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是歐洲內陸發(fā)達國家,面積僅4.1萬平方公里,人口約860萬人。近年來,瑞士采取“預防為主、修復優(yōu)先、科技賦能”的治理理念,將可能被判處3個月以下監(jiān)禁的犯罪,具有發(fā)生頻率高、社會危害小、可預防性強等特點的行為視為輕微罪。據統(tǒng)計,2022年每10萬人輕微罪案發(fā)數降至820起,主要包括違反交通法規(guī)、盜竊以及其他一些輕微的普通刑事犯罪。其中,違反交通法規(guī)的犯罪占比近 50% ,盜竊犯罪占比達 21% 左右。輕微犯罪率已連續(xù)10年下降,這種治理成效源于其獨特的法律架構,實現了高效的治理效果。
一、瑞士輕微罪治理理念
(一)恢復性司法理念
恢復性司法理念在瑞士輕微犯罪治理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其核心在于通過和解、修復受損社會關系以及預防潛在犯罪等方式來實現犯罪的有效治理。瑞士法院通常會要求輕微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屬與被害人進行和解,通過協(xié)商達成和解協(xié)議,內容包括賠償損失、道兼、社區(qū)服務等。2022年適用案件中,被害人同意率達 94% 和解案件再犯率僅 6.1% ,較普通案件低15.3個百分點。在司法實踐中,瑞士對輕微犯罪的處理通常采用簡易程序。法律賦權警察可以直接對犯輕微罪的人處以300法郎以下的罰金處罰,對于行為人無異議的可以采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由預審法官獨任審理且作出判決并郵寄判決書。這不僅有助于修復受損的社會關系,還能減輕司法系統(tǒng)的負擔。
(二)預防性治理措施
瑞士在輕微犯罪治理中注重對犯罪行為的早期干預,對于具有犯罪傾向的人員,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如心理輔導、職業(yè)培訓等,以防正其進一步走向犯罪道路。法院在判決時也會考慮犯罪人的悔罪表現、犯罪動機等因素,并可能要求其接受心理輔導、社區(qū)服務等措施。這些措施旨在幫助犯罪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對社會和個人的危害,并引導其重新融入社會。
(三)多方參與和綜合治理
瑞士強調多方參與的綜合治理理念,認為犯罪治理不僅僅是司法機關的責任,通常會聯合政府、社會組織、社區(qū)等相關職能部門和社會組織共同制定輕微犯罪治理的方案和措施。這種多方參與綜合治理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治理效果,還可以增強各方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
二、瑞士輕微罪治理的創(chuàng)新措施
瑞士檢察機關積極探索數字化監(jiān)管、賠償金提存和社會化幫教等創(chuàng)新措施。數字化監(jiān)管通過建立非羈押人員智能管控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時監(jiān)控非羈押人員的行為軌跡,分析數據并預測行為趨勢,從而提高監(jiān)管效率,降低再犯風險。賠償金提存機制則通過第三方支付賠償保證金的方式,解決雙方當事人因賠償問題產生的糾紛,保障被害人合法權益的同時,減輕犯罪嫌疑人的經濟負擔。社會化幫教機制則通過聯合職能部門和社會組織,對非羈押人員、被不起訴人員進行幫扶教育,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并預防再次犯罪。
數字化監(jiān)管。面對日益增長的輕微犯罪案件,瑞士積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建立了非羈押人員智能管控平臺。這一舉措不僅顯著提高了監(jiān)管效率,還有效降低了再犯風險。通過實時監(jiān)控和數據分析,平臺能夠對非羈押人員的活動進行精準掌握,并及時發(fā)現潛在的風險和違規(guī)行為。
非羈押人員智能管控平臺具備多種功能。首先,它能夠實時監(jiān)控非羈押人員的行為軌跡。通過佩戴的電子監(jiān)控裝置,平臺可以記錄人員的位置信息、行動軌跡等數據,從而確保其不會逃避監(jiān)管或再次犯罪。其次,平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通過算法識別異常行為模式,平臺能夠自動發(fā)出預警信號,提醒監(jiān)管人員及時采取措施。此外,平臺還具備數據分析功能。通過對歷史數據的挖掘和分析,平臺可以預測非羈押人員未來可能的行為趨勢,為制定更加科學的監(jiān)管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賠償金提存。在輕微犯罪案件中,雙方當事人往往因賠償問題產生糾紛,進而影響案件的順利處理。為解決這一問題,瑞士積極探索賠償金提存機制。在輕微犯罪案件雙方當事人無法就賠償事宜達成一致時,對于社會危險性較低、主觀惡性較小的犯罪嫌疑人,可以自愿向第三方支付賠償保證金。這一機制確保了被害人能夠得到合理的賠償,同時也避免了犯罪嫌疑人因輕罪而受到重罰。
賠償金提存機制的實施流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首先,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提出賠償請求,并說明賠償金額和理由;其次,法院根據案件事實和雙方意愿,確定賠償金額和支付方式;最后,犯罪嫌疑人自愿選擇向第三方支付賠償保證金,并將保證金提存至指定賬戶。整個過程中,法院、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三方共同參與并確認賠償金額和支付方式,確保了賠償過程的公正性和透明性。
賠償金提存機制的優(yōu)點在于:一是保障了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得到及時有效的賠償;二是減輕了犯罪嫌疑人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三是提高了案件處理效率和公正性;四是增強了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和法治意識;五是促進了司法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社會化幫教機制。除數字化監(jiān)管和賠償金提存外,瑞士在輕微犯罪治理中還高度重視社會化幫教機制的運用。這一機制旨在通過聯合職能部門和社會組織,對非羈押人員、被不起訴人員進行幫扶教育,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并預防再次犯罪。
社會化幫教機制的實施涉及多個部門和組織的協(xié)作。檢察機關在其中發(fā)揮著核心作用,負責協(xié)調各方資源并制訂幫教計劃。同時,警察機關、司法機關、社會組織和社區(qū)等也積極參與其中,共同為幫教對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幫教計劃根據幫教對象的犯罪性質、個人情況和社會需求等因素進行個性化設計,確保了幫教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社會化幫教機制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思想教育,通過開展法律講座、心理輔導等活動,幫助幫教對象增強法律意識和自我認知能力;二是職業(yè)培訓,提供職業(yè)技能培訓和就業(yè)指導服務,幫助幫教對象掌握一技之長并順利融人社會;三是社會服務,鼓勵幫教對象參與社區(qū)活動和志愿服務等公益項目,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團隊協(xié)作精神;四是跟蹤評估,對幫教對象的表現和進展進行定期評估和幫教計劃調整以確保幫教效果的最大化。
【作者簡介】張承先,男,江西余干人,南昌鐵路公安局教育訓練中心副主任,美國佐治亞大學訪問學者,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江西警察學院公共安全中心特約研究員,江西省刑法學會理事,江西省證據法學會常務理事,2016年被評為“最受歡迎的中央國家機關法治人物”,研究方向:刑事法律、行政法律、公安管理、公安教育。
曾修慶,男,江西南昌人,南昌鐵路公安局教育訓練中心訓練大隊副大隊長,研究方向:國際法、公安管理。
黃龍?zhí)m,女,江西南昌人,南昌鐵路公安局教育訓練中心一級警長,研究方向:刑法、行政法。
(責任編輯:古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