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在歷史的長河中,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如同一座燈塔,照亮了中華民族前行的道路。歲月流轉(zhuǎn),但抗戰(zhàn)精神永垂不朽。讓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傳承抗戰(zhàn)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捕捉時代變化,記錄美好生活,續(xù)寫中華民族的盛世華章。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一些物件,雖樸實無華,卻承載著厚重的精神力量。語文教材中有一篇課文一《一個粗瓷大碗》,文中那個普通的粗瓷大碗,便是這樣的存在。它見證了趙一曼烈士偉大的抗戰(zhàn)精神,也成為我們銘記那段歷史的珍貴符號。
我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展柜里,見到了那個碗。它的釉面已經(jīng)剝落,碗口崩瓷,雖靜默無聲,卻在訴說著一個關于信仰的故事。
1935年,趙一曼在東北抗日聯(lián)軍中擔任團政治委員。當時條件極其艱苦,物資匱乏,戰(zhàn)士們只能靠野菜、草根充饑。趙一曼總是把自己碗里的飯菜分給身邊的戰(zhàn)士,自己卻只吃一點點。當時趙一曼的碗是一個搪瓷缸子,可是遇到新戰(zhàn)士,她連這個臨時的碗都送出去了。有一天,趙一曼的通信員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個粗瓷大碗,并瞞著她從病號灶給她盛了滿滿一碗飯,趙一曼卻趁人不注意把飯倒回鍋里,給自己盛了半碗野菜粥。第二天,這個碗又被趙一曼送給了七班當菜盆。
后來,趙一曼在掩護部隊時身負重傷,不幸被俘。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趙一曼寧死不屈。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敵人殺害,光榮犧牲。
站在展柜前,透過粗瓷大碗與歷史對望。那些細密的裂痕里,仿佛依稀可見白山黑水間躍動的烽火、抗聯(lián)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的身影,還有趙一曼就義前寫給孩子的絕筆信上深情而又堅毅的淚痕。這個粗瓷大碗,趙一曼雖然只用過一次,卻承載了她對戰(zhàn)士們的愛護,承載了她對祖國的熱愛,承載了一個民族不屈的意志與信仰!
在新時代的今天,我們雖然遠離了戰(zhàn)火硝煙,但抗戰(zhàn)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豐碑,永遠屹立在我們心中。讓我們銘記歷史,傳承抗戰(zhàn)精神,讓粗瓷大碗中的精神光芒永遠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指導教師 魏雪/插圖 張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