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高段語文項目式學習策略可以理解為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設定學習項目,指引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獲取語文知識。項目式學習策略的恰當運用是打造高質(zhì)量語文課堂的重要舉措,語文教師要結合課程內(nèi)容為學生合理設置學習項目,進而引導其高效參與到學習之中,促使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得到持續(xù)提升。
一、小學高段語文項目式學習策略的實施價值
首先,有助于優(yōu)化學生學習狀態(tài)并增強學習效果。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合理設置學習項目可以使學生明確學習重點,引導學生利用相對有限時間高效參與到項目之中,從而為其帶來更為明顯的學習收獲。在學習項目的指引下,還能夠進一步凸顯學生在語文課堂的主體地位。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思維能力、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得到有效鍛煉和提升,這對于高段學生的學習成長會產(chǎn)生非常積極的影響。其次,有助于促進傳統(tǒng)教學模式改革。項目式學習策略的恰當實施可以使語文課程結構得到進一步優(yōu)化,使語文課程內(nèi)容得以豐富,使語文課程信息的傳遞效率得以提升,使語文教學朝著更高層次發(fā)展。在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以為傳統(tǒng)語文教學模式改革提供強勁動力。
二、小學高段語文項目式學習實施策略與效果分析
(一)在群文閱讀中設置多樣化學習項目
小學高段學生具有相對較高的認知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多篇課文同時安排到同一課中開展閱讀講解,結合課文內(nèi)容為學生設置多樣化學習項目,引導學生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進行深層次閱讀思考,從而為學生帶來更為明顯的閱讀學習收獲。比如,語文教師可以將《落花生》《桂花雨》放到同一課中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教師為學生設置的學習項目包括:第一,對比分析兩篇文章體裁的異同點;第二,對比分析兩篇文章寫作手法的異同點;第三,對比分析兩篇文章思想情感的異同點。語文教師要借助上述學習項目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引導學生在對比分析中進一步了解到兩篇文章均為散文,且在文中都對自然界中的特定的事物進行了描述,都借助自然之物來表達特定的情感。不同的是,《落花生》的作者采用了借物喻人、詳略結合的寫作手法,通過對“落花生”的描述,表達了作者不爭名逐利、一心奉獻社會的思想情感?!豆鸹ㄓ辍返淖髡卟捎昧说箶⒌膶懽魇址ǎㄟ^對桂花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的贊美及思鄉(xiāng)之情。語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參與上述學習項目,使其在對同類型文章的閱讀中挖掘其中的不同之處,在對比分析中對文章的寫作手法、情感表達方式產(chǎn)生更為深刻的感知,使學生對不同文章的特點產(chǎn)生清晰的認知,對不同文章的內(nèi)涵產(chǎn)生非常深刻的理解。這對于提升教學效果以及高段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都會產(chǎn)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二)圍繞學習項目開展合作探究
小學語文教師在為學生設定學習項目后,可以安排學生以多人合作的形式參與其中,該項教學安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并在合作中營造比較濃厚的學習氛圍,還可以使學生在合作探究中進一步顯現(xiàn)其在語文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參與學習項目的過程可以看作其開展深層次自主探索的過程,這一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對學生提供實時指點和幫助,但不可代勞,必須由學生親身感受探索的過程,從而得到比較深刻的學習感悟。比如,在《草船借箭》一課教學中,教師在課文解讀的基礎上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第一,周瑜為何要逼諸葛亮立下軍令狀?第二,諸葛亮在江上為何要將船一字排開?第三,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圍繞上述問題,教師要求學生首先進行自主思考形成初步答案,如果學生仍然存在疑惑,教師可以允許學生進行合作討論,在討論中對自己的答案做進一步完善。學生在提交答案后,語文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答案做進一步的補充。隨著問題答案的進一步完善,學生對草船借箭的原因、經(jīng)過及結果形成系統(tǒng)認知,并對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形成深刻理解,進而對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形象特征產(chǎn)生更深程度的理解。通過上述一系列學習項目的安排,使學生在循序漸進中完成課文內(nèi)容的解讀,并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有效鍛煉和提升。
(三)借助語文情境設定學習項目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內(nèi)容為學生設計相關聯(lián)的情境活動,并要求學生在參與情境活動的過程中完成特定的學習項目。該教學方法的恰當運用可以為小學生帶來樂趣,進而吸引小學生更加積極主動投入學習之中。該策略運用的關鍵在于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與語文課程內(nèi)容密切相關。比如,在《獵人海力布》一課中,教師在課文解讀的基礎上為學生安排對文中的故事進行情境演繹的學習項目。為了高質(zhì)量完成該學習項目,教師要求學生在認真聽講的基礎上反復閱讀課文,梳理課文中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剖析主人公的形象特征,結合自己的閱讀學習感悟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深情演繹。在情境演繹過程中,教師還要求學生全面呈現(xiàn)故事的前因后果,結合人物特征合理調(diào)整自己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通過自己的神情演繹力爭凸顯主人公的熱心助人、舍己救人品質(zhì)并打動周圍的同學。語文教師通過上述學習項目的合理安排,使學生在參與情境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吸引其主動參與其中。隨著項目活動的完成,學生對本課主人公的形象特征產(chǎn)生更為清晰的認知,使其對本課的思想情感產(chǎn)生更為深刻的理解。
(四)合理安排課外學習項目
小學高段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內(nèi)教學的基礎上為學生安排課外學習項目,使學生在參與此類學習項目的過程中得到鍛煉,進而促進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對此,小學高段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課外閱讀學習項目,促使學生在參與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持續(xù)提升其閱讀能力。為了確保該學習項目的有效性,語文教師應當向學生傳授一些比較實用的課外閱讀方法,其中,如果課外書籍中包含了大量的插圖則可以采用圖文結合的閱讀方法,此類書籍至少要閱讀兩遍,第一遍以文字閱讀為主,在仔細閱讀文字的基礎上要尋找插圖中相對應的地方;第二遍則是以讀圖為先,結合書中的插圖,回顧并再次閱讀書中的相關內(nèi)容。對于故事類書籍的閱讀,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首先要通過閱讀了解書中的故事內(nèi)容。其次,要在閱讀過程中分析和品味作者的故事敘述方法,在整本書閱讀結束后,可以試著用自己的話來復述書中的故事內(nèi)容。在階段性課外閱讀學習活動結束后,教師要安排學生開展學習交流和總結,要求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收獲,或向大家介紹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本課外書籍,分享該書籍對自己的思想認知、學習、生活所帶來的積極影響,還可以向大家分享自己認為的高效閱讀方法。圍繞同一部書籍,學生間還可以談論自己的閱讀感受,共同分析自己在閱讀中所遇到的困惑。通過該活動的開展,學生可以相互學習和借鑒,進而為其課外閱讀學習提供一定的輔助。
三、總結
小學高段語文項目式學習活動的合理開展有著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教師要為學生組織多元化項目式學習活動。在語文教師的正確指引下,小學生能在項目式學習中得到實質(zhì)性收獲,為其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李江.當語文遇上項目式教學—基于項目式教學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與思考[J].天津教育,2021(26).
[2]張莉.項目式學習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運用策略的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0(08).
[3]趙彩亮.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語文閱讀“六步教學模式”設計與實踐[J].教師教育論壇,2022(08).
[4]馬瑞,吳雯,李丹.基于項目式學習的小學信息科技元宇宙教學初探—以“我的校園我來建”教學為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