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是語言的源泉,人們通過語言來表達思維,其發(fā)展與語言學習密不可分。學生的思維表現(xiàn)為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思考、邏輯判斷、回答預設問題等?!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英語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等核心素養(yǎng),逐步發(fā)展學生的邏輯、辯證和創(chuàng)新思維,不斷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等。人教版PEP小學英語教材話題豐富,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深入挖掘文本,通過創(chuàng)設語境、設疑預測、驗證猜想等策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和交流興趣,通過觀察、聯(lián)想、推理與判斷等激活學生思維,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閱讀前,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預測故事走向拓展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一)情境導入,激活靈敏性思維
導入新課時,老師可以通過歌曲、TPR、小游戲等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激活舊知,盡快進人新課程的學習狀態(tài)。接著設計問題,輕松導入話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閱讀興趣。
PEP六年級下冊Unit2Lastweekend中的Readandwrite板塊,主要知識點是用過去時態(tài)表述周末發(fā)生過的事。教師可在閱讀前,通過歌曲Wheredid yougo onyourholiday?來喚醒學生儲備的舊知,引導學生回憶生活場景。接著設計系列問題: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holiday? How doyou think of your last holiday? What did you dothere?接著創(chuàng)設教師住酒店的情境,讓學生猜一猜老師做了什么。請學生仿照提出類似問題,與教師對話交流。接下來在 wu Binbin一家人住酒店和對酒店做出評價的文本教學中,設計類似問題,激起學生的表達欲,鍛煉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
(二)預測故事主題或內容,發(fā)散拓展學生思維
教師提供繪本封面或部分插圖,作為故事部分線索。學生據(jù)此預測故事主題或內容,重新組織當前信息和記憶系統(tǒng)中存儲的信息,推測和構思故事的發(fā)展。教師要注意鼓勵學生圍繞預設話題,仿照相關例句,結合生活實際組織語言表達。
在經(jīng)典繪本PetetheCat:ILoveMyWhite Shoes閱讀教學中,讀前讓學生觀察圖片并用“Pete iswearingwhite shoes.What is Pete doing? He is playingtheguitar.\"進行引導,接著引申出問題:Is heveryhappy?Whyishesohappy?學生觀察圖 片后就可以推測出“Becausehe likes singing/loves his white shoes. So the title of the story is...\"
又如在Unit3StoryTime一課中,Zoom去了太空旅行,并在返回地球時遇到Zip,Zip對Zoom的太空旅行充滿了好奇。請同學們猜一猜:Zip會有哪些想問的呢?學會運用不同疑問詞引導提問,如How引導的如何類問題:“Howwasyourlastholiday? /did you get there? /long did you stay?\"What引導的什么類問題:“Whatdid youdo/see?”以及其他疑問詞引導的問題:“Wheredidyougo? /Who did you go with? /When did you gothere?\"教師可以將引導學生預測的線索問題,以疑問詞進行展現(xiàn),板書思維導圖(如圖1)。學生圍繞Zoom'sHoliday這一話題,根據(jù)提示進行思考和預測,為后續(xù)深入閱讀故事做好鋪墊,有效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二、閱讀中,注重問題驅動促進深度思維,培養(yǎng)概括能力和想象力
(一)堅持問題驅動,促進深度思維
1.設計開放性問題,擴展思維的廣度
思維過程常常是從思考問題開始,而閱讀是閱讀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學生在任務問題的驅動下,聯(lián)動多種感官思維,開展文本的整體解析,梳理文本結構圖式,構建篇章脈絡,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深度挖掘文本以外的內涵。
在PEP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2Lastweekend中的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設計如何、怎樣、為什么等一系列由淺入深的問題,如“Howdid wu Binbin's family feel? What did Wu Binbin do?What's wrong with Wu Binbin/hismum/hisdad?”,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進行分析推理,找到旅館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推理能力。學生充分利用閱讀技巧完成配圖連線,在一般淺層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思維,不限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還涉及對知識的應用與創(chuàng)造。
在繪本FishisFish閱讀環(huán)節(jié),針對信息繁雜的文本,教師設計問題“What things had the frogseen?Whatisthe...like?\"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預測故事發(fā)展;也可要求學生針對開放性的問題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拓展思維廣度和深度。
T:The frog had seen many things. Let's
guess! What things had the frog seen? Ss:Birds/cows/people. T:Look! What are the birds/cows/people
like? Has the fish seen the birds/cows/people?
Why he couldn't sleep?
