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碑無言,青春有聲,這或許就是新時代戍邊青年最動人的模樣
卡昝,是哈薩克語“鍋底”的意思,在阿拉套山與別珍套山交匯的地方,山巒起伏、冰峰入云。“六月春天到,八月雪花飄;一年四季風,天天穿棉襖”,就是這里的真實寫照。據(jù)說,卡昝河的風每年要呼嘯300多個日夜??煤舆吘尘瘎照咀湓诳煤庸?,這里既是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邊界前沿,也是兵團第五師八十八團牧民的夏牧場,霍城縣牧民的冬窩子也在附近。在這片土地上,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博州邊境管理支隊道浪特邊境派出所副所長阿思里別克待了整整十一年。多年來,他的巡邏里程加起來可以繞赤道25圈,他在暴風雪中尋找走失的馬群,在零下20℃徒步送醫(yī)救治牧民孩子,與隊員們在野狼環(huán)伺的巡邏路上相互扶持……被眾多牧民親切地稱呼為“邊境線上的移動110”。
作為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阿思里別克說:“當獎章掛在胸前,我滿腦子都是卡昝河的風雪、牧民們的笑臉,還有父母守護邊境的身影。這份榮譽遠不止屬于自己,更是獻給所有扎根邊疆、默默奉獻的青年群體。這枚獎章是認可,更是鞭策。我會把這份榮譽轉化為繼續(xù)前行的力量??煤拥娘L不會停,我的腳步也不會停?!?/p>
在草原深處種下戍邊的種子
1988年,阿思里別克出生在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的一個牧民家庭。父母作為義務護邊員,常年在艱苦環(huán)境中守護著邊境。阿思里別克的童年記憶與邊境的風雪緊密交織。父親總是天不亮就跨上馬背,頂著凜冽的寒風踏上巡邏之路,母親則在家中一邊操持家務,一邊時刻留意著天氣變化,擔心著丈夫的安危。
“小時候,家里的生活條件很差,冬天的邊境線上,氣溫常常低至零下二三十度。但即便如此,父親和其他護邊員們從未有過一絲懈怠?!卑⑺祭飫e克回憶。有一年冬天,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席卷了整個邊境。父親在巡邏途中為了尋找誤入險境的羊群,迷失了方向。那幾天,家中的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母親整日守在門口,望著父親離去的方向,眼神中滿是焦慮與擔憂。年幼的阿思里別克雖然害怕,但也學著母親的樣子,為父親祈禱平安。直到三天后,父親終于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牽著羊群回到家中。他的臉上布滿了凍傷,衣服也被風雪浸濕,但眼神依然堅定。
阿思里別克說:“當時看到父親的樣子,我既心疼又敬佩,父親的身影在我心中變得無比高大?;蛟S就在那時,守護邊境的種子在我心里悄悄埋下?!?/p>
阿思里別克的母親雖然沒有像父親一樣直接參與巡邏,但她同樣是家庭的守護者。她將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為巡邏歸來的父親準備溫暖的飯菜,縫補破舊的衣物。她還經(jīng)常給阿思里別克講述邊境線上的故事,告訴他要熱愛這片土地,要有守護家園的責任感。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阿思里別克從小就懂得:邊境的安寧來之不易,需要有人默默付出。
父母就是最好的教科書,他們的言行就如同一顆種子,在阿思里別克的心中生根發(fā)芽?;蛟S在阿思里別克心中,父母不僅是他的親人,更是他護邊路上的引路人。而每當看著邊防軍人在風雪中巡邏的身影,他的心中充滿了向往,渴望有一天能和他們一樣,守護這片生他養(yǎng)他的土地。
2009年,懷揣著戍邊夢想的阿思里別克毅然投身軍營,赴阿勒泰服兵役。新兵連的生活,遠比他想象中更為嚴苛。每天凌晨五點,當夜色還未褪去,急促的哨聲便劃破寂靜。三公里晨跑、戰(zhàn)術訓練、器械練習……高強度的體能訓練,讓這個從小在草原奔跑的少年也會感到力不從心。在一次進行戰(zhàn)術訓練時,他在布滿碎石的地面上匍匐前進,膝蓋和手肘被劃出一道道血痕,汗水混著血水浸透了迷彩服。最艱難的時刻,他想起兒時對軍人的崇敬,想起父母守護邊境的身影,最終咬著牙堅持完成訓練。
除了體能上的考驗,紀律和團隊協(xié)作的訓練同樣讓阿思里別克快速成長。疊“豆腐塊”被子、整齊劃一的隊列行進、緊急集合的迅速響應……每一個細節(jié)都容不得半點馬虎。在一次次訓練中,他懂得了集體榮譽的重量,更培養(yǎng)出堅韌不拔的意志,為日后的戍邊生涯打下了堅實基礎。
