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有句很有名的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其中的“商”,就是今天的主角:天蝎座的紅色主星心宿二,我國古代叫它“大火”。7月中旬,太陽落山大約1小時后,這顆星就會出現(xiàn)在夜空中接近正南方的位置。順便說一句,心宿一詞,源于它被看作東方蒼龍七宿的心臟。
詩中的參星,也就是“三星高照,年來到”的三星,位于獵戶座的腰帶上。參星和商星,一個升起,另一個就落下,永遠不見面。這里面有一段傳說:相傳上古時期,帝嚳高辛氏的兩個兒子閼伯和實沈雖為兄弟,卻水火不容,見面就要爭斗一番,無奈之下,帝嚳將二人分開,閼伯的封地在現(xiàn)在的河南商丘,以參星確定季節(jié),實沈的封地在山西南部的大夏,以商星判斷時令。它們一個升起,另一個就落下,永世不得見面,至今仍是如此。
西方星座體系中的獵戶座與天蝎座也是如此,關(guān)于他們的神話故事,其中一個版本是這樣的:獵戶座是海神的兒子奧利溫,他放出狂言,所有野獸碰到他的棒子都會喪命,赫拉聽了這話,就派了一只毒蝎蜇死了這個狂妄的獵人。后來,奧利溫成為獵戶座,毒蝎成為天蝎座,接下來的故事,有人說,獵人怕死了蝎子,也有人說,獵人一門心思要復仇,于是兩個星座在天上你追我趕,一個升起來,另一個就落下去,永不相見,從希臘民諺中的那句“天蝎獵戶,你追我趕”便可見一斑。同一個現(xiàn)象,在東西方不同民族的神話故事中,得到了相似的演繹,這樣的殊途同歸,也是趣事一樁。參宿三星為藍色,而“大火”星如其名,呈現(xiàn)出明顯的紅,一紅一藍的對比,也為這個傳說平添了幾分趣味。
參商二星,真的永不相見嗎?所謂的永不相見,其實是指它們在天球上,赤經(jīng)之差接近180度的事實,但這樣的規(guī)律在地球上并非無法“克服”:在南極大陸的北部和中部,當獵戶座在東北方升起時,天蝎座恰好將要在西南方落下。
再回頭來繼續(xù)聊心宿二這顆星,它在中國古代的別名是“大火”,于是就有了“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大火西流”這樣的說法,但要注意的是,這個詞的本義并非指天氣“熱得像下了火”,而是夏末秋初,天氣即將轉(zhuǎn)涼。一個可能有些反常識的事實是:恒星的顏色越紅,溫度就越低,我們的太陽是黃色,表面溫度大約在5500℃左右,但心宿二“只”有3300℃出頭——雖然這個溫度可以熔化除了鎢之外的所有金屬,但和參宿那些閃著藍色光芒、表面溫度超過1萬攝氏度的恒星相比,又大大不如了。但個頭上心宿二卻比那些藍色的恒星大得多——心宿二屬于紅超巨星,如果放在太陽的位置上,火星可以輕輕松松被它一口吞掉,不過這也意味著它來到了“星生”的晚年,未來將成為一顆超新星,亮度輕輕松松超過月亮。
說到這兒,就不得不說“大火”和火星的那些恩怨情仇了,按照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的說法,“大火”地位非凡,有“天王”之意,占星者也把它看成人間帝王在星空中的投影,而當別名“熒惑”的火星,因為“逆行”的原因徘徊在“大火”附近時,中國古代星占中最兇險的“熒惑守心”便發(fā)生了?;实酆拓┫鄡蓚€人必有一個性命不保。漢成帝的丞相翟方進因此被逼自殺身亡。但這星象真的這么“準”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春秋時期的宋景公,面對熒惑守心的天象便不為所動,“丞相是幫助我治理天下的,我怎么能把災(zāi)難轉(zhuǎn)移給他?”事實上,有學者核實了古代23次熒惑守心的天象,其中有17次是捏造的,在這里,天象完全成了政治斗爭和打擊異己的手段。順便說一句,漢成帝雖然逼死了丞相,卻并沒有“脫險”,而是大約一個月后暴斃身亡。
心宿二的英文名寫作Antares,如果把這個詞拆開來看,前一部分“Ant”有對抗,相反之意,而后面的Ares,則是希臘神話中的戰(zhàn)神阿瑞斯,它在羅馬神話中則對應(yīng)馬爾斯(Mars),也就是火星這個詞的來歷,所以在西方,“大火”有著“火星之敵”的意思,原因是兩顆星的顏色。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兩顆紅色的星聯(lián)手害人,妄言而已。
(責編:馬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