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要求教師“提供多層面、多角度的閱讀、表達和交流的機會,促進師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多元互動”。注重互動是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它強調教學不應是教師的單向講授過程,而應是主體多向交往的過程。語文課程富于人文性、審美性和情感性,教師需通過互動教學促進學生自主參與,讓學生在交流中深化對文本的理解。本文結合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將相和》的教學實踐,探討小學語文課堂中的互動藝術。
一、多維挖掘文本,開展師生問答互動
高質量的語文課堂應在師生共讀中展開,通過互動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問答是師生互動的基本形式,教師可借助“問題鏈”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促進其自主建構知識體系。在教學《將相和》時,教師可從多維度解讀文本,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鏈”,通過師生問答的循環(huán)互動,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
《將相和》是一篇歷史故事,情節(jié)是其核心要素,因此師生互動應從情節(jié)入手。
學生瀏覽課文后,教師可引導他們將全文梳理為三個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隨后,教師通過問答互動,幫助學生梳理前兩個故事的情節(jié)。在問題設計上,教師可聚焦兩個關鍵點,以增強問題的引導性。一是圍繞情節(jié)結構提問,如在“完璧歸趙”部分可問:“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經(jīng)過如何?結果怎樣?”二是在情節(jié)轉折處設問,如“當葡相如提出舉行典禮時,其真實意圖是什么?”此類問題多采用集體回答的方式,以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在敘事文本中,人物行為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關鍵因素,而人物性格則承載了特定的情感內涵。人物分析是文本解讀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也是師生互動問答教學法中的關鍵維度。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通過問答互動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剖析葡相如這一人物形象。教師提出針對性問題:“葡相如為何迫使秦王擊缶?”“藺相如先是不惜以死相爭來保護和氏璧,然后以舉辦典禮為由拖延時間,最終通過手下人將和氏璧完好無損地歸還趙國,這一系列行為展現(xiàn)了他怎樣的性格特質?”在與人物相關的問答互動中,教師選取多名學生參與討論,以促進學生對人物的意圖、動機、性格特征及價值觀念的深刻理解
《將相和》根據(jù)《史記》內容改寫,文風凝練生動,具有畫面感。在教學中,語言也是師生問答互動的重要基點。語言建構與運用是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部分,所以教師需將其滲透到各篇目的教學中。在《將相和》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提問創(chuàng)設任務:“請閱讀第8自然段,找出表現(xiàn)葡相如機智勇敢的動詞。”學生作答后,教師讓學生將“捧”“退”“靠”“舉”“撞”等動詞在課本中標出,增加學生的詞語積累,這種師生問答形式,通過語言實踐,全方位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以教法導學法,在同伴互動中閱讀
教學本身是對學習方法的示范。教師以問題驅動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文本,這種方法對學生也有借鑒意義。對于第三個小故事“負荊請罪”,教師并未直接采用師生互動方式,而是讓學生借鑒前兩個故事的學習方式,自主閱讀和分析。教師提供學法指導,讓學生通過做筆記來梳理思路。學生先開展分組合作,共讀故事,與組員交流,并列出問題清單。在列問題時,學生可借鑒教師提供的情節(jié)、人物、語言三個維度。隨后,教師將提問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提出問題,并由同伴回答,以此深入挖掘“負荊請罪”這一故事的教學價值。以下是生生互動片段
學生1提問:“廉頗為什么對葡相如很不服氣?”
學生2回答:“因為廉頗戰(zhàn)功赫赫,而葡相如僅憑口舌之勞就位居其上,令他心中不服?!?/p>
學生3提問:“葡相如坐車出去時遇見廉頗,他是怎樣對待廉頗的?為什么?”
學生4回答:“葡相如命車夫調轉車頭避開廉頗,并非畏懼,而是深知將相和睦才能穩(wěn)固趙國,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p>
在該教學片段中,學生從人物和情節(jié)兩個角度展開問答,通過同伴互動的方式,使學生深入理解了“負荊請罪”的故事,對廉頗、葡相如的性格特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采用“自問自探”的方式進行同伴互動,促使學生更深入地參與思維活動。在問答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文本閱讀和深入思考,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這種方式既深化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語文自主學習能力。
三、巧選關鍵語段,以朗讀互動促感悟
朗讀是重要的語文學習方法,能將無聲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加深學生對文本的感悟。朗讀互動是以生生互動為基礎的朗讀活動,以朗讀為平臺促進交流,深化情感體驗,豐富課堂對話形態(tài)。
教師選取了最能體現(xiàn)葡相如氣節(jié)的兩個語段,即“以死相爭保護和氏璧”與“請秦王擊缶”(這兩個語段也是文中的情節(jié)高潮),針對其開展朗讀互動。在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標記關鍵語段,共同探討對朗讀語氣的把握。有學生認為:“要讀出故事的張力,表現(xiàn)緊張感?!绷碛袑W生補充:“葡相如的對話朗讀要符合人物身份,既要堅決又不失禮節(jié)。隨后,師生共同細致地揣摩兩個語段在語氣強弱上的微妙差別。接著,教師組織學生反復朗讀,讓學生每次朗讀后進行自評,思考是否準確表現(xiàn)了葡相如勇敢無畏、不卑不亢的精神。通過自評總結,學生可及時調整朗讀策略,力求達到更佳的藝術表現(xiàn)效果。這種圍繞關鍵語段的朗讀互動,既深化了學生對人物情感的理解,也提升了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
四、關注文本主題,開展自主交流討論
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展現(xiàn)了文本的思想主題,通過對人物言行的敘述暗含褒貶,傳遞了價值取向。文本主題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價值,具有品德培育功能。學生閱讀后會獲得深刻感悟,對文本主題形成個性化理解。因此,教師可在課堂即將結束時創(chuàng)設討論活動,鼓勵學生分享對文本主題的理解。
討論環(huán)節(jié)應著重加強互動,促進學生充分表達與交流。教師提問:“我們學習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負荊請罪’三個故事,大家獲得了哪些啟發(fā)?”有學生從葡相如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應當學習他的家國情懷、顧全大局的品質,以及不計小過、謙遜大度的胸懷。另有學生從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切入,指出他雖然心懷嫉妒,但仍深明大義,應該學習他知錯能改的精神。在討論過程中,每位學生都相互啟發(fā)。良好的互動氛圍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傳統(tǒng)美德的傳承,幫助學生內化故事中“和”的思想內涵,實現(xiàn)人格教育的目標。
五、結束語
在《將相和》教學中運用互動教學模式,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保障了教學質量。筆者歸納出課堂互動藝術的兩個要點:其一,要立足文本選擇“互動點”,通過問題、任務或主題設計互動環(huán)節(jié),凸顯文本的教學價值;其二,要確保學生全員參與互動,教師需營造輕松的交流氛圍,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觀點。通過積極活躍的課堂互動,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參與知識的建構,使傳統(tǒng)課堂轉變?yōu)閹熒餐嫷恼n堂。今后,教師們應繼續(xù)秉持以生為本的理念,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互動藝術,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