阿思里別克說:“我知道想要更好地守護邊境,光有熱情和體能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部隊期間,我抓住一切機會學習文化知識,白天完成高強度訓練,夜晚便在學習室挑燈夜戰(zhàn)。”在備考軍校的日子里,他常常學到深夜,困了就用冷水洗臉提神。戰(zhàn)友們都調侃他是“拼命三郎”,但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考上軍校,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守護家鄉(xiāng)。
風雪磨礪,鑄就鋼鐵意志
功夫不負有心人,憑借不懈努力,2011年,阿思里別克成功考入烏魯木齊邊防指揮學校。在這里,他迎來了更系統(tǒng)、更專業(yè)的學習與訓練。軍事理論、戰(zhàn)術指揮、邊防業(yè)務……每一門課程他都全身心投入。野外拉練中,他背著沉重的裝備,在復雜地形中行軍數(shù)十公里;模擬作戰(zhàn)演練時,他冷靜分析局勢,精準下達指令。軍校的歷練,讓他從一名普通士兵逐漸成長為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的軍事人才,也讓他離兒時的戍邊夢想更近一步。
軍校畢業(yè)后,阿思里別克被分配到了縣城派出所,這在旁人看來,已經(jīng)是非常好的選擇,但在眾人疑惑的目光中,他選擇了卡昝河邊境警務站。阿思里別克認為,來這里戍邊才是當初讀軍校的最終目的。
2015年3月17日,是阿思里別克記憶猶新的日子。他坐車第一次去卡昝河,一路顛簸、輾轉來到海拔3000米的大山深處,四周都是山,蜿蜒的盤山路,越走越荒涼。到達之后,眼前的景象完全超出他的想象:80平方米的平房被風吹雪掩埋近三分之二,房門被積雪封死,四周一片荒蕪?!爱敃r,我們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只能在離警務站5公里的解放軍邊防連借住了3天,每天拿著鐵鍬一點點鏟雪?!卑⑺祭飫e克說。
后來,這就成為阿思里別克的常態(tài)生活。十余人擠在一起工作、休息,“用電看天,吃水看河”,一到風雪天便是屋外下大雪、屋內下小雨,外面刮大風、屋內刮小風。寒冷的冬天,屋里只有一個火爐,熬不到半夜,爐火就熄滅了,屋子里像冰窖一樣,人在被窩里凍得直發(fā)抖。
來到警務站沒兩天,阿思里別克就踏上了巡邏的日子。當時,因為路上積雪尚未消融,他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前進,海拔不斷升高,坡也越來越陡,呼吸也變得急促,厚厚的積雪讓人看不清路。因為疲憊的緣故,阿思里別克腳下一滑,身體瞬間失去了平衡,幸虧戰(zhàn)友眼疾手快,迅速將他抓住,這才避免了一場意外。老所長意味深長地對他說:“巡邊路上這是常有的事,你要學會習慣。戍邊衛(wèi)國是我們的責任,無論多么危險,也阻擋不了我們前進的腳步?!边@一刻,阿思里別克被深深觸動。只有荒涼的大山,沒有荒涼的人生!他們不就是祖國的界碑嗎?正是他們用堅實的腳步丈量著祖國的邊界線。
每一次巡邏,阿思里別克都要翻達坂、蹚冰河、爬陡坡,用約10個小時才能走完。站里的巡邏車換了一輛又一輛,腳上的鞋子磨破了一雙又一雙。11年來,阿思里別克巡邏里程加起來可以繞赤道25圈,他曾經(jīng)數(shù)十次親身經(jīng)歷了泥石流、雪崩、與野獸擦肩而過等驚險場面。戰(zhàn)友問他“怕嗎”,阿思里別克說:“誰不怕啊,當然怕,但我知道,‘前方是巍峨界碑、身后是祖國山河’,這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義務?!?/p>
2018年12月,阿思別里克帶著戰(zhàn)友巡邏至離警務站五六公里處時,前方雪地里赫然出現(xiàn)六個灰黑色身影——六匹野狼正肩并肩踱步,毛色在暮色里像淬了霜的鐵。
“別出聲!”他壓低嗓音,手按住腰間警棍。狼群竟沒跑,反而轉頭盯著他們,綠瑩瑩的眼睛在風雪里閃著冷光。他們往前走,狼就往后退;他們停下,狼便蹲坐在雪地上,像一組沉默的雕塑?!八鼈冊谠囂健!卑⑺紕e里克心里一緊,往年遇見狼多半是單只,這般結隊對峙還是頭回。寒風卷著雪沫子往領口灌,他悄悄打手勢讓戰(zhàn)友們慢慢后撤。狼群竟不緊不慢地跟上來,踩著他們的腳印,距離越拉越近?!翱?!往車那邊撤!”他低吼著,一邊摸出對講機聯(lián)系警務站。直到增援的皮卡車鳴著警報器沖過來,車燈刺破雪幕,狼群才低吼著散開,消失在河谷深處。