教師可以適時利用流程圖、箭頭圖等圖示引導學生構建語篇結構,化繁為簡。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想象、推理、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逐漸形成條理化的思維習慣,進而深度理解文本。教師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地回答,各抒己見,在思考過程中提升思辨性思維。
2.設置追問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深度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根據(jù)故事的發(fā)展趨勢,多問幾個為什么,提高學生的思維深度;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談見解,鼓勵其表達真實想法,提高思維廣度;引導學生充分表達,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拓展思維高度。
在六年級下冊Unit3 Story Time一課中,Zip問的每個問題都有深意。如針對Zip問Zoom有沒有拍照片,追間“Whydid Zipask‘Did you/Zoomtakeanypictures?'\",那么Zoom是否拍了照片呢?追問“Did Zip see the pictures?\"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討論“Whydidn't sheseethepic-tures?/Whycouldn't he find thepictures?\",從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線索,閱讀整篇故事,從中尋找支撐信息,得出結論。有的學生認為Zoom拍了,因為Zoom肯定地回答了“Yes,Idid.\";也有學生認為Zoom沒拍,因為story在夢境中,非客觀真實。雙方各執(zhí)已見,充分表達。教師都給予充分肯定。追問的目的不是簡單尋求標準答案,而是借助這些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既忠實于原文,又著眼于文本整體,從不同角度辯證地分析,得出開放式答案。
3.設計自主提問,提高思維敏捷度
思維催生問題,思考問題促進深度思維。學生天性好問,在語篇環(huán)境下,教師提供一個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周末話題,引導其深人思考,鼓勵其大膽提問,相互問答,對不符合圖片提示的答案進行質疑、探討,在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仔細觀察、快速反應、周密思考。
如在五年級上冊Unit7的StoryTime板塊 中,教師可展示反映周末情境的多張圖片,設計主題 式提問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圍繞話題相互提問,可以是一般 疑問句“Do you like your weekends? /have a lot of homework to do? /play with your friends at weekends?”,也可以是特殊疑問句“Whatdoyouoften do at weekends? /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二)整體感知語境,深度挖掘語篇潛在信息
在閱讀教學中,如僅限于文本本身的內容,將限制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深度理解,束縛學生的想象力。教師可讓學生先整體閱讀文本,了解語篇結構,理解段落、整體大意,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總結提煉主旨。留白之處往往隱含一些信息,對此要鼓勵學生敏銳捕捉,深入挖掘,激發(fā)想象力,鍛煉學生整體理解、歸納、概括的能力。
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Zoom在月球上旅行部分內容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兩幅圖片和文本:第一段展示Zoom到達月球,看到嫦娥和玉兔;第二段展示Zoom返回地球。中間缺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組織學生分析思考Zoom認為其旅行非常有趣的原因,并提出問題:“What else did Zoom do on the moon?\"學生發(fā)揮想象回答,如“Zoom played with therabbit,climbed the tree,and talked with Chang'e\"等。教師進一步創(chuàng)設情境開展師生對話,詢問:“Now imagine I'm Chang'e. What would you say?\"學生熟悉課本后,進行角色扮演,分演Chang'e和Zoom等,發(fā)揮想象開展對話。
Zoom:Hi,Chang'e.Both Houyi and I really miss you.
Chang'e:I'm very glad to hear that. I miss you guys a lot as well.
Zoom:Do you have a good time on the moon?
Chang'e:Every day,I watch you all on the Earth from the moon. If you feel happy,I will be happy,too.
Zoom:Then how did you reach the moon?
Chang'e:Oh,it's a sorrowful story. This video will tell you all about this story.
(播放嫦娥奔月的英文短片。)
三、閱讀后,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提升和創(chuàng)編,培養(yǎng)批判性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
(一)拓展提升,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學生基于對文本的理解,結合自己的認知,對文本進行剖析以及評價等。教師可以通過復述、續(xù)編、小組拓展活動等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培養(yǎng)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在此環(huán)節(jié),可引導學生對文中角色進行評價,如 PetetheCat:ILoveMyWhiteShoes閱讀教學中, 教師可設計“Do you likePete?What'she like?\"等 問題,學生一般回答\"He's cute/kind/happy/funny/ sunny...Heloveshislife.\",從多角度對角色進行評 價。此時教師順勢引導,進行勵志教育:“Please remember,no matter what you step in,don't cry! Because it's all good! Life is good! Please enjoy your life.\"
(二)讀后創(chuàng)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思維
創(chuàng)編故事是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強效手段。教師在完成課程教學后,可以組織學生結合所學文本范例,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編故事,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性思維。
在學習“Zoom在夢中進行不同尋常的旅行\(zhòng)"這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先組織學生整體閱讀文本和插圖,提問:“Whydid Zoomhavesuchadream?\"學生一般可以答出是因為Zoom看了一本關于在月球與嫦娥相見的書。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回憶讀過的書籍,緊扣“夢中不同尋常的旅行\(zhòng)"這個話題,通過合理想象進行故事創(chuàng)編。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設計不同疑問詞引導的問題相互提問,如“Howwasyourholiday? /Where did you go? /How did you gothere?/What did you see there? /What did youdo?...\"同桌之間相互談論即時生成的夢境,想象一場不同尋常的旅行。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全民閱讀時代的到來,教師應該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完成基礎知識的傳授,還要指導學生理解、分析文本,在此基礎上進行推理、聯(lián)想,對問題進行判斷和理性表達,充分融人學生多種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習慣性思維的能力,以達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張?zhí)﹦?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6(4).
[3]彭聘齡.普通心理學(第4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丁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