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弟,1974年生,現(xiàn)任教于,文學創(chuàng)作二級。系中國微型小說學會副會長,廣東省小小說學會常務(wù)副會長。著有《當代文學格局中的小小說》等評論集、詩集多部。曾獲首屆中國微型小說理論獎、第六屆小小說金麻雀獎。
從小說語言的準確、生動、形象、含蓄、新穎和多義等特點上看,微型小說的語言與短篇、中篇和長篇小說的語言沒有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但為了在較短的篇幅內(nèi)表達相對多的內(nèi)容,微型小說在語言上還是有著自己的追求。那么,微型小說的語言追求究竟是什么?作為寫作者,我們該如何去做,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是以少勝多還是以少達多?
不少人在談到微型小說的語言追求時,總喜歡用“以少勝多”來概括它。意思是微型小說文字雖少,但它言簡意賅,可以表達較多的內(nèi)容,甚至勝過多它幾倍文字的短篇、中篇小說。持此種觀點的人,起碼犯了兩個錯誤:一是把優(yōu)秀的微型小說與拙劣的短篇、中篇小說相比。按照此種邏輯,優(yōu)秀的微型小說還勝過拙劣的長篇小說呢。但它們怎可以放在同一個層面上進行比較呢?正確的做法肯定是把優(yōu)秀的微型小說與同樣優(yōu)秀的短篇、中篇小說相比。如此,我們還敢說“以少勝多”嗎?二是看不清現(xiàn)實,或不愿看清現(xiàn)實,盲目自大,總是認為微型小說比短篇、中篇小說更勝一籌,理由是用較少的文字表達了較多的內(nèi)容?;氐絻?yōu)秀的微型小說與同樣優(yōu)秀的短篇、中篇小說上來,我們只能說,它們都是優(yōu)秀的,都有存在的價值和理由。如果非要決一高下,因篇幅、容量所限,微型小說并不占有優(yōu)勢。許行的《立正》在微型小說領(lǐng)域堪稱經(jīng)典之作,它深刻揭示了封建專制對人的毒害之深,但它一定能勝過魯迅的《阿Q正傳》?
由此看來,用“以少勝多”來概括微型小說的語言追求顯然是不太妥當?shù)?。把“勝\"換成“達\"怎樣呢?少不一定勝多,但用較少的文字確實可以表達相對多的內(nèi)容。數(shù)十年來的微型小說創(chuàng)作實踐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如司玉笙的《“書法家”》全文只有187字,但選材精當,角度刁鉆,以點帶面地觸及了中國幾千年來的等級秩序和官僚文化;又如美國作家奧萊爾的《在柏林》全文只有365字,但人物典型,語言有力,于虛實之間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zāi)難?,F(xiàn)在,回到微型小說的語言追求和特點上來,把“勝”換成“達”怎樣呢?以上兩篇作品應(yīng)該給出了最好的回答。因此,微型小說的語言追求和特點可概括為“以少達多”,即用較少的文字表達相對多的內(nèi)容,或者說用較少的文字達到
相對理想的境界
二、如何做到以少達多?
用較少的文字表達相對多的內(nèi)容,這就要求作者在微型小說創(chuàng)作時熟暗一些語言運用的策略,盡可能地讓每一個字都發(fā)揮作用,甚至讓每一個字發(fā)揮大它多倍的作用。核心策略有以下幾條:
(一)惜墨如金:字字頂用
一般來說,微型小說只有1500字左右,最多不超過2500字。用如此少的文字去表達相對多的內(nèi)容,我們必須惜墨如金,做到字字頂用。惜墨如金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用語要準,另一個是用語要簡,即簡化。準,讓作品無毛?。缓?,讓作品意蘊豐。如何理解?每個字、詞和句子都是簡約的,每個字、詞和句子都是頂用的,而不是廢話、空話,這樣的字、詞和句子組合起來不就是“積少成多”嗎?
