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典故浩瀚如海,典故文化博大精深。典故詞是用典者在造詞用典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典故詞的文化研究具有獨特的意義與價值。本文基于對《辭源·辰集》中典故詞的統(tǒng)計和整理,從典故詞的文化來源、文化內(nèi)涵、文化特點三個角度對典故詞所體現(xiàn)的中華民族文化意蘊進行了探究。
【關(guān)鍵詞】《辭源》;典故詞;文化意蘊
【中圖分類號】I207"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5)18-0041-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18.012
典故詞是用典者在造詞用典過程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其植根于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具有獨特的文化特點,是中華經(jīng)典文化的瑰寶?!掇o源》是以收錄古漢語詞和古代典章制度為主的工具書,含有大量的古籍詞匯與典故,其收錄的典故詞豐富了漢語的詞匯系統(tǒng)。研究《辭源》中的典故詞,有助于人們理解典故的文化內(nèi)蘊,同時對語言與文化的發(fā)展存在重要意義。本文以《辭源·辰集》典故詞作為基本材料,在相關(guān)典故的釋義中做出分析,對典故詞的文化意蘊進行思索研究,以求對中華民族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人們能更好地理解運用典故詞。
一、《辭源·辰集》典故詞的文化來源
典故詞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具有密切的淵源,典故詞來自漢民族經(jīng)史子籍等書面語言作品,這些作品內(nèi)容廣博、形式廣泛,承載了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展現(xiàn)了不同歷史時期文化的發(fā)展與文明進程的演變,更體現(xiàn)了人們的思想意識的變化,其具有經(jīng)典范型的意義,因而透過典故詞便可以從中尋覓出古代文化的軌跡。下面是典故詞來源的幾個方面。
(一)源于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
東郭履。漢武帝時齊方士東郭先生,家貧,履有上無下,行走雪中,足盡踐地。見《史記》一二六《滑稽傳》。后因以東郭履形容人窮困潦倒。唐李白《李太白詩》十二《贈宣城趙太守悅》:“自笑東郭履,側(cè)慚狐白溫?!崩钌屉[《李義山詩集》三《崔處士》:“雪中東郭履,堂上老萊衣?!盵2]2033
“東郭履”語出《史記·滑稽列傳》,據(jù)典源,“東郭履”本指東郭先生的鞋子。由于東郭先生長久等待征召,卻一直未被任用,貧困與饑寒交加,衣衫破舊,穿無底鞋,腳板踏于雪中行走,給人窘迫之感。后以“東郭履”謂窮困潦倒之態(tài)。其典面的語符全部來自典源,是從中選取了“東郭”“履”兩個要素構(gòu)成。
(二)源于詩文語句
棣華。華,huā?!对姟ば⊙拧こiΑ罚骸俺iχA,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焙笠蛞蚤θA喻兄弟。《晉書·張載傳》贊:“載協(xié)飛芳,棣華增映?!眳f(xié),載弟。唐劉禹錫《劉夢得集》六《早秋送臺院楊侍御歸朝詩》:“仙署棣華春,當時已絕倫。今朝丹闕下,更入白眉人?!睏钍逃值芏送谑【庸佟2]2121
“棣華”語出《詩經(jīng)·小雅·常棣》,據(jù)典源,“棣華”本指棠梨樹的花,后以棠梨樹的華與鄂相互依靠來比喻兄弟之和睦、骨肉情深?!伴θA”作為詠兄弟親密之典。其典面語符全部來自典源,從中選取了“棣”“華”兩個要素構(gòu)成。
(三)源于古代神話傳說故事
