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qū)的大戲臺上,28個日夜交替,細沙從薛以恒的指間滑落,漸漸凝結成一幅20平方米的壯闊畫卷。這幅名為《大美龍江》的沙畫中,黑龍江省13個市(地)的自然風光和獨特人文建筑躍然沙間,一幅壯美的龍江風景圖徐徐鋪陳,映印著夏日的斑斕。
談起這幅沙畫,薛以恒感慨頗多。他說:“沙畫是粉末堆積,一般得在空曠寧靜的場地制作,但我找遍了周圍場所,也沒找到合適的地方。后來,我聯(lián)系相關部門,搬到了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qū)的大戲臺上,不同于普通的繪畫方式,這幅沙畫創(chuàng)作時只能跪著,一點點的畫。我常常是早上八九點就來,晚上天黑了才結束,整整畫了一個月。除了繪畫,還要注意天氣,怕刮風下雨,怕天涼返潮,甚至還要注意那些小動物,擔心有小鳥飛過或者晚間老鼠的光臨……”他笑著搖搖頭,好像又記起那段難忘的記憶?!暗K歸是完成了,你看,它還經歷了嚴冬的考驗,顏色依舊鮮艷,整個畫作也沒有因為風吹雨打而變形,還是很完美的。”手指著沙畫,薛以恒露出愜意的微笑。
此刻,我們正站在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qū),這幅《大美龍江》巨幅沙畫鑲嵌在一座紅磚房的墻壁上,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粗覀z品頭論足,漸漸地周圍也圍上了不少游客,駐足觀賞。夏日一景,不經意間的在這古香古色的老街上綻放。
沙為墨,城為卷
薛以恒的沙畫創(chuàng)意設計中心,早已成為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qū)一道流動的風景線。指尖輕揚間,大興安嶺密林的蒼翠、鏡泊湖的波光、扎龍濕地的鶴影、冰雪大世界的晶瑩便從細沙中流淌而出。
在他的小店,我們第一時間提出,請給《新青年》雜志創(chuàng)作一幅沙畫。思慮片刻,薛以恒輕揚手臂,不是“筆落驚風雨”,而是揮灑間“潤物細無聲”:蒼茫大地間,有青年昂首挺胸,振臂高呼。向下扎根,向上生長,行走在中國的大地上,他們就是中國青年的模樣。朝陽背景中,一行“《新青年》致敬新青年”的彩色字分外奪目,看著幾乎揮手而作的佳品,我們不禁拍手叫好。
沙畫藝術在21世紀的蓬勃興起得益于匈牙利的著名沙畫大師弗蘭克·卡科,他完美的將傳統(tǒng)沙畫與現代舞臺藝術相結合,帶給人們前所未有的視覺和聽覺的綜合體驗。薛以恒說:“我與沙畫結緣也源于這位大師。當時在大學讀書,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了沙畫作品,當時就被吸引了,其實那就是弗蘭克·卡科的作品,只是當時不知道,后來才了解。我當時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學習工業(yè)設計專業(yè),興趣使然,就把沙畫作為了今后藝術追求的方向?!?/p>
9年前,這位沙畫師帶著藝術夢想,把沙畫創(chuàng)作作為人生目標,在百年中華巴洛克建筑群中租下僅17平方米的小店,而今,隨著沙畫店的生意日漸興旺,他逐漸擴大了店鋪規(guī)模,并巧妙地將燈光、香薰以及八音盒等元素融入沙畫創(chuàng)作中。這一創(chuàng)新舉措不僅為游客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覺與聽覺盛宴,更激發(fā)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使得他能夠持續(xù)推出上千款獨具特色的沙畫文創(chuàng)工藝品。薛以恒的沙畫已成為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qū)的文化代表,化作萬千游客帶往四方的“龍江記憶”。
