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西班牙的科學家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人們在跑完馬拉松后,大腦中“髓鞘”的水平有所下降。所謂髓鞘,指的是大腦中的一種包裹在神經突觸外面的結構,主要成分是脂肪。
這項研究證明,在極限狀態(tài)下,大腦中的脂肪很可能也會變成燃料。沒錯,馬拉松,是一項很“燒腦”的運動。
這是不是說明長跑會傷害大腦呢?并不是。
首先,長跑對髓鞘的消耗是可逆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兩個月后,這些馬拉松選手大腦中的髓鞘又恢復到了原本的水平。而且,研究并未發(fā)現(xiàn)髓鞘減少會對認知功能產生影響。
其次,長跑對髓鞘的短暫消耗,其實是個好事。這個過程的本質是,大腦在極限運動時動用了自己的“戰(zhàn)略儲備”,然后又迅速補充回來,這個過程會鍛煉大腦的新陳代謝機制。假如你覺得長跑之后腦子更清醒和敏銳,這一定不是錯覺。
科學研究表明,我們的大腦和身體之間,存在一個相互訓練和強化的關系。
對兒童來說,他們正處在認知功能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假如能利用好運動這個杠桿,對學習有不少幫助。美國人曾經做過一場實驗,學生們在上文化課前做高強度有氧運動,結果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在半學期內平均提升了17%。
對老年群體來說,運動是減緩認知功能衰退的重要抓手,規(guī)律的身體活動能改善認知功能,并且降低患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風險。
而對青壯年來說,運動的作用就更關鍵了。有研究發(fā)現(xiàn),大腦不是隨著你的年齡增長自然老去的,而是有幾個關鍵節(jié)點:大腦衰老在44歲左右有個突然的加速,然后在67歲左右速度最快。假如能在40歲到59歲時充分干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抗大腦的衰老。而運動,就是最重要的干預手段之一。
具體怎么做呢?對中年人來說,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對抗日益下降的體能上。你的體能越好,大腦的功能就越好。你可以嘗試在早晨或者下班后跑步,還可以每天回家時爬個十幾層樓。什么樣的強度更好呢?其實,你不需要思考配速、重量,只按照自己的心率來控制運動節(jié)奏就好。
有一個通用的公式,用220減去你的年齡,理論上就能得出你能承受的最大心率。假如你今年45歲,那么你能承受的最大心率就是每分鐘175次,再高就會有風險??茖W家最推薦的是中等強度運動,也就是快走或慢跑,你的心率會落在最大心率的65%到75%之間。這時,你身體和大腦內的所有細胞將處于不斷的損傷和修復中,你的體能會快速提升,大腦功能也會修復。
最后,什么樣的時長更好?綜合來看,最有效的鍛煉方法是每天30到45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訓練,包括但不限于快走和慢跑。但假如每周鍛煉超過10小時,運動對抗衰老的好影響就有限了。
換句話說,鍛煉是一個高回報但低上限的項目,高回報是說你只要稍微練練,就有很好的效果,低上限則是說鍛煉到一定程度之后,會出現(xiàn)強烈的邊際效益遞減。因此,咱們普通人,只要在這個合理的區(qū)間里,認真對待每次運動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