月下老人。唐人小說記韋固夜經(jīng)宋城,遇一老人倚囊而坐,向月檢書。固問所檢何書?答曰:天下之婚牘。又問囊中赤繩,答曰:以系夫妻之足。雖仇家異域,此繩一系,終不可避。見唐李復言《續(xù)幽怪錄》四《定婚店》。后因稱主管男女婚姻之神為月下老人或月下老。明張四維《雙烈記》傳奇《就婚》:“豈不聞月下老人之事乎?千里姻緣著線牽?!薄都t樓夢》五七:“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紅線拴的,再不能到一處?!焙笠蛞詾槊饺酥Q,省稱月老。[2]1947
“月下老人”語出《續(xù)幽怪錄·定婚店》,據(jù)典源,有一叫韋固的書生,遇一老人向月?lián)鞎先擞谐嗬K,如果將其系在男女雙方的腳上,即便是仇敵或相距遙遠也會締結(jié)婚姻。后以“月下老人”指主管男女婚姻的神,也作為媒人的代稱。
(四)源于寓言故事
木雁。《莊子·山木》寓言記山中大木以有用而被伐,不材者以無用而得免:又主人享客殺所畜之雁(鵝),不能鳴者以無用而見殺,能鳴者以有用而獲全。弟子問莊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莊子笑曰:“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焙笠蛞阅狙惚扔魅酥胁排c無才?!赌鲜贰ぬ吹罎鷤鳌氛摚骸暗罎家蜾浻茫实猛?,晚困大名,以至顛覆。韶祗克傳胤嗣,其木雁之間乎!”韶祗,俱道濟之兄。也作“木雁”。南朝陳徐陵《徐孝穆集》七《與李那書》:“莫以好龍無別,木雁可嗤?!盵2]1972
“木雁”語出《莊子·山木》,據(jù)典源,無所用之木,可不受砍伐,因而得以長壽。鵝因其不能鳴叫而被主人宰殺,用以招待客人。面對這兩種情況,莊子認為只有處于有用與無用之間才相對安全。“木雁”本指木材與鵝兩事物,后以“木雁”表示中庸處世,不取極端。典故詞典面的語符全部來自典源,選取“木”“雁”兩要素構(gòu)成。
二、《辭源·辰集》典故詞的文化內(nèi)涵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華夏文明源遠流長,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歷史積淀中創(chuàng)造并發(fā)展延續(xù)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王光漢先生曾指出:“典故詞是文化詞語中的一類。因為典故詞有較為明確的典籍源頭、其構(gòu)詞及詞義等均與其源頭密切相關(guān),而典籍無疑是上層建筑領(lǐng)域的產(chǎn)物,所以典故詞只能屬于文化詞語而不屬于普通語詞?!钡涔试~語意義理解需依賴典源,我們不了解典源,就無法了解典義,因此有時需借助語境和原文才能深刻地理解典義,從而進一步體會典故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掇o源·辰集》中的典故詞從內(nèi)涵意義上展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幾大模塊。
(一)孝養(yǎng)思想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道在中國古代社會占據(jù)重要地位?!稜栄拧め層枴罚骸吧剖赂改笧樾??!薄缎⒔?jīng)》:“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敝腥A民族十分重視家庭倫理,儒家強調(diào)仁愛、禮義、孝悌等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古人重視孝悌忠信,認為這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基礎(chǔ),也是制度的體現(xiàn)。
板輿。也作“版輿”。①古時老人的一種代步工具?!侗碧脮n》一四〇《晉諸公贊》:“傅樞以足疾遜位,不許,乘板輿上殿?!雹凇段倪x》晉潘安仁(岳)《閑居賦》:“微雨新晴,六合清朗,太夫人乃御版輿,升輕軒,遠覽王畿,近周家園?!绷急咀鳌鞍遢洝?。后常用作官吏在任奉養(yǎng)父母的典故。唐岑參《岑嘉州詩》一《酬成少尹駱谷行見呈》:“榮祿上及親,之官隨板輿?!卑拙右住堕L慶集》六八《送唐州崔使君侍親赴任》詩:“烏府一拋霜簡去,朱輪四從板輿行?!盵2]2042