熱淚與細沙
一縷細沙、一雙巧手,索菲亞教堂、哈爾濱大劇院等城市地標躍然“紙”上。今年是薛以恒和他的工作室遷到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qū)的第9個年頭,他一直用手中的沙記錄著這座城市的變化。
為了更好地與游客互動,薛以恒在沙畫店推出了一項特色服務——冰城沙畫速寫。游客們只需花費十幾分鐘,就能在現場欣賞到沙畫制作的精彩過程。通過幾掬細沙的巧妙運用,游客們仿佛穿越到了哈爾濱的某個標志性建筑或美麗景色之中?!斑@樣,游客們不僅能現場觀賞到我們的沙畫表演,還能錄制視頻并配上音樂,發(fā)布到網絡平臺上,為我們的家鄉(xiāng)哈爾濱進行宣傳,讓這份關于哈爾濱的美好記憶得以永久保存?!毖σ院阏f道。
2025年1月的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qū),每天都有數千游客涌入小店。薛以恒望著攢動的人潮,淚水突然涌出:“那是努力終于被看到的欣喜?!?更深的觸動來自網絡。當看到游客自發(fā)上傳的視頻下滿是“想去哈爾濱看沙畫”的留言,他激動地說:“有了我們終于被看見的感覺。” 這背后藏著9年堅守的酸甜——從門可羅雀到門庭若市,從沙畫單一產品到形成沙畫主打,手繪明信片、小印章開發(fā)、冰箱貼設計等為輔的文創(chuàng)矩陣,孤獨的堅持終被時代照亮。
哈爾濱火爆“出圈”背后,有眾多如薛以恒般的年輕人堅持創(chuàng)新的貢獻。他們耐得住寂寞,將傳統(tǒng)技藝與現代創(chuàng)意相融合,為游客帶來的不僅僅是紀念品,更是對東北文化的深刻體驗。正如他所說:“創(chuàng)新是必經之路,但更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期待春天的到來?!?/p>
青年與城市的雙向奔赴
城市為青年提供舞臺,青年則為城市注入靈魂。哈爾濱的文旅資源與政策支持,讓薛以恒的創(chuàng)意得以落地,而他的沙畫表演,逐漸成為城市文化名片,吸引游客紛至沓來。這種互動印證了青年發(fā)展型城市的核心理念——“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
在薛以恒的工作室旁邊,松光里書店也同樣有著濃濃的文化氛圍,“我希望能讓讀者來這里交流讀書感受、設計想法、創(chuàng)作靈感,同時以書店為依托策劃展覽,舉辦活動,孵化創(chuàng)意設計產品。讓書店不止于書,而是成為一個體驗不同生活場景、生活方式的策展空間和城市創(chuàng)意聚集地?!北恰氨恪庇诒f。中央大街的“龍粵號北境魔法文創(chuàng)列車”里,26歲的管琳團隊以AR冰箱貼再現冰雪大世界盛景;西城紅場的“何所有玉米說”飲品店中,“90后”劉寶森用一杯鮮榨玉米汁傳遞黑土地的金黃香甜……這座城市正以政策溫度回應青年熱望:冰城青創(chuàng)匯提供24小時創(chuàng)業(yè)孵化;“爾濱青年驛站”敞開免費住宿之門;“青年藝術沙龍”搭建靈感碰撞平臺;哈爾濱市政府更以“人才新政30條”構筑起全周期支持體系,兌現著“讓青年在哈爾濱更有為”的承諾……
薛以恒正努力把沙畫藝術發(fā)揚光大,這不僅僅是個人發(fā)展的小目標,也是青年成長城市發(fā)展同頻共振的需要。近年來,他不僅在沙畫協(xié)會中擔任職務,還積極培養(yǎng)沙畫愛好者,并聯(lián)合其他青年創(chuàng)業(yè)者發(fā)起“創(chuàng)意市集”,將街區(qū)變成青年創(chuàng)業(yè)孵化器。正如他所說:“青年是城市活力的源泉,他們的創(chuàng)意能激活沉睡的資源,為城市添光?!?/p>
夜幕降臨,中華巴洛克歷史文化街區(qū)亮起了燈光,薛以恒的巨幅沙畫在燈光映射下流光溢彩,細沙的韻律與城市脈動交織,匯成動人的旋律,縈繞耳畔。
(編輯·謝奇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