具體到一篇作品,“簡”體現(xiàn)在環(huán)境描寫、人物描寫、場景描寫和細節(jié)描寫諸方面,當然也體現(xiàn)在開頭、中間和結(jié)尾諸過程
在談歌的《秦瓊賣馬》中,開頭和結(jié)尾都寫到了環(huán)境。開頭是:“民國二十二年立秋這天下午,保定城淹沒在一片知了的鳴叫聲中。\"結(jié)尾是:“門外已經(jīng)是秋風一片。\"這哪里還稱得上環(huán)境描寫,它分明已被敘述所代替,可以說做到了極簡。又如談歌的另外一篇微型小說《橋》。這篇作品的核心沖突是人與環(huán)境,表現(xiàn)人在極端環(huán)境下的選擇和奮爭。按理說,這篇作品應(yīng)該有大量的環(huán)境描寫,展示環(huán)境的惡劣和兇險。但事實上,作者雖多處寫到了環(huán)境的惡劣和兇險,但每次所使用的文字都是不多的,而且每次描寫都隔了幾段的距離。作者做此種簡化的處理,自是不想讓環(huán)境描寫太過臃腫,否則既會因過多同質(zhì)化的信息擠占太多篇幅而讓作品內(nèi)容單薄,同時也會因過于單調(diào)而讓讀者生厭。
《橋》的主人公是一個男性黨支部書記。他有多大年齡呢?作品中說“不久就要退休”。他是胖是瘦呢?作品中說是“清瘦”。他是高是矮呢?作品中沒說。他穿著如何呢?作品也沒說。作者對主人公的高矮、穿著為什么不交代呢?在交代年齡和胖瘦時,為什么如此簡單呢?又為什么簡單到取消了人物外貌描寫,經(jīng)由敘述來交代呢?其實,這些問題不難回答。因為在一部長篇小說中,這些問題可能是重要的,但在一篇微型小說中,它沒有那么重要。微型小說在塑造人物時,更看重的是對人物精神的書寫,人物外貌描寫自然就被簡化了。另外,人物的非重要的經(jīng)歷也要被簡化,甚至不寫。如羅偉章的《獨腿人生》寫了一個獨腿的三輪車夫自尊自強的故事。三輪車夫為何只剩下一條腿呢?這個要不要寫?對此,作者在文中寫道:“我很想打聽一下他的那條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終于沒有問。事實上,這已經(jīng)無關(guān)緊要了。無關(guān)緊要的內(nèi)容,肯定就不要寫了。微型小說可是非常講究惜墨如金的。
司玉笙的《高等教育》中,寫了主人公與一個外商共進晚餐的場景。應(yīng)該說,主人公與外商共進晚餐是整個情節(jié)鏈條上極為重要的一環(huán),對此場景的描寫自然也應(yīng)濃墨重彩??勺髡邊s出其不意地用兩句話就把它打發(fā)掉了。它是這樣寫的:“晚餐很簡單,但很有特色。所有的盤子都凈了,最后只剩下兩個小籠包子。\"這也未免太簡單了??勺屑毾胂耄髡咦鋈绱撕喕怯械览淼?。因為共進晚餐的過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對待食物的態(tài)度,人的教養(yǎng)、品行都從這里流露出來。所以,接下來,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寫了一個細節(jié):“強對服務(wù)小姐說,請把這兩個包子裝進食品袋里,我?guī)ё摺km說這話很自然,他的助手卻緊張起來,不住地看那個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強的手緊緊握著,說,OK,明天我們就簽合同!”比起共進晚餐的過程,這個“打包”的細節(jié)顯然更為關(guān)鍵,它直接促成了合同的簽訂。但即便如此,作者也沒有對它施以濃墨重彩。在“簡化\"的大原則下,描寫到位就好了,沒必要“鋪張浪費”。