“板輿”為官吏在任奉養(yǎng)父母的典故。據(jù)典源記載,“當細雨過后天空放晴,天地變得清新明朗之時,太夫人便乘坐著版輿,登上輕便的軒車,遠觀京城郊區(qū),近游自家園林?!薄稌x書·潘岳傳》記載,潘安因有才學,多次做官,后因母親疾病纏身,便辭官帶母回鄉(xiāng)。其在《閑居賦》中講述為母親準備乘坐著的版輿,讓母親可去園林游玩,母親舊病漸愈時,鋪設(shè)宴席,闔家同慶?!鞍遢洝北臼枪糯环N用人抬的代步工具,多為老人乘坐。從典源中選取了“板輿”這一要素,可以反映出潘安孝順父母、侍奉親人盡心盡力,體現(xiàn)了為人子所具有的優(yōu)良孝道。因此后常用其作官吏在任奉養(yǎng)父母的典故。是古代孝養(yǎng)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
(二)勤政愛民的思想
《孔子家語》:“夫人道政為大。夫政者,正也。君為正,則百姓從而正矣?!笨鬃诱J為人道之中政治最重要,認為“政”是端正之意,君主自身端正,百姓自然會做到上從下效?!痘茨献印し赫撚枴罚骸爸螄谐?,而利民為本?!敝卫韲矣谐R?guī),需以對百姓有利為根本。而“政之所興,在順民心”,順應(yīng)民意、關(guān)愛百姓,才是長久治國之道。
旰食宵衣。衣,yì。日已晚方進食,天未明即穿衣。形容帝王勤于政事。南朝陳徐陵《徐孝穆集》五《陳文帝哀策文》:“勤民聽政,旰食宵衣?!碧瓢拙右住堕L慶集》十二附陳鴻《長恨歌傳》:“玄宗在位歲久,倦于旰食宵衣,政無小大,始委于右丞相?!盵2]1847
“旰食宵衣”為勤于政事之典?!瓣菏场保峭硎持?,指因事情忙碌不能按時吃飯?!瓣臼诚隆保嘧鳌瓣菏诚隆??!瓣尽保柑栁餍??!瓣臼场保更S昏入夜時才吃飯。宵衣,是天不亮就穿衣起床。這一典故詞體現(xiàn)出重視勤政愛民的治國之道。
有腳陽春。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下《有腳陽春》:“宋璟愛民恤物,朝野歸美,人咸謂璟為有腳陽春,言所至之處,如陽春煦物也?!焙笠蛴脼轫灀P地方官吏施行德政之語。宋李昴英《文溪集·摸魚兒·送王子文知太平州》詞:“丹山碧水含離恨,有腳陽春難駐?!盵2]1951
據(jù)“有腳陽春”源出語境,宋璟愛護百姓,體察民情,其所到之處,猶如春光普照般和煦溫暖。后為施行德政的地方官吏之典。體現(xiàn)出人們對實行仁政治國、順應(yīng)民意理念的贊揚。
(三)科舉求仕的思想
“學而優(yōu)則仕”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觀念之一,科舉求仕的思想觀念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產(chǎn)物,對中華文化的影響深遠。
春風得意。唐孟郊《孟東野集》三《登科后》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焙笥靡灾高M士及第。元曲選喬孟符《金錢記》四:“他見我春風得意長安道,因此上迎頭兒將女婿招。”[2]1872
“春風得意”,指在春風輕拂中洋洋自得,形容考中進士后喜悅的心情。后用以指進士及第,舊時稱進士及第為“春風得意”也作“春風馬蹄”。反映出古人心中對科舉求仕的渴望。
桂林一枝。原喻群才之一?!稌x書·郤詵傳》:“累遷雍州刺史,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焙笥髦缚婆e考試中出類拔萃者。唐權(quán)德輿《權(quán)載之集》三九《送紐秀才謁信州陸員外便赴舉序》:“今茲行也,以桂林一枝為已任,豈虛也哉?”[2]2065
據(jù)典源記載,晉武帝行舉賢良之策,鄭詵得名天下第一,任為議郎,后來升遷為雍州刺史,赴任前武帝為其送行,鄭詵回復武帝之問,用廣寒宮一枝桂、昆侖山一片玉來比喻自己是獨特出眾的人才,遠超同輩之人。后用“桂林一枝”來比喻科舉考試中出類拔萃者。
(四)淡泊隱世的思想
“隱居避世”“淡泊名利”,是古人心態(tài)的反映,是他們審美境界的人生追求?!墩]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钡措[世是一種超脫世俗、追求內(nèi)心寧靜的人生態(tài)度,也是中華民族的隱逸文化。?
