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 2022年度教育評價改革專項課題“幼兒戶外體育游戲自我評價的實踐研究——以陸川縣幼兒園為例”(課題編號:2022ZJY73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評價是促進幼兒發(fā)展,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必要手段。單純針對幼兒個體的結果性評價,難以全面、精準地反映幼兒的真實發(fā)展水平,會導致幼兒無法清晰了解自身的優(yōu)勢與不足,無法有效地從游戲經(jīng)歷中獲取經(jīng)驗。在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背景下,教師不能只運用結果性評價方法,還要重視運用過程性評價方法,關注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點滴進步與成長。教師讓幼兒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與總結,能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品格,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幫助幼兒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網(wǎng)。因此,教師要重視構建幼兒戶外體育游戲自我評價體系,探尋切實可行的實踐路徑,以此推動幼兒教育發(fā)展,促進幼兒的全面成長。
一、現(xiàn)階段幼兒自我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自我認知偏離現(xiàn)實
幼幾在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中,往往只是基于內(nèi)心期望塑造自我形象,而不是基于真實行為進行客觀考量,習慣用教師提出的理想標準來衡量自己,難以客觀評估自身的行為和能力[1]
(二)過度依賴外部評價
當前幼兒在自我評價方面自主性較弱,喜歡被動接受成人的評價,并將其作為進行自我評價的主
要參照框架。在判斷自身行為與能力時,幼兒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喜歡照搬成人的話語,無法從自身經(jīng)歷出發(fā)進行自我評價。
(三)評價內(nèi)容空泛與淺顯
由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能力還不夠強,因此其進行自我評價時,表述較為寬泛、抽象,難以具體評估行為的優(yōu)劣。他們在對行為的正確與錯誤進行評估時,無法說清原因和改進辦法,因此其評價缺乏實用價值。
二、幼兒戶外體育游戲自我評價體系的構建
幼兒的思維主要還是直觀形象思維,因此其在進行自我評價時,很容易陷入認知困境[2]。一個科學合理且契合幼兒發(fā)展水平的自我評價體系,能夠幫助幼兒擺脫僅依賴直覺的混沌評價模式,逐步學會基于理性分析進行深度反思。
(一)構建可視化指標等級體系,降低抽象概念認知門檻
由于幼兒的思維主要還是直觀形象思維,因此為了讓幼兒充分理解自我評價體系,教師可設計幼兒戶外體育游戲自我評價表(見表1),構建“圖標 + 短句”的具象化指標等級體系。以“自我參與感知”維度的指標等級體系的構建為例。在主動性方面,教師可引入“★”這一圖標。一個“★”表示幼兒主動發(fā)出游戲邀請;兩個“★”表示幼兒不僅主動發(fā)出游戲邀請,還積極回應他人的游戲邀約;三個“★”表示幼兒主動發(fā)出游戲邀請,并且成功帶動同伴參與游戲。在專注度方面,教師可使用笑臉貼紙表示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專注時長超過10分鐘,用平臉貼紙表示幼兒分心1至2次,用哭臉貼紙表示幼兒頻繁分心。在具體操作時,教師要提前告知幼兒每個圖標所代表的意思。待游戲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幼兒依據(jù)其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情況,自主選擇相應的圖標進行自我評估。這樣一來,教師可將抽象的“主動”“專注”等概念轉化為幼兒能夠直接感知的視覺符號,幫助幼兒建立起自身行為與評價結果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避免幼兒基于模糊直覺進行自我判斷,讓幼兒更準確、深入地了解其在游戲中的表現(xiàn)。
(二)設計游戲化記錄工具,培養(yǎng)幼兒自主反思意識
結合幼兒興趣特點與能力發(fā)展特點,(以下簡稱“我園”)構建了“三冊一卡”記錄體系,旨在通過游戲化記錄形式,激發(fā)幼兒的自主反思意識。其中“三冊”即《我的游戲故事冊》《問題解決百寶箱》和《伙伴觀察日記》。《我的游戲故事冊》引導幼兒運用繪畫、貼紙等方式記錄其對游戲規(guī)則的理解,并通過標注違規(guī)行為,對自身行為進行反思,旨在幫助幼兒理解規(guī)則;《問題解決百寶箱》鼓勵幼兒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記錄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借助“滿意度轉盤”評估結果滿意度,旨在幫助幼兒掌握問題解決策略,提升自我評估能力;《伙伴觀察日記》鼓勵幼幾進行相互評價,旨在促進幼幾的相互學習與共同成長?!耙豢ā眲t是即時反饋卡,由教師現(xiàn)場發(fā)放,如“專注小衛(wèi)士”“規(guī)則小標兵”等。幼兒在獲得這些物品后,會自發(fā)回顧自己的表現(xiàn),進行深入的自我評價與反思。綜上所述,“三冊一卡\"記錄體系以游戲化設計為載體,能幫助教師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引導幼兒主動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
助力其健康成長。
(三)建立三階動態(tài)反饋機制,提升幼兒深度自我認知能力