莫言的《奇遇》寫“我\"有天晚上走夜路回家,第二天凌晨在村口遇到了鄰居趙三大爺,他給了我一個瑪瑙煙袋嘴,說是抵欠“我”爹五元錢的債??僧敗拔摇被丶野阉媒o爹時,卻得知趙三大爺大前天就死了。這篇微型小說有兩個不同的版本,一個版本是寫到“我\"得知趙三大爺死了就結(jié)束了,另一個版本是在這之后又多了一段話。這段話是這樣的:“這么來說,我在無意中見了鬼,見了鬼還不知道,原來鬼并不如人傳說中那么可怕,他和藹可親,他死不賴賬,鬼并不害人,真正害人的還是人,人比鬼要厲害得多啦?!蹦敲矗瑑蓚€版本中,哪一個更好呢?增加這段話的,顯然是怕讀者讀不懂;不增加這段話的,肯定是覺得讀者讀得懂。增加或刪減,好像都對。但其實則不然。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我”不可能遇到已經(jīng)死掉的趙三大爺,作者之所以這樣去寫,顯然是借“趙三大爺”來說事,意思是“鬼”不賴賬,比有些人強多了。應(yīng)該說,這層意思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也是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的。所以,這段話加上去,是明顯的畫蛇添足。從惜墨如金的角度說,必須把它刪掉
總之,惜墨如金,讓每一個字、詞和句子都發(fā)揮它應(yīng)有的作用,作品就會生出相對多的意蘊
(二)以一當十:一部分文字頂大用
如果說惜墨如金,是通過讓每一個字都發(fā)揮它的作用,從而做到以少達多,那么,以一當十,則是在其基礎(chǔ)上,讓一部分文字發(fā)揮大它多倍的作用,從而做到以少達多。主要有以下方法:
1.運用包孕著多意蘊或多指向的字、詞和句子。
陳毓的《歡樂頌》中的開頭是這樣的:“天賜我一個婆婆,我婆婆賜給我一大串親戚。沿著那條脈摸索去,一個,一個,又一個……我用了幾年時間,總算弄明白彼此間復(fù)雜的稱謂。\"其中的一句“天賜我一個婆婆,我婆婆賜給我一大串親戚”,似乎可以改成:“我有一個婆婆,她很喜歡我,我也很喜歡她。她家的親戚很多,他們很喜歡我,我也很喜歡他們”。應(yīng)該說,這個改動沒有改變原意。但很明顯,它不如原來的句子好,文字啰嗦不說,讀起來還比較直白、單調(diào)。那么,原來的句子好在哪里呢?言簡意賅,包孕著多重意蘊。它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賜”字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百n”在這里有“恩賜\"的意思。既然是“恩賜”,肯定包含了“我”對婆婆的喜歡,同時也包含了婆婆對“我”的喜歡。也就是說,“賜”這個字體現(xiàn)了“我”與婆婆情感的雙向流動,包孕的內(nèi)容自然就多了。
劉國芳的《風鈴》寫了兵與小琪兩個人的愛情故事:兵與小琪相戀,但小琪被逼嫁給了大狗。后來,小琪被大狗遺棄。兵再次向小琪表白,小琪覺得配不上兵,不敢答應(yīng)。小說的結(jié)尾是這樣寫的:“說著,兵又把手中的風鈴晃動起來,抱在小琪手里的孩子,4歲了,會說話,聽見風鈴響,孩子把一只手伸出來,還說:‘媽媽我要。\"那么,小琪最終與兵在一起了嗎?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回到小琪的孩子說的“媽媽我要\"這句話上。小說中多次寫到“風鈴”,“風鈴\"作為情感的指向是非常明確的。小琪的孩子說要風鈴,表面上看是表達孩子對物的需求,其實也包孕著孩子替媽媽做了同意的決定。因此,可以說“媽媽我要\"這四個字重千斤,發(fā)揮了大它幾倍的作用。
2.運用比喻、象征和暗示等修辭手法。
徐光興的《槍口》以李秘書陪楊局長打獵為主線,展示了官場上驚心動魄的圍獵與反圍獵,既對錯綜復(fù)雜的利益輸送進行了批判,同時也對官員的自省給與了肯定。應(yīng)該說,做到了于較短的篇幅里表達了相對多的內(nèi)容。那么,其成功的秘訣是什么?這肯定與選材典型、構(gòu)思巧妙有關(guān),但還有一點不可忽視,那就是運用了比喻等修辭手法,以顯在的槍來比喻暗中的槍,以兔子等獵物來比喻被圍獵的人,從而使得作品不斷擴展它的意蘊空間。