晚食當肉。當,dàng。《戰(zhàn)國策·齊四》:“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睌撸仈?。古仕者得食肉,斶不愿出仕,言饑而后食,美如食肉。后以泛指甘于淡泊?!稄V弘明集》二四南朝梁劉孝標(峻)《東陽金華山棲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食當肉,無事為貴?!鼻邋X謙益《牧齋有學集》二四《吳封君七十序》:“先生晚食當肉,徐步當車,視(陶)淵明饑驅(qū)叩門,不亦彼困而此亨乎?”[2]1895
“晚食當肉”,本指饑而后食,其美可比于吃肉之意。據(jù)典源記載,戰(zhàn)國時,齊人顏斶隱居不仕。他因提議齊宣王禮賢下士而受到賞識。齊宣王欲拜其為師,并許諾以富貴,如此,便可以吃肉食,乘車出行。顏斶對此卻婉言謝絕。后泛指甘于淡泊,歌詠了隱居避世、不慕名利的人生態(tài)度。
曲肱。彎曲胳膊作枕頭?!墩撜Z·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焙笥靡员扔髑遑毝e適的生活。晉陶潛《陶淵明集》二《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詩:“居常待其盡,曲肱豈傷沖?”參見“曲枕”。[2]1920
從《論語·述而》的源出語境中,可以更好地理解“曲肱”的安貧樂道之義。《述而》中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做枕頭,也有著樂趣。干不正當?shù)氖露脕淼母毁F,我看來好像浮云?!闭湓掦w現(xiàn)了孔子安貧樂道、淡泊悠然的情志,反映其與世無爭、超脫世俗的精神態(tài)度。
三、《辭源·辰集》典故詞的文化特點
典故的形成和使用從本質(zhì)上體現(xiàn)了人們對社會形態(tài)、思想意識、審美文化的取舍,而這種審美文化與社會背景和歷史發(fā)展是協(xié)調(diào)一致的。通過對《辭源·辰集》典故詞文化內(nèi)涵的分析,發(fā)現(xiàn)許多典故詞的形成與用典會受到政治、文化以及時代風氣的影響制約。
(一)與政治環(huán)境密切相關(guān)
在古代封建專制的社會背景下,朝廷腐敗、官場黑暗的政治環(huán)境中,形成了感嘆生不逢時與懷才不遇的典故詞,如“嘆鳳”“明珠暗投”等。
嘆鳳?!墩撜Z·子罕》:“(孔)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本為孔子感嘆時無明君,故無鳳凰、河圖等瑞應(yīng)之物。后因以嘆鳳比喻世道衰頹或生不逢時。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四《史傳》:“夫子閔王道之缺,傷斯文之墜,靜居以嘆鳳,臨衢而泣麟?!盵2]2202
回到“嘆鳳”的源出語境,《子罕》中孔子說:“鳳凰不飛來了,黃河也沒有圖畫出來了,我這一生恐怕是完了吧!”此句指孔子感嘆瑞應(yīng)之物不至,是孔子對于世道衰微而發(fā)出的慨嘆之語,后用為感嘆生不逢時之典。典例《山行寄劉李二參軍》:“狂歌欲嘆鳳,失路反占龜?!庇谩皣@鳳”表達內(nèi)心的憂郁苦悶、感嘆自身遭際。后世對于“嘆鳳”之典的運用,是與世道衰微、生不逢時的政治環(huán)境相關(guān)的。
(二)與儒家文化密切相關(guān)
從《論語》《詩經(jīng)》等典源文獻出典數(shù)量多就可以看出,典故詞受以傳統(tǒng)儒家文化為主的中華文化影響較大。儒家強調(diào)仁愛、禮義、孝悌等傳統(tǒng)倫理道德觀念,形成如“楚老”一類典故詞。儒家同時推崇以仁義為核心的治國之道,如“有腳陽春”一類典故詞。儒家注重教育,推崇“博學篤行”,倡導“學而優(yōu)則仕”,如“正鵠”一類典故詞。這種文化深刻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觀念,同時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起到了促進作用。
