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脫下穿了12年的軍裝,來到陜西省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報到。當時,領(lǐng)導問我想去哪個崗位。我毫不猶豫地說:“派出所?!本瓦@樣,我成了南大街派出所鐘樓社區(qū)的管片民警。一晃眼20年過去了,這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早已融入我的生命,這里的群眾更成了我割舍不下的親人。
記得第一次走進這個老舊小區(qū)時,四面八方的出入口、熙熙攘攘的人流、錯綜復雜的鄰里關(guān)系,讓我這個初人警營的“新兵蛋子”心里直打鼓。但我知道,要想在這里扎下根,就得先走進群眾的心里。于是我主動拜師學藝,從走訪群眾開始,一步步摸清社情民意。
社區(qū)獨居老人多,為便于掌握情況,我為他們建檔立卡,定期上門。13號樓的季筠貞老人行動不便,我們約定每天下午3點從窗口互相招手報平安。這一堅持就是十年。直到有一天,我沒看到老人的身影。心里不踏實的我急忙上樓查看,發(fā)現(xiàn)老人陷入昏迷,好在因送醫(yī)及時搶救后轉(zhuǎn)危為安。后來老人去世了,她的子女專程找到我表達謝意。那一刻,我也深有感慨。
社區(qū)里的老王患有間歇性精神病,總拿著大掃帚在院子里“指揮交通”。別人看見都躲著他走,我卻覺得他和正常人一樣需要尊重。每次路過,我總要停下腳步,遞根煙,陪他聊幾句。他衣服亂了,我?guī)退砗茫凰幫顺?,我提醒他按時服用。漸漸地,老王對我敞開了心扉,我說的話,他都愿意聽。他把我當成了最信任的人,逢人就說:“姚警官是個好警察!”
這兩年,為了將市公安局提出的“派出所主防1551模式”和“五共治三排查一管理”工作機制落到實處,我結(jié)合社區(qū)工作特點,探索出“161”社區(qū)警務(wù)工作法,其目的是讓群眾理解我們的工作,進而主動參與到社區(qū)治理中來。
妻子總笑我說:“你把小區(qū)當自家,群眾也真把你當親人了?!蔽蚁肓讼?,是??!獨居老人是我的“爹娘”,老王是我的“老伙計”,孩子們是我的“小太陽”。我在默默映亮他們的同時,又何嘗不是被他們溫暖著呢。
20年來,我化解矛盾糾紛1100余起,整治安全隱患1800多個,社區(qū)也曾連續(xù)七年實現(xiàn)“零發(fā)案”。榮譽雖多,但最珍貴的永遠是每一名路過群眾的微笑招手,是小朋友熱情地喊我“姚爺爺”,以及大家總愛說的那句—一“姚警官,辛苦了!” (寧靜 整理)
姚六一,陜西省西安市公安局碑林分局南大街派出所二級高級警長,全國公安系統(tǒng)二級英雄模范,2025年4月被黨中央、國務(wù)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先后榮獲全省人民群眾滿意的政法干警、陜西省崗位學雷鋒標兵、西安市勞動模范等榮譽,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