侯德云的《我的大學》也非常值得一提,它以“我”假裝去上大學可實際上是出去打工為敘述中心,反映了一個多年高考無望的學子的復(fù)雜心理。當然,此篇作品最值得稱贊的是它對大學的深刻認知以及它賦予大學的特別內(nèi)涵。而這一切皆來自于從知識大學到社會大學的隱喻。文中是這樣寫的:“我的‘大學時代'終于開始了。\"很顯然,這里的“大學時代\"指的不是知識大學,而是社會大學。使用各種修辭獲得成功的作品還有高海濤的《一串墨點》邵寶健的《永遠的門》等?!兑淮c》以墨點來比喻污點,《永遠的門》以現(xiàn)實的門來比喻心靈之門,它們都做到了于較短的篇幅里表達了相對多的內(nèi)容
3.借助互文等技巧,向相關(guān)作品借力。
所謂“互文\"指的是當下的文本與之前、共時或后世的文本之間存在互相指涉的聯(lián)系。這里特指關(guān)聯(lián)緊密的文本之間的互相指涉,屬于狹義的互文。
鄧洪衛(wèi)的《同學》以丞相曹操與謀士許攸的故事為主線,寫了一個借\"酒\"殺人(許攸)的故事。作品涉及的人物有程昱、許褚、張遼和楊修。很顯然,作者創(chuàng)作這篇微型小說,借了《三國演義》的力,當我們閱讀《同學》時,肯定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聯(lián)想起曹操、許攸、程昱、許褚、張遼和楊修等人的故事,這樣,自然而然就拓寬了這篇作品的意蘊空間。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這篇作品的結(jié)尾特別寫到了楊修。它是這樣寫的:
最后走的是行軍主簿楊修。
楊修拍了拍許攸的棺木,嘆道:“你是最聰明的人,也是最愚蠢的人呀!”
楊修還說:“丞相的話,你怎么當真呢?”
楊修說著,背著手,搖頭晃腦地走了出來。
倘若讀者對楊修的故事,尤其是楊修的死因熟悉的話,相信他們讀到上面這幾段話時,肯定會發(fā)出會心的微笑。因為此時嘲諷許攸的楊修,他后來也是這么死的。相同的悲劇重新上演了一次。不得不說,借助互文,向相關(guān)作品借力,確實讓作品的意蘊變得豐厚了。由于深暗此法,鄧洪衛(wèi)創(chuàng)作了上百篇“三國\"題材微型小說。類似的作品還有賈平凹的《武松殺嫂》馮驥才的《蘇七塊》《認牙》、燕子的《空城新計》等。
(三)不寫之寫:未寫的文字頂大用
不寫之寫,即留白,看似不寫,實則有寫,甚至寫了很多。也就是說,未寫出來的文字也能發(fā)揮大的作用。
不寫之寫,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用省略號或問號等標點符號明確顯示出“不寫”。如濮本林的《那團云霧》寫一個游客因“高價”
買了茶葉,導致他心煩意躁,那種內(nèi)心的不平衡與失落“像嚴嚴實實包裹著天都峰頂?shù)哪菆F云霧一樣,推不走,排不開”,后來得知幾個朋友也“高價”買了茶葉,頓時心清氣爽。作品結(jié)尾是這樣寫的:“再看天都峰,峻峭宏偉,直插云霄。看著,看著,他感到奇怪了:咦,那團云霧呢?…\"本來,他對那團云霧的消失感到奇怪,心存疑惑,這時應(yīng)交代清楚才是。但作者偏不,偏偏在這里用了一個省略號。那么,用了一個省略號,是不是就表示什么都沒寫了呢?顯然不是的。聯(lián)系作品的前后文,再加上我們的生活經(jīng)驗,我們依然能知曉被省略的內(nèi)容,概括地說就是:心無掛礙,煩惱自去。擾心之物,自然也消。這就是不寫之寫,雖不見文字,但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其省略背后的世界。又如王青偉的《!一—?》寫一個司機在深夜狂按喇叭給將軍、作家、一對母女和法院院長所帶來的困擾,結(jié)尾又寫了喇叭聲帶給星星的困擾。當然,作品沒有直接寫星星的困擾,而是用“!——?”和“她眨著眼…”兩句來暗示的。“!”表示憤慨,“?”表示驚奇。省略的內(nèi)容則是這個天空中的精靈不明白人為什么要在深夜狂按喇叭呢。人類怎么了?人世間與她所生活的世界真的有這么大的不同?