楚老。西漢末龔勝,楚彭城人,曾任諫官等職。及王莽篡漢,不再應(yīng)征做官。病中曾言:“誼豈以一身事二姓,下見故主哉?”死后,有老父來吊,曰:“嗟虛!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銷,龔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遂趨而出,莫知其誰。事見《漢書》七二《龔勝傳》。后因以指鄉(xiāng)里故舊的賢者。文選南朝宋謝靈運《廬陵王墓下作》詩:“延州協(xié)心許,楚老惜蘭芳?!弊⒁缎熘菹荣t傳》曰:“楚老者,彭城之隱人也?!北敝茆仔拧垛鬃由郊范栋Ы腺x》:“燕歌遠別,悲不自勝;楚老相逢,泣將何及!”[2]2125
以“楚老”作為詠故鄉(xiāng)賢者之詞,是由《漢書·兩龔傳》中的記載所賦予,西漢末年,楚賢七龔勝辭官歸鄉(xiāng),回拒王莽令其做官的征召,隱居不出,為表明自己不做二臣的決心,絕食而亡。楚地一老人,前來吊唁,對其鞠躬盡瘁、堅守氣節(jié)的德行品性,發(fā)出贊嘆之語。由此“楚老”表達了對賢者的敬佩之情,體現(xiàn)了注重人格德行的文化。
(三)與時代文風密切相關(guān)
時代文風對用典具有重要的影響,如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追求辭藻華麗、聲律和諧,文學創(chuàng)作中用典盛行,典故詞語數(shù)量較多。例如“杖頭錢”“柳絮”等?!霸娨匝郧?,文以載道”,詩歌具有含蓄精煉的特點。唐代詩歌繁榮,風格多樣,而詩歌創(chuàng)作也用典精妙。如“春樹暮云”“月下花前”等。元明時期元曲和小說盛行,文風樸實,用典相對較少,典故詞語也少很多。
柳絮。成熟的柳樹種子,上有白色絨毛,隨風飛落如飄絮,故稱柳絮。也叫柳綿。晉謝安雪日與子侄輩講論文義,問白雪紛紛何所似?其侄謝朗說:“撒鹽空中差可擬?!敝杜捞N(韞)說:“未若柳絮因風起?!币姟妒勒f新語·言語》。后因以柳絮指佳句或才女。宋蘇軾《分類東坡詩》七《謝人見和前篇》之一:“漁蓑句好真堪畫,柳絮才高不道鹽?!盵2]2055
以“柳絮”指佳句或才女,是由《世說新語·言語》中的記載所賦予,東晉時期,謝安召集子侄談?wù)撐牧x,正逢下了大雪,謝安問道大雪紛飛可用什么來比喻?侄子謝朗說似將鹽撒在空中一般。侄女謝道韞則認為,雪花飛舞就好像借風而吹得漫天飄舞的柳絮。謝安認為謝道韞的文采更勝一籌?!傲酢北臼浅墒斓牧鴺浞N子,因典源中柳絮一句展現(xiàn)了謝道韞的才華與文采,后世常用“柳絮”來指聰穎有才華的才女。
典故詞是漢語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無論從形式還是內(nèi)容上都蘊含著豐富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元素。通過對《辭源·辰集》典故詞的文化意蘊研究,不僅有助于我們更深層次地認識典故詞,加強對典故詞的理解與運用,同時加深了我們對于漢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在倡導文化建設(shè)、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背景之下,以典故詞語作為文化一角,進行品味經(jīng)典、領(lǐng)悟文化的學習,是時代與國家之需。
參考文獻:
[1]唐子恒.漢語典故詞語散論[M].濟南:齊魯書社,2008.
[2]辭源(修訂本)[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5.
[3]辛夷,成志偉.中國典故大辭典[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
[4]肖科見.典故詞語意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
2008.
[5]易佳穩(wěn).唐代科舉詩典故詞語研究[D].湘潭大學,
2017.
[6]蘇天運.典故詞典源性質(zhì)綜論——兼談《辭源》對典故詞典源的處理[J].學術(shù)交流,2015,(02).
[7]亓文香.略論漢語典故詞語折射出的中國文化內(nèi)涵[J].人文雜志,2012,(4).
[8]王硯文.來源于今文《尚書》的典故詞語之文化意蘊[J].海南開放大學學報,2022,23(01):89-95.
作者簡介:
張悅,女,黑龍江牡丹江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