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館館藏元代嵌螺鈿廣寒宮圖漆器殘片,其鑲嵌、雕刻都極為精美。此殘片畫面為一座兩層三間重檐歇山頂樓閣,裝格子門,平座上施勾欄。因出土碎片中尚有婦女的頭像及“廣”字殘跡,經(jīng)和景物印證,定名為“廣寒宮”圖。屋后植樹木,葉似梧桐、丹桂。云氣自閣前下層騰空而上,掠過閣頂,上沖霄漢,與永樂宮純陽殿元代壁畫有相似之處。
后英房元代居住遺址在今北京西直門內后英房胡同西北的明清北城墻基下。1965年秋天和1972年上半年,分兩次對后英房居住遺址進行發(fā)掘。嵌螺鈿廣寒宮圖漆器殘片便是在1965年于東部出土的。遺址中的文物,出土時大都破碎不堪,后經(jīng)整理和復原,才成為如今我們看到的樣子。
螺鈿,是一種將螺殼與海貝磨制成薄片,取其色澤光滑最佳的內表面根據(jù)畫面的需求在器物的表面進行鑲嵌的一種裝飾工藝。依所需材料以及技法,螺鈿工藝又可以分為平脫螺鈿和雕刻螺鈿。
嵌螺鈿工藝最常使用的螺材有夜光貝、鮑魚螺與硨磲殼等。因這些螺材內面都有很強的珍珠光澤,是做螺鈿的最好原料。
嵌螺鈿漆器是中國古代五彩繽紛的漆藝百花園中一朵瑰麗奇葩,它以華麗多變的色彩豐富了漆器裝飾藝術。它是將貝殼薄片制成人物、鳥獸、花草等形象嵌在雕鏤或髹漆器物之上的一種裝飾技法。具體方法是將蚌殼磨成薄片,按圖案花紋鋸成各種形狀,然后把它們拼黏在漆坯上,再上一層灰底,表面髹上一層上光漆,經(jīng)磨顯、揩光,使漆面光滑如鏡,最后在螺鈿上刻畫花紋。螺鈿一般鑲嵌在烏黑的退光漆背景上,黑色背景與晶瑩的白色螺鈿相襯,黑白分明,既優(yōu)雅細致又樸實清麗。
后英房元代居住遺址出土文物中數(shù)量最多的是瓷器,基本包括了當時在元大都中所通用的各種瓷器,其中包括青花葵花盤、青白釉印花云龍盤、磁州窯白地黑花四系壇等精品。不僅如此,還有大量的鐵器、漆器及文玩類器物。與此件嵌螺鈿廣寒宮圖漆器殘片同時出土的還有大批陶器,其中用來盛酒的黑白釉瓶寫有“內府”字樣,由此可知,此器物的主人身份應不同一般。后英房遺址的發(fā)掘,為研究我國古代建筑史和制瓷、髹漆等工藝,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首都博物館館藏
北京市西城區(qū)新街口后英房遺址出土
紅白瑪瑙圍棋子
元代
因使用的貝殼材質不同,螺鈿片有厚有薄,螺鈿工藝由此可被分為厚螺鈿和薄螺鈿兩種。厚螺鈿厚度通常在0.5mm—2mm之間,質地厚實,色彩較為單一,一般呈白色、牙黃色,只適用于鑲嵌在大件家具和胎骨較厚的漆器上,又稱硬螺鈿。
薄螺鈿是相對于厚螺鈿而言的,厚度在0.5mm以下,一般多在0.1mm—0.3mm之間,薄如蟬翼,并可泛出紅、粉、藍、綠、紫等美麗的色澤,異常絢麗,更富于裝飾意趣。若用白醋或蘿卜汁浸泡,薄螺片就會變軟,可以彎曲,因為易軟化,故又稱軟螺鈿。將這樣的螺片貼在有曲面的漆器上也不致破裂,這是厚螺鈿無法做到的。加工后的薄螺片可達至極其精細的程度。制作漆器時要將這些細小如點的基本形,一小片一小片地點植到漆胎上去,作為如松樹的針葉、雀鳥的翎毛、亭閣樓臺門窗上的幾何形花格等。因為有了這樣的裝置方法,在有些地方(如江蘇、山西等)薄螺鈿又有“點螺”之稱。