回車里時,戰(zhàn)友的手還在發(fā)抖:“剛才那狼……離咱們最多五米?!卑⑺紕e里克拍了拍他肩上的雪,望著漆黑的山谷說:“在這兒守邊,就得學會跟風雪野獸打交道。咱們退一步,牧民的羊就可能少十只?!?/p>
情系氈房,書寫大愛篇章
在卡昝河,阿思里別克不僅是戍邊衛(wèi)士,更是牧民心中永不占線的“110”。“阿思里別克警官,我的馬群丟了!”“阿思里別克,我家孩子發(fā)高燒了!”……這樣的求助聲,阿思里別克記不清聽過多少次。每一次,他都義無反顧地踏上救援之路。
2020年8月,牧民努爾卡孜打電話給阿思里別克,有3匹狼跑到他家羊圈,6只羊都被咬死了,阿思里別克和同事一進羊圈,當看到牧民抱著流血的羊在嘆氣,他的心里難受極了。為了更好地保護他們的安全,阿思里別克帶著同事們?yōu)槊考颐繎舳佳b了防狼報警器,此后,該類事件再也沒有發(fā)生過。
2023年6月,牧民馬志榮打電話給阿思里別克,“騎馬摔到頭了,快來、快來……”話還沒說完,電話就被掛斷了!阿思里別克一邊迅速組織人員前往救援,一邊聯(lián)系溫泉縣醫(yī)院醫(yī)護人員,但再次聯(lián)系馬志榮想知道他的具體位置時,電話卻不在服務區(qū)。憑借多年的山區(qū)工作經(jīng)驗和對邊境轄區(qū)熟悉,最終在其平時放牧的地方找到了他。當時的馬志榮已經(jīng)昏迷,傷口流出的鮮血已經(jīng)浸濕了衣服,進行包扎后,眾人用擔架徒步將馬志榮抬到山下,再用警車將他送往醫(yī)院。5天后,馬志榮的兒子向阿思里別克報平安說父親已脫離危險。
這樣的故事,在卡昝河數(shù)不勝數(shù)。暴風雨中,阿思里別克和隊員用帳篷布為牧民搭建臨時住所;炙熱的太陽下,他背著藥箱徒步5小時,為高燒的牧民孩子送醫(yī);嚴寒中,為救牧民家的羊,奮不顧身跳進冰河……
2022年7月,阿思里別克當選“全國優(yōu)秀人民警察”。他第一個想到的是和他一起生活、戰(zhàn)斗的同事和他的卡昝“家人”。當他結束表彰載譽而歸時,卡昝河谷的牧民們早已行動起來,提前一天自發(fā)組織起歡迎隊伍。當天,牧民們騎著自家的馬,手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風中獵獵作響,在幾公里外翹首以盼。待阿思別里克的車緩緩駛入視線,馬隊立刻簇擁而上,一路上,牧民們騎著馬追著車,不住地向他道賀,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抵達警務站時,更溫馨的一幕映入眼簾——牧民們的孩子手捧從周邊采摘的野花,婦女們也都等在那里,用最質樸、最熱烈的方式迎接他們心中的英雄歸來。
阿思別里克說:“那一刻,我淚流滿面,深切感受到多年來扎根邊疆、守護群眾所收獲的信任與深情,我明白,所有的堅守與付出都化作了牧民們這份沉甸甸的認可?!?/p>
因長期在潮濕環(huán)境工作,阿思里別克患上了關節(jié)炎。組織曾安排他下山工作,他卻堅決遞交留任申請:“我熟悉這里的每一道山梁、每一處隱患,牧民需要我,邊境更需要我?!?/p>
如今,阿思里別克的工作不僅是巡邏執(zhí)法。他將警務站打造成偏遠邊境的“生活服務站”,他化身牧民群眾的“快遞員”“服務員”,他在警務站開辦“牧民夜?!?,教大家使用智能手機辦理社保;發(fā)起“馬蹄鐵助學計劃”,幫助5名牧區(qū)孩子重返校園……
但談及家庭,阿思里別克有些愧疚。他的妻子是一名教師,兒子才讀一年級。因工作原因,他與家人聚少離多,妻子和孩子住在離警務站100公里外的地方,阿思里別克每月在家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
2024年12月,兒子小學的第一次家長會,阿思別里克原本答應參加,卻因轄區(qū)突遭風吹雪天氣,道路封鎖、停電32小時,救援任務繁重,手機信號中斷,最終未能赴約。孩子此前向同學炫耀,“我爸爸是全國優(yōu)秀人民警察,會來參加家長會”,失約后遭到同學質疑嘲笑,因此鬧脾氣不愿再去學校。后來,阿思別里克和妻子通過耐心解釋,并以山區(qū)孩子的艱苦條件為例,讓孩子逐漸理解了父親工作的意義。如今,孩子在電話或視頻中,常常會對他說:“爸爸你辛苦了,我會好好學習?!蹦且豢?,阿思別里克既欣慰又心酸:“等他長大,我會帶他來看界碑,告訴他爸爸守的地方有多美?!?/p>
6月,卡昝河的雪又紛紛揚揚地下起來。阿思里別克整理好裝具,帶著新警走向雪山深處。他的腳印很快被風雪覆蓋,卻在牧民心中刻下永恒的印記——界碑無言,青春有聲,這或許就是新時代戍邊青年最動人的模樣。
責任編輯 張惠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