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靖江,提起城中集貿(mào)市場賣煎餅的“眼鏡哥”,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一個夏天的傍晚,天空中飄著小雨,爸爸帶我來集貿(mào)市場買煎餅,我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眼鏡哥”。還沒走到集貿(mào)市場,我就看到買煎餅的人排起了幾十米的長隊,仍時不時有人小跑著加入這“長龍”
之中。
“到底是何等美味能讓這么多人甘心冒著雨等待?看這陣仗,得等多久才能吃上煎餅?。俊蔽倚∽煲秽?,邊質(zhì)疑邊抱怨著。
“因為今天下雨,人還少一些,平時人更多,等一兩個小時是常有的事。這叫酒香不怕巷子深!”爸爸說。
前后排隊的人聽到我們的對話會心一笑,看來都是老顧客了。這時,我后面的一位顧客說:“‘眼鏡哥’的煎餅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愛,不僅因為它好吃,還因為‘眼鏡哥’的誠信和熱情。20多年了,他做煎餅從不偷工減料,從面糊的調(diào)制到配菜的準(zhǔn)備,每道工序都始終如一,所以每個煎餅都稱得上匠心之作。無論對待熟客還是新客,他總是笑臉相迎……”
等了約40分鐘,終于到我們了,我也有機會近距離觀察“眼鏡哥”了。他50歲左右,身材瘦削,留著寸頭,戴著一副黑框眼鏡,顯得十分干練。一米見方的操作臺上,左邊是用于煎炸的圓鍋,右邊是用于攤煎餅的鏊子,肉串、紅腸、雞柳、雞蛋等食材在他前方的在架子上依次排開。
開始做煎餅了,只見“眼鏡哥”左手舀了一勺面糊倒在鏊子上,右手拿起放在搪瓷盆里竹蜻蜓模樣的工具在面糊上迅速轉(zhuǎn)了一圈,面糊就均勻地鋪開了,過了不到一分鐘就變成了面餅。面餅的麥香隨著升騰起的熱氣直往我的鼻子里鉆。我猜這面糊里面肯定放了他的獨家配料,不然怎么會香氣撲鼻呢?我正想著,“眼鏡哥”已經(jīng)把肉串放進(jìn)油鍋里炸了。趁此工夫,他又拿起一個雞蛋,在鍋沿上輕輕一磕,手往上一揚,蛋液便滑落到面餅上。蛋殼呢,早已飛到了一旁的垃圾桶里。那個“竹蜻蜓”
在面餅上跳起了舞蹈,蛋液不一會兒就融進(jìn)了面餅里。隨后,“眼鏡哥”給面餅刷上醬,再從油鍋里夾出炸好的肉串放在面餅上,最后把餅疊成一個四方塊。也就一兩分鐘的工夫,一個煎餅就做好了。這一套動作行云流水,我在一旁看得口水直流。
“眼鏡哥”將煎餅遞給我,并送上溫馨提醒:“丫頭,這是你的煎餅,小心燙!”我哪里還顧得上燙不燙,張嘴就是一口。哇,醬汁濃郁,肉香四溢,餅皮還特別軟糯,滿足感一下子溢滿心間。真不枉我等了這么久!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眼鏡哥”的攤位是靖江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讓我感受到小城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