè)要求近乎苛刻,同學們私下都對他有些畏懼,覺得他不通人情,
在這部分,要通過具體事例、細節(jié)描寫,將“抑”的情緒充分渲染,讓讀者真切感受到作者對描寫對象的負面態(tài)度。但要注意,“抑”并非全盤否定,而是為后續(xù)的“揚”埋下伏筆,所以在描寫負面特質(zhì)時,也可偶爾露出一絲別樣端倪,如嚴厲的老師在批改作業(yè)時,雖紅筆批注嚴苛,卻處處透著對學生的關(guān)注,不過這點在“抑”的階段要巧妙隱藏,不要被讀者輕易察覺。
其次,過渡至關(guān)重要。從“抑”到“揚”不能生硬跳轉(zhuǎn),要有自然流暢的銜接。就像寫家中那臺舊冰箱,一直抱怨它制冷效果差,噪音還大可當停電時,鄰居家的食物紛紛變質(zhì),而自家靠著這臺舊冰箱,食物得以完好保存。
這個停電事件就是過渡的契機,由此開啟對冰箱默默堅守、可靠實用等優(yōu)點的敘述??梢酝ㄟ^心理變化、偶然事件、新的發(fā)現(xiàn)等方式實現(xiàn)過渡,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跟上作者思路的轉(zhuǎn)變。
再者,“揚”要揚得充分有力。比如描寫小區(qū)門口那位看似冷漠的保安大爺,起初覺得他總是面無表情地坐在保安室,對進出居民愛搭不理。但一次晚上回家,“我”發(fā)現(xiàn)鑰匙丟了,正在著急時,保安大爺幫忙聯(lián)系物業(yè)、聯(lián)系家人,還陪著“我”在小區(qū)里四處尋找,忙前忙后,那一刻“我”才發(fā)現(xiàn)他的熱心腸和責任感。
在“揚”的部分,要深入挖掘人物或事物的閃光點,用具體事例、生動語言展現(xiàn)其優(yōu)點,從多個角度進行闡述,如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相結(jié)合,使讀者對描寫對象的好感度迅速提升,深刻體會到其魅力所在。
最后,主題升華不可或缺。運用欲揚先抑手法,不能僅僅停留在人物或事物的前后轉(zhuǎn)變上,而要通過這種轉(zhuǎn)變揭示深刻的主題。無論是像《母雞》那樣歌頌母愛偉大,還是如《丑婆》般傳達不能以貌取人的道理,又或是像《丑小鴨》體現(xiàn)成長與等待美好的意義,都要在文章結(jié)尾處,將主題清晰點明,引發(fā)讀者的共鳴與思考,讓整篇作文的層次得以提升,給讀者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使文章具有更持久的價值和感染力。
小酷哥哥創(chuàng)意課堂
你乘坐公交車時,遇到一個起初被你認為“自私”的乘客,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情,使你發(fā)現(xiàn)他善良的一面,進而改變看法?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編寫情節(jié)。
奶奶(或者爸爸、媽媽)平時嘮嘮叨叨,一開始你挺煩。要是采用“欲揚先抑”的寫法,展現(xiàn)自已理解奶奶的一番苦心并感受到愛的過程,能列舉些什么具體事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