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在他的小說中特別鐘愛環(huán)境描寫,不僅給他筆下的人物搭建了生活場景,更通過這些環(huán)境描寫傳遞了人物的情緒與感情,這些環(huán)境描寫并非簡單的景物描繪,而是蘊含著豐富情感的。國學大師王國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作家們常常借景、借境抒情,以景、以境寓情。景物和環(huán)境描寫的目的就在于表達情感,這情感既可能是作品中人物的,也可能是作者自身的。對景物、環(huán)境的描寫僅是一種藝術(shù)手段,其終極目標是抒發(fā)情感。
在小說《四世同堂》中,老舍先生對和平時期的北平是這樣描寫的:
天是那么高,那么藍,那么亮,使人覺得北平的秋天是世界上最好的。沒有冬季帶著黃沙的寒風,也沒有夏天挾著冰雹的暴雨。中秋前后,北平是最美麗的時候。果擁上琳瑯滿目,沁人心脾的各種各祥的水果,被猶如藝術(shù)家的果販擺成了立體的圖案畫;除了果攤還有栗子攤、兔兒爺攤子。生活在這兒的北平人就像生活在天堂,看菊展、走親訪友、去北海劃船,身上沁上了荷香,好一幅太平富庶安定祥和圖。
——老舍 《四世同堂》,有刪改
這是和平時期北平的樣子,富庶、安定、祥和。生活在這樣的北平城里,人們的心情是松弛、愉悅和滿足的,“就像生活在天堂”。老舍先生的筆觸間,流露出對那時北平生活的無限懷戀與熱愛。然而,這美好的環(huán)境描寫也為后續(xù)的變故埋下了伏筆。隨著故事發(fā)展,北平被日本侵略者占領(lǐng),往日美景不再。
北平整個的大城像晴光下的古墓,人人的心中有一團苦悶的霧氣。全胡同的人,在北平淪陷的時候,都感到惶惑與苦悶。祁老人上街,他沒有聞到果子的香味,沒有遇到提著禮物走街串巷的人,沒有看見中秋月餅。公園,北海,天壇,萬牲園,在星期日,完全是日本人的世界,日本的男子、婦人帶著孩子,成群打伙的去到各處公園,占據(jù)著風景或花木最好的地方,表現(xiàn)他們的侵略力量。
——老舍 《四世同堂》,有刪改
這一段描寫了被日本人占領(lǐng)的北平,它被比喻成“晴光下的古墓”?!俺扇捍蚧铩钡娜毡救苏紦?jù)了我們的城,北平人過不了以往的生活,到處都顯現(xiàn)出日本人的侵略力量。這段描寫中蘊含著難以言表的悲痛、壓抑和屈辱的情緒。
許許多多的環(huán)境描寫是《四世同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們貫穿于作品的各個章節(jié),傳遞著情感,烘托著氣氛,彼此照應,也默默地推動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