元代是薄螺鈿漆器蓬勃發(fā)展的時期。此時的薄螺鈿裝飾工藝已經(jīng)成熟,薄螺鈿的品種也豐富起來。傳世的元代薄螺鈿漆器數(shù)量非??捎^,且精品不少。遺憾的是,薄螺鈿精品實物較多收藏于國外的博物館中。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廣寒宮為嫦娥在月亮上的居所。據(jù)考證,現(xiàn)北京北海公園瓊華島上白塔位置,在金代曾建有廣寒殿。明萬歷七年(1579)廣寒殿倒塌,清順治八年(1651)才改建白塔??梢娫鷷r大都地區(qū)是有關于廣寒宮故事流傳的。
元代螺鈿漆器的紋樣,以人物為主體的紋樣占絕大多數(shù)。而以花、鳥獸紋等為主體的不多見。王佐于天順三年(1459)為曹昭《格古要論》校增的《新增格古要論》,就對這一情況進行了很好的表述:“元朝時富家不限年月做造,漆堅而人物細可愛?!倍以谶@些以人物為主題的作品中,圍繞廣寒宮、二十四孝、蘭亭曲水宴、琴棋書畫的圖案非常多。
以人物為圖案的螺鈿作品,盡管其畫面的大小和形狀等有一定限制,但所表現(xiàn)的樓閣、山水、人物等圖案沒有受到制約,構圖相當巧妙,設法將這些圖案完美收入畫面之中。如此一來,畫面幾乎全部被填滿,沒有留白,整體上去感受,不禁讓人產(chǎn)生宛如觀看一幅細密畫的感覺。這與后來明代的螺鈿作品明顯不同,明代的螺鈿作品雖然同樣以樓閣山水人物圖為主題圖案,但畫面留白較多。因此可以說,這種手法是元代螺鈿作品的一個特征。
關于廣寒宮圖,制作者將貝片用獨特的處理方法,在表現(xiàn)由樓閣的柱子、屋脊、云、樹干、葉子等紋樣構成的圖案時,使用本身發(fā)青、紫、粉、綠等不同顏色的貝片,將這些貝片與圖案顏色相配合,充分發(fā)揮其設色繪畫般的彩色效果。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和岡山美術館也都藏有以廣寒宮為主題的螺鈿作品。岡山美術館所藏的元代廣寒宮螺鈿八角盒,保存十分完整,紋飾清晰。此盒呈八角形,盒身分上、下兩層。盒面嵌重檐歇山頂樓閣,樹蔭處處,蒼松挺拔,鸞鳴鶴唳,丹桂飄香;各仙乘風駕云而至,仙子奏樂,瑞云繚繞。蓋壁及盒下腹嵌纏枝花卉紋,邊各飾八菱花形開光,內嵌花鳥、瑞獸和人物。難得的是在蓋面左上的樓閣屋檐處有針刻款的“永陽劉良弼鐵筆”的款識?!坝狸枴痹诮裉旖魇〖哺浇?,因此可以判斷,這件作品制作于吉安府。吉安府以螺鈿漆器的制作而馳名海內。這件八角盒在雕刻方面充分利用薄螺鈿的分截殼色(根據(jù)貝殼天然形成的不同色澤對其進行分割),隨彩而施綴,光華可賞,精美絕倫。
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的元代廣寒宮螺鈿盒子,圖案紋樣更是與岡山美術館的這件元代廣寒宮螺鈿八角盒如出一轍。兩者無論是圖案主題、圖案布局、紋樣處理方法、還是貝片的使用方法、制作風格等都與后英房出土的這件殘片極其相似。因迄今為止尚未在其他任何時代的螺鈿器物中發(fā)現(xiàn)這種圖案,故推斷廣寒宮圖在元代的嵌螺鈿漆器中頗為流行,應該是元代獨有的題材。這兩件以廣寒宮為主題的螺鈿作品為研究后英房出土的嵌螺鈿廣寒宮圖漆器殘片提供了參考依據(jù)。
(責編:馬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