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公園里,看見一位老人騎著自行車,從我面前飛馳而過,頓時想起父親騎車的許多事來。
在我的記憶中,父親是最愛騎車的,從年輕到年老,他是騎著自行車一路走過來的。
父親的車齡很長,據(jù)他說,自20世紀(jì)50年代初參加工作不久,他就學(xué)會騎車了。因為那時候常年在鄉(xiāng)下奔走,很多路程要靠步行或騎自行車。
三年困難時期,我家兄弟姐妹多,而父親一個月的工資,只能買一只母雞。為了養(yǎng)家糊口,父親只得辭職回到農(nóng)村。
記得我5歲時,第一次跟父親進城。父親要去一個叫高橋的鄉(xiāng)鎮(zhèn)辦事,便把我?guī)У娇h城工作的一個堂姑父處。父親借了堂姑父單位的自行車,對我交代一番,便跨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目送著父親騎車遠(yuǎn)去的背影,我覺得父親騎車的姿態(tài),真是瀟灑,讓我羨慕得不行。
我的家鄉(xiāng)以前不通公路,是沒有自行車的。大約到了20世紀(jì)70代初,修通了公路,于是才有了自行車在鄉(xiāng)間穿梭。我家擁有自行車已是70年代末。那時候,做木匠的哥哥被招聘到縣城的機械廠,當(dāng)木模工人。機械廠離我家有上十里路,那時是沒有公交車的,于是家里想方設(shè)法,要給哥哥買一輛自行車。
當(dāng)時買自行車是有講究的。自行車屬于“三轉(zhuǎn)一響”,在當(dāng)時絕對是奢侈品。所謂“三轉(zhuǎn)”,是指自行車、手表、縫紉機,它們是能夠轉(zhuǎn)動的?!耙豁慭"是指收音機,可以收聽廣播,放出聲音。它們都屬于高檔家用品,一般是城市男女青年談婚論嫁時,女方提出要對方置辦這些的條件,男方盡量去滿足,普通人家是不敢想象的。
自行車品牌的選擇也很講究。當(dāng)時我們湖南有句流行的順口溜是“一永久,二鳳凰,三紅旗,四湘江”。這是幾種質(zhì)量最好的自行車,經(jīng)久耐用,口碑極好,但買這幾種自行車要憑票。剛好我家一個親戚當(dāng)時是縣供銷社的領(lǐng)導(dǎo),聽說我家要買自行車后,很高興,就預(yù)定了一輛“永久”。兩個月后,哥哥便騎上了自行車。
很快,農(nóng)村實行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zé)任制了。我們那里位于城郊,老百姓勤勞,容易發(fā)家致富,家家戶戶的經(jīng)濟條件慢慢好起來。于是父親也買上了自行車。我記得,也是一輛“永久”。從那以后,父親外出,都騎自行車。因為父親身材高大,騎上自行車,真的是很精神的。
我參加高考時,關(guān)鍵時候,父親騎著自行車來看我。
考點離我家約五里路,那時我才參加完第一場語文考試。因為精神壓力大,頭天晚上我睡不好,考試沒有發(fā)揮好,情緒不高。
中午時分,父親來看我了,從他的自行車后面籃子里取出一些備好的飯菜,帶給我吃。順便問起考試情況,我只得如實相告。父親輕輕地嘆息一聲,然后鼓勵我說:“沒關(guān)系,不要有思想包袱,爭取把后面幾門功課考好就行。”說完,騎著他的“永久”又走了。
因為有了父親的鼓勵,后面幾門考下來我發(fā)揮還算正常。高考發(fā)榜時,我的成績超過了重點本科錄取線,最后我被湖南師范大學(xué)錄取。
大學(xué)畢業(yè)后,我被分到外地工作,每年只能利用探親假回家探望父母。
每次兒女們回去,父親很高興,騎著車跑上跑下,去買我們喜歡吃的東西。那車騎得飛快,像他的心情一樣歡快。
有一天,我接到父親的電話,他不無遺憾地告訴我,他的“永久”自行車停在街上被偷了,想買一輛新的。我說,需要買什么牌子的,我寄錢來買。父親說,騎習(xí)慣了,還是喜歡“永久”。于是我給他寄錢,又買了一輛新的“永久”。想來,那已是1990年代初的事了。
年紀(jì)大了,父親喜歡上街,每次都是“永久”相伴。有時他到我的幾個姐姐家去,也是騎車。我曾勸說他,要他坐公交車,安全一些。他卻說:“坐公交哪有我騎車方便?還是我的‘永久’好。”
父親對車也十分愛惜,經(jīng)常擦洗。有時候,車子出毛病了,他都是自己買來零件,自己修理。時間長了,他儼然成了修車師傅,鄰居家的車壞了,也找他修理。
有一次,父親在親戚家喝酒,晚上回家時騎車,不小心摔了一跤。雖然沒有受什么傷,但把我們兒女們嚇慌了。于是,我們都勸他不要騎車了,改坐公交車。當(dāng)時,父親已經(jīng)70多歲了。
同父親差不多年紀(jì)的老人,都辦了老年證,坐公交車是不要錢的。在他們的勸說下,父親也辦了老年證,坐過幾次公交。然后,再不肯坐了,又騎上自行車。如此,直到80歲。
沒想到,80歲的老父親,竟然趕時髦,要我給他買電動車。
那是2013年冬天,父親八十大壽。為了給老人家祝壽,我問他希望買什么禮物。不想父親提出,要我為他買一輛電動車。我一聽,嚇了一跳。這么大年紀(jì)還騎電動車,真是天方夜譚,叫兒女如何放心?我給他解釋:“并不是我舍不得錢,不給買,而是您年紀(jì)大了,反應(yīng)遲鈍,電動車是機械東西,不容易把握,實在容易出事,還不如騎自行車?!毙值芙忝脗円惨恢孪鄤?,父親才作罷。
其后,父親仍騎著他的“永久”,四處跑。
大約2015年,父親騎著自行車上街,下坡時騎得飛快,被我的朋友看到了,趕緊給我打電話,要我提醒父親,騎車最好慢一點。
我晚上打電話,要他以后騎車慢一點,注意安全。父親說:“沒有關(guān)系的,我有把握的。”我還是勸他:“別自我感覺太好,畢竟80多歲了,最好以后別騎車了?!备赣H口頭上答應(yīng)著,還是照騎不誤。直到一次酒后又摔了一跤,我們才堅決不讓他騎車了。這時,父親已經(jīng)82歲了。
雖然不騎自行車了,但父親舍不得把這輛跟隨他20多年的車處理掉,一直放在家里,精心保管著。閑來無事時,他把車擦得鋰亮,爬上去騎一陣空轉(zhuǎn)的,踏板踩得飛轉(zhuǎn),鈴鐺搖得“叮鈴鈴”響,像孩子騎上戰(zhàn)馬一樣。
我們勸他,把車賣掉或者送人算了。父親說:“這車伴我多年,是我的‘寶馬’,也賣不了什么錢,放在家里,并不礙事,看著也舒服。”
沒想到,不騎車了,父親反而老得更快了。過了兩年,父親垂垂老矣,已經(jīng)不能騎車了,走路也走不很遠(yuǎn),老是向我念叨,“腿腳無力,走一程就要歇口氣”。
2018年冬天,父親故去,享年85歲。
在清理父親的遺物時,哥哥把那輛“永久”推出來,說要送給村里一個尚能騎車的老人。
望著那輛父親的寶貝,我像送走父親一樣,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編輯/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