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季,瓜果是防暑降溫的必備之物。然而天氣炎熱,瓜果的溫度也不低,如果這時把瓜果放在冷水中浸泡一段時間,不僅能降溫,還能增添其口感。古人早就深得其法,深暗其趣。
東漢“建安七子”之一的劉楨寫過一篇《瓜賦》,描寫了他與曹植等人一起吃瓜的情景:“乃命圃師,貢其最良。投諸清流,一浮一藏。析以金刀,四剖三離。承之以雕盤,羃之以纖絺,甘逾蜜房,冷亞冰圭?!蔽闹刑岬狡詭熣獊砩系裙瞎?,不是即刻食用,而是借助清涼的溪水給瓜果降溫。
真正讓“浮瓜沉李”成為一種文化符號的是三國時期的曹丕。他給將要就任朝歌令的吳質(zhì)寫了一封信,即《與朝歌令吳質(zhì)書》,其中寫道:“馳騖北場,旅食南館,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边@就是“浮瓜沉李”一詞的由來。這句話描述了在炎炎夏日,人們將甘甜的瓜果放入清涼的泉水中以降溫的場景。
后來,“浮瓜沉李”一詞常被古人用來形容消夏的樂趣,不斷出現(xiàn)在詩詞文曲中。北宋文學(xué)家在《訴衷情近·小園過午》中寫道:“還是去年,浮瓜沉李,追涼故繞池邊竹?!蹦纤卧~人在《南歌子·新開池戲作》中寫道:“散發(fā)披襟處,浮瓜沉李杯?!痹⑶覐埧删迷凇顿u花聲·夏》中寫道:“澄澄碧照添波浪,青杏園林煮酒香,浮瓜沉李雪冰涼?!泵鞒娙送醐I在《思鄉(xiāng)》中寫道:“黃雞綠酒林泉下,沉李浮瓜風(fēng)月前?!睆倪@些描述中可以看出,“浮瓜沉李”不僅具備實用功能,更是古代文人的一件雅事。
泉水清冽,用以“浮瓜沉李”當(dāng)然最好,但泉水不易得,民間常用的是井水。元朝詞人歐陽玄的《漁家傲》中寫道:“六月都城偏晝永,輾鱸聲動浮瓜井?!边@里的“浮瓜井”,就是指把瓜放到井里浮著,吃時再用輾鱸絞上來。
西瓜傳入我國后,逐漸成為普通家庭夏天常備的防暑解渴之物,人們在食用前也常用“浮瓜”的方式為之降溫。當(dāng)代散文家汪曾祺在《夏天》一文中,曾寫到如何冰鎮(zhèn)西瓜:“西瓜以繩絡(luò)懸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嗪有聲,涼氣四溢,連眼晴都是涼的?!?⊕
(摘自《團結(jié)報》2025年5月10日,郭旺啟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