不寫之寫的第二種情況是作品未使用省略的標識,但我們依舊能感受到并補充出來。如歐·亨利的《麥琪的禮物》沒寫吉姆為德拉買發(fā)梳的場景,但我們知道他去買了。又如法國作家哈巴特·霍利的《德軍剩下的東西》沒寫女人因何墮落,但我們知道這一定與戰(zhàn)爭有關(guān),要么她在戰(zhàn)爭中失去了親人,要么她慘遭德軍的蹂,從而對生活不再抱有希望。最為值得一提的是馬克·吐溫的《丈夫支出賬單中的一頁》,全文如下:
丈夫支出賬單中的一頁
馬克·吐溫
招聘女打字員的廣告費(支出金額)
提前一星期預(yù)付給女打字員的薪水(支出金額)
購買送給女打字員的花束(支 出金額)
同她共進一頓晚餐(支出金額)
給夫人買衣服(一大筆開支)
給岳母買大衣(一大筆開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員的廣告費(支 出金額)
應(yīng)該說,這一頁賬單除了未寫清楚具體的消費金額,其他都是清晰的??偣灿浟似邆€事項的消費,這七個事項分別是:招聘女打字員,提前預(yù)付給女打字員薪水,給女打字員送花,同女打字員共進晚餐,給夫人買衣服,給岳母買大衣,招聘中年女打字員。從字面上看,事項清楚,記錄具體,算得上一份合格的賬單。但它只是一份賬單嗎?里面的她與夫人是何關(guān)系,為什么第一個事項里沒強調(diào)女打字員的年齡,最后一個事項里卻強調(diào)呢?透過語言的縫隙,我們發(fā)現(xiàn)賬單里是有秘密的,而且還是一個驚天的秘密。原來它記錄的是一個婚外情的故事,老板喜歡上了年輕的女打字員,為討得她的歡心,提前預(yù)付給她薪水,給她送花,還同她共進晚餐。但紙包不住火,這事被夫人發(fā)現(xiàn)了。為了滅火,老板花了一大筆錢給夫人買衣服,又花了一大筆錢給岳母買大衣。最后還辭退了年輕的女打字員,招聘了一個中年女打字員。當然,它記錄的也可能是一個灰姑娘的故事。老板喜歡上了年輕的女打字員,為討得她的歡心,提前預(yù)付給她薪水,給她送花,還同她共進晚餐。有情人終成眷屬,兩人邁入了婚姻的殿堂。為表忠心,老板花了一大筆錢給夫人買衣服,又花了一大筆錢給岳母買大衣。最后,因為年輕的女打字員已變成了夫人,老板只好重新招聘女打字員,但這次夫人有要求,只能招聘中年女打字員。當然,這頁賬單記錄的還可能是別的故事。看似不寫,實則有寫,甚至寫了很多?!墩煞蛑С鲑~單中的一頁》就是如此。
總之,惜墨如金,讓字字頂用;以一當十,讓一部分文字頂大用;不寫之寫,讓未寫出的文字頂大用,這三種方法,定能讓微型小說在較短的篇幅內(nèi)表達相對多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