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記事起,老家的院子里就有一棵棗樹,每年都要結(jié)很多核桃大的棗,酥脆酸甜,清爽可口,但令我記憶深刻的是那瓶棗花蜜……
聽父親說,院子里的這棵棗樹有五六十年了,還是爺爺年輕時種下的,除了能給院里遮陰,還能讓孩子們秋天有棗吃。棗樹和我父親差不多大,每年五六月份如期開花。棗花的花蕾像小米粒,開出的花不大,香味也遠沒有牡丹、月季的花那樣濃,它在綠葉間,一簇簇、一串串,像熬“開花兒”了的小米粥,閃爍著黃色的微光,一點兒也不好看,就算是我家的棗樹比周圍幾家的都大,開出的花比周圍幾家都多,照樣也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
可就是這樣不起眼的小花,每年花開時節(jié),還會引來無數(shù)的蜜蜂。它們從遠處飛來,看到盛開的棗花,就在棗葉間穿梭,辛勤地采集花蜜。花開有早有晚,持續(xù)一個多月。這些蜜蜂平時難得一見,但在花開時每天不辭辛勞,飛飛停停,不知往返多少次。總之,那些天里,除了刮風(fēng)下雨或夜幕降臨,每天蜜蜂的“嗡嗡”聲不絕于耳。
蜜蜂雖然吵鬧,有時驚擾得我們睡不成午覺,但家里人都從沒有想過要趕跑蜜蜂,甚至連一句埋怨的話都沒有,就是在樹下走,我們也都不抬頭觀望,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父親對我們說:“你們都讀過書,知道蜜蜂傳播花粉的道理,我們得感謝這些小生靈呢,沒有它們的辛苦勞動,我們就吃不到甜棗了。”母親還教我們兒歌:“紅花花,黃花花,張著小嘴笑哈哈,誰來幫我傳花粉,我把花蜜送給他。小蜜蜂,飛過來,對著花兒說了話:我來幫你傳花粉,我把蜜糖送大家?!?/p>
一天傍晚,我們正在灶房里吃晚飯,忽然聽到院里有人喊:“有人在家嗎?”聽起來像外地口音。父親放下碗走出去?!按蟾?,我們是養(yǎng)蜂人,明天就要走了,給你們送來一瓶蜂蜜?!薄安恍胁恍?,怎么能要你們的蜂蜜呢?”父親趕緊說。我們也都出了灶房,看到院子里有一對中年夫婦正和父親說話,他們衣著樸素,臉色黑紅,男的挎著一個竹籃,女的拿著一瓶蜂蜜。母親走過去說:“你們外鄉(xiāng)人出門不容易,再說蜜蜂采蜜是幫了我們的忙,我們還得感謝你們呢,怎么能要你們的蜂蜜?”“周圍有棗樹的幾家都有的,就數(shù)你們家棗樹大,蜂蜜更應(yīng)該給你們送了,”那女的邊往母親手里塞蜂蜜邊說,“這是剛割的棗花蜜,你們這兒的人好、水土好、收的蜜也好,這瓶蜜一定得收下?!蹦赣H說什么都不接,但那女人還是把蜂蜜往窗臺上一放,轉(zhuǎn)身就走了。
父親說:“我前段時間看到村外有個帳篷,周圍還有十幾個蜂箱,想必就是他們了?!薄梆B(yǎng)蜂人哪里有花就去哪里,四處漂泊,也是和蜜蜂一樣辛苦。我們不能白要人家的東西?!蹦赣H說,“以前也有養(yǎng)蜂人,但從沒有給我們送過蜂蜜。要不等會兒你去把我新給你做的襯衣給他們送去吧,我看你和那男的高低胖瘦差不多?!备赣H說:“行,我還有一雙鞋沒怎么穿,他肯定用得上。”
那天,我的湯碗里第一次加了蜂蜜,格外甜,格外香……
(編輯 兔咪/圖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