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關心也未見純粹,因為這當中還能看到一種自認為聰明的調侃:“學海無‘牙’?!边@實在是一個不太禮貌,也并不機靈的抖機靈。圍觀韋東奕的原因很多,而隱匿在社會情緒中的,是對一個數(shù)學“大神”其貌不揚、不修邊幅的想象的確認。
@蓓蕾
韋東奕這樣的天才,是學術之幸,也是社會之幸,希望在流量盛宴過后,能把安靜還給他。也希望他健健康康,順順利利地生活。
@Jinxing
看到“韋神”如此不堪,多少庸人內(nèi)心的優(yōu)越感油然而生。
@rsz
關鍵是口腔疾病,牙齒問題只有自己重視起來,否則誰也幫不了。牙齒不好,波及全身!
@Mia
他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工作就好,自洽足矣。同時希望他能照顧好自己,能在學科精進上更有成就。
在詩歌的世界里,回憶與現(xiàn)在,虛構與現(xiàn)實,歷史與未來,你和我,島與陸,本就交纏而不可分。那一代臺灣新詩人,如一盞一盞燈,漸次滅去,那些歷史變得更為遠渺。他們在流離無定中創(chuàng)作的“語言”,他們在外賴以為生的“語言”,要如何在這個時代確認存在?唯有在后人仍然輕吟著他們的時刻,“世界,我仍體切地踏著,而已是你的夢境了……”
@地與山鳥
我真以為他早就不在了。
@kiki
今天再讀到《錯誤》這首詩,仍然能觸動心弦。
@動靜
每一次教授《再別康橋》,就必然補充鄭愁予的《錯誤》,學生們特喜歡。
@丫
我在電梯里突然想起這首詩,還想真的有一種憂傷的浪漫,沒想到作者已經(jīng)去世了,詩人的一生一定是浪漫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