為培養(yǎng)幼兒的深度自我認知能力,我園構建了“自評 $$ 互評 $$ 師評”三階動態(tài)反饋機制,旨在將評價有效轉化為促進幼兒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3]。在游戲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提供專注力記錄表,引導幼兒進行即時性反思。借助這種即時自評方式,幼兒可以對自身行為進行實時監(jiān)測與調(diào)控。游戲結束后,教師可組織一次“陽光故事會”小組分享活動。在此活動中,幼兒可展示其《問題解決百寶箱》,分享其在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策略,其他幼兒在聆聽后可提出多元的優(yōu)化建議。教師則可通過頒發(fā)“問題解決勛章”的形式,對幼兒的積極思考與分享行為進行激勵。在此環(huán)節(jié),幼兒通過互評與交流,能有效拓展思維空間,豐富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庫。在階段性總結方面,教師可每月將幼兒記錄冊中的貼紙、圖畫等內(nèi)容整合為“成長樹”。幼兒通過觀察“成長樹”,能夠直觀了解自己在各個方面的發(fā)展情況。這種階段性的總結與反饋,能讓幼兒對自身在較長時段內(nèi)的成長形成清晰認識,提升幼兒的自信心,激發(fā)其內(nèi)在動力。通過這樣連貫且層層遞進的三階動態(tài)反饋機制,幼兒能在持續(xù)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動以及教師引導中,逐步提升自我認知水平,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三、戶外體育游戲中幼兒自我評價的實踐
(一)豐富幼兒評價語言維度,提升評價精準度
在幼兒戶外體育游戲中,語言與思維之間存在緊密聯(lián)系,這對幼兒的自我評價有著直接影響。語言不僅是人類的交流工具,還是人類思維傳遞的重要媒介。由于詞匯量不足,幼兒在進行自我評價時,常難以準確且具體地描述自身的表現(xiàn),導致評價結果較為空泛、抽象[4]。為此,教師要幫助幼兒增加詞匯儲備,從而提升幼兒評價的精準度。以“小小建筑師”戶外搭建游戲為例,幼兒在游戲中會對搭建計劃、過程及成果等進行評價。幼兒運用評價語言的動力是其對自身行為的關注及其內(nèi)在的表達需求。當教師提出“你準備先搭建哪個部分?搭建時需要考慮什么?”等問題時,幼兒會結合自身想法,嘗試運用“我打算先搭建房屋的屋頂,因為這能起到擋雨的作用”等語言來闡述搭建計劃。在此過程中,幼兒能基于自己對游戲的理解與規(guī)劃進行語言輸出,將內(nèi)心想法轉化為具體語言。當遇到材料不足的問題時,幼兒會主動思考解決方法,并嘗試運用語言來描述,如“我準備向其他小朋友借一些材料”,這是幼兒經(jīng)過思考后對解決策略的語言表達。游戲結束后,幼兒會對搭建成果進行語言評價,如“我認為自己搭建的房屋很美,只是窗戶有些小,后面要擴大一點”,該評價是幼兒進行自我審視后的表達。總而言之,教師在戶外體育游戲中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豐富幼兒評價語言的維度,提升其評價精準度。
(二)推進階段性自我評價,促進元認知發(fā)展
在戶外體育游戲中,階段性自我評價能為幼兒提供及時審視自身認知過程的機會。相較于游戲結束后的整體評價,階段性評價更契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幼兒在剛完成認知任務時,對相關事物印象深刻,且有直觀的操作材料和游戲成果輔助,更易進行自我評價[5]。以“接力大冒險”戶外體育游戲為例,在每一輪接力完成后,教師都可引導幼兒基于自身的游戲體驗進行自我評價。教師可提出引導性問題:“在剛剛這一輪接力中,你在奔跑傳遞接力棒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什么問題?你是怎么解決的?”這樣的問題能讓幼兒及時反思自己在游戲中遇到的問題,思考解決辦法。這種及時的自我評價能讓幼兒更好地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關注自己的游戲參與過程。在后續(xù)的游戲活動中,幼兒不需要教師的頻繁引導,能主動思考自己在每一輪接力中的表現(xiàn),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習慣,提升認知發(fā)展水平。
(三)提供多元自我評價契機,強化主體評價能力
在戶外體育游戲中,教師為幼兒提供多元的自我評價契機,能為幼兒搭建自我探索的平臺,使其在實踐中不斷強化自我評價的主體意識。以“戶外尋寶”游戲為例。游戲開始時,教師可為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引導幼兒對游戲場地及寶物線索進行初步研究,自主制訂尋寶計劃并說出來。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者,幼兒才是計劃制訂與評價的主體。游戲過程中,幼兒可能會遇到線索不足等問題。此時,教師可為幼兒提供自我評價的機會,讓幼兒嘗試運用多種方法尋找新線索,并對自己的解決方式進行評價。游戲結束后,教師要引導幼兒全面回顧游戲過程,進行自我總結和評價。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教師要給幼兒提供多元的自我評價契機和表達機會,讓幼兒在真實的游戲情境中不斷總結和反思,逐步擺脫對教師評價的依賴,有效提升自我評價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戶外體育游戲活動時,要充分發(fā)揮戶外體育游戲的育人功能,借助語言引導、情境再現(xiàn)等方式,讓幼兒回憶自己在游戲中遇到了什么問題以及自己運用的問題解決方式等,以此讓幼兒從整體的角度出發(fā)進行自我評價,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養(yǎng)成勤學好思的習慣。為了凸顯幼兒在戶外體育游戲中的主體地位,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尊重幼兒的所思所想,以此促進戶外體育游戲活動的順利開展,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評價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清秀.如何提升幼兒在體育活動中自我評價的有效性[J].讀寫算,2025(2):124-126.
[2]項利敏.幼兒自我評價在幼兒園游戲中的應用研究[J].智力,2024(12):72-75.
[3]張倩.中班幼兒自我評價的實踐與教師指導策略[J].山西教育(幼教),2023(5):51-53.
[4]江帥.淺談在體育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自我評價能力[J].求知導刊,2022(28):113-115.
[5]李夢雪.在自我評價活動中發(fā)展大班幼兒自主意識[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1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