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說:“我們于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游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蔽覀兛聪﹃?,放紙鳶,撲蝶,看花,聽雨,聞香,賭書,潑茶,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的必要一一雖然無用,但卻有趣。
人無癖不可交,以其無真氣也?!榜笔菒酆?,是趣味,是生活的慧眼,是對尋常細心的觀察,是瞪著好奇的眼睛發(fā)現(xiàn)好玩的人、事、物。
當不同季節(jié)的玩趣入詩
《村居》約是清朝人高鼎歸隱鄉(xiāng)間時期所作,江南二月,草長鶯飛,詩人在河堤行走,柳樹繞堤,仿佛堤岸籠罩了一層煙霧;“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币蝗禾煺婵蓯鄣膬和?,放學歸來,發(fā)現(xiàn)時間還早,便連忙拿出紙鳶,在和暖的春風中放了起來。春日美景固然使詩人沉醉,更感染詩人的是兒童的自由和快樂。春日應該做什么?不就應該順應自然的節(jié)律,玩賞美景,舒展筋骨嗎?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彼稳藯钊f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先描繪籬墻稀疏,小路幽深,樹未成蔭;后寫眼前所見之景,兒童著急忙慌地追趕黃色的蝴蝶,跑著跑著,蝴蝶飛入菜花之中,無處尋找了。這一暮春生活特寫,充滿對天真兒童的喜愛。
暮春可看兒童放紙鳶、追黃蝶,到了梅子初熟、芭蕉新綠、柳絮飛舞的初夏時節(jié),如何消暑?閑居鄉(xiāng)村,楊萬里要么因為“日長睡起無情思”,于是“閑看兒童捉柳花”(《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一》),悠閑地看兒童抓空中的柳絮為樂;要么因為“偶欲看書又懶開”,于是“戲掬清泉灑蕉葉,兒童誤認雨聲來”(《閑居初夏午睡起其二》),剛翻書卻又興趣索然,百無聊賴地掬起泉水去澆芭蕉,泉水打在芭蕉上的淅瀝之聲驚動了正在玩耍的兒童,他們還以為是驟然下起了雨。前者的“閑”,后者的“懶”,是詩人內(nèi)心恬靜閑適的寫照;而“捉”和“誤”則是詩人復萌童心童趣的體現(xiàn)。
到了冬天,詩人在清晨看“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保ā吨勺优罚┥珴缮?,“金”盤“彩”絲串“銀”冰;形態(tài)上,是用“金盤”脫出的“銀錚”;聲音上,由“玉磬穿林響”的高亢,轉(zhuǎn)作“玻璃碎地聲”的清脆,正所謂形色兼具、聲意俱美,既是視聽盛宴,又是賞心樂事。楊萬里特別擅長從平常生活中捕捉富有情趣的瞬間,悠然興會,發(fā)而為詩,他之所以能將兒童的稚趣興味盎然地形諸筆墨,恰是詩人內(nèi)心對兒童天性的珍視,對日常生活有趣之處的發(fā)掘和玩味。
從童趣中發(fā)現(xiàn)好玩之人的世界
好玩反映的是一種生活的余裕,是性格的開放,是胸襟的豁達。生活中好玩有趣的人大多是建立了自己世界的人,唐人胡令能《小兒垂釣》中的“蓬頭稚子學垂綸”,面對“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稚子頭發(fā)蓬亂而不顧,只想著照大人模樣在河邊垂釣,恰好碰到問路者,著急地擺手,你可干萬不要過來,動靜太大,就把魚給嚇跑了。詩人的另一首《喜韓少府見訪》也寫了一個小孩,“兒童不慣見車馬,走入蘆花深處藏”,胡令能是隱士,很少官場應酬,他眼中的小孩也應是少見車馬、害怕生人,遇到旁人干脆躲到蘆花深處。稚子招手、怕人,是環(huán)境、本性使然,在安靜自得的玩樂里,誰又愿意被人打擾攪了興致呢?
詩人們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趣味的眼睛,能找到“好玩”的事、“有意思”的事,他們看似旁觀,實則躬身入局,借兒童的喜樂照見自己的赤子之心。在古詩詞的“玩”里,蘊含著詩人從所見所聽所觸中感受到的生活可樂之處,透露著對生活的賞玩和熱愛。一個人只有葆有對外在世界新奇的感受,并且能夠細致地觀察體悟,才能獲得物外之趣,成為一個好玩有趣的人。
王志彬
北京四中語文高級教師。著有《古今詩意》《高中課本里的古詩詞》《大先生的絕望與希望》《北京四中語文課:名篇品讀》《在北京四